春节小感
一段小感,写得也不算好,单纯的一点点感悟吧。
—————————————————————————————————————————
01
实话实说,我对可以跑长途的交通工具一直不抱有好感。
10岁那年,当我走下大巴,站在济南的酒店之前,看着和我同龄参加比赛的人们,我感到的是无助。
11岁那年,当我走下飞机,站在昆明的机场之内,看着机场之内人来人往的人潮,我感到的是迷茫。
12岁那年,当我走下动车,站在北京西站台之上,看着车站之内汹涌不断的人流,我感到的是孤独。
14岁那年,当我走下高铁,站在西安的高铁站内,看着这座饱经风霜的古老城市,我感到的是可笑。
16岁那年,当我走下汽车,站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看着这条滚滚东流的浩荡长江,我感到的是可悲。
17岁那年,当我走下公交,站在青岛的火车站前,看着这座除了地址不是新的,其他都是新的火车站,我已经没有感受了。
02
我相信,耶稣每年都会在中国春节这几天郁闷。
自己的信徒让全世界的主要国家都在圣诞节这天都等着自己下凡送礼,可偏偏这几天,在世界上人口在稠密的东亚地区,大伙儿就没一个提他的。
当然,我相信全世界搞经济的也很崩溃。
刚休完寒假,准备好了资金,调集齐了人员,正打算大干一场,结果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告知不好意思,我们放假。
我知道这种感觉,就好像我当年玩游戏打BOSS,练好了级,带足了药,结果不好意思BOSS不在。
当然,我相信全世界搞商业的也很高兴。
刚休完寒假,正愁没有来年的启动资金,坐着飞机来到欧美的中国人,刷起卡来丝毫不在意标码牌后面到底有几个零,他们只在乎是不是真货,是不是名牌。他们只想用更快的时间花更多的钱去买更多的名牌。
其实我觉得,一个会用支付宝或信用卡的机器人也能完成他们能干的事。
03
春晚很重要吗?
答:很不重要。
春晚能不看吗?
答:恐怕不行。
似乎在所有中国人的记忆里,自己最初看得几次春晚永远都是最好的。哪怕布景再简陋,大牌再稀少,当人们回忆起自己最初看的几次春晚时,人们都会津津乐道着。可能70后们会回忆起那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看着姜昆、马季主持表演一肩挑时的惊讶,当然他们也不会想到《难忘今宵》会成为春晚最大的钉子户;80后们会回忆起坐在日本电视前,看着港澳台歌手们的新颖表演,当然他们也不会想到他们经历的是春晚最巅峰的年代;90后们会回忆起坐在液晶屏幕前,经历着春晚最后的黄金时代,也经历着中国娱乐商业化的第一个黄金年代;00后们经历着春晚的高峰和低谷,经历着中国变化最大的时代。
当然,我相信无论是什么年代的人对于春晚,总是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打开电视,哪怕不看也一定要打开听听。
毕竟,中国人还是很念旧情的,每年的大年三十和这位老朋友一起呆一会儿,还是不错的。
对,总比和一群人发着红包,打着无聊的哈哈强。
04
其实很多人问过我,对于00后来说春节到底是什么?
我的回答也很简单:放假,抢钱,问好,微笑。
那个人很诧异,问道:“就这么简单?”
我认真想了想,答道:“也就这么简单。”
一阵沉默。
“其实,这是不错的,最起码00后们还是知道有这么个节日的。”我调侃道。
窗外,是车流不息的香港东路,是永不停息的夜。
05
时代终究是变化的。
这是唯一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