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修士留学生日本就职的一些经验连载 |(二)基本流程上篇

2018-11-22 15:37 作者:木子小花日本留学  | 我要投稿

修士的就职需要做哪些准备以及正式进入就职活动后该怎么做呢?

今天就从一个普通日本大学院生的角度来说说就职活动的基本流程,以及留学生需要做些什么。
本篇的内容除了修士,对于学部生也同样适用,且不分学科。


首先,先介绍一下日本就职的时间线

时间线的例:

蓝色:修士第一年;绿色:修士第二年
黄色:修士第一年,就职的事前准备工作;红色:修士第二年,正式进入就职环节(参加面试等)


再说回基本流程。


日本就职的流程,说白了就是个“套路”。基本上把路数摸清,把对策做好,获得内定的成功率就会大幅度提升。而且这些套路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校的就职讲座,网上的就职教学,都清清楚楚得地告诉你:要做什么(是什么,What),为什么这么做(Why),要怎么做(How)。


不过,掌握好套路只是一个入场券。只有在做好套路的基础上,分析好对面企业的核心需求,并表达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与之相适应的,才能在激烈的就职活动中占据先机。



在此,笔者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流(套)程(路)。


1. 自己分析

What: 
自己分析,即我们常说的自我分析。方法很多,大概有“对自己重要的事”“自己感兴趣的事”“适合自己做的事”。自我分析是从学生到社会人的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步骤。


Why:
想在日本就职,需要把自己的特点强项(強み)传达给对面的面试官。而只有对自己进行彻底的自我分析,才能找到自己的特点和强项,尽早确定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公司。


How:
(1) 对过去回首。过去感兴趣的事,热衷做过的事,擅长或不擅长的事。学业以外学到的东西,参与过的打工或者志愿者。选择印象较深的片段,写下来。
(2) 自己觉得重要无法妥协的事情。这关系到你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和人生观,即我们俗话说的“三观”。企业会看中这个和自己公司的适不适合。
(3) 如今的长处和短处。就职中除了“想做的事情”还有“能做的事情”,这都要向对面好好表达出来。把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分析明了后,如何取长补短表现自己,也是企业所看重的一环。
(4) 将来的梦想。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日本的企业比较喜欢员工在本公司长时间工作,这是日本文化的一环。如果你干几年就走了,他们很难聘用你。即使你真这么考虑,在说的时候也要谨慎,表现你想在这个公司做很多贡献,让企业觉得你对它很有价值。


Point:
自我分析是一项反复的活动。我们很难一下子对自己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所以需要多次进行自我分析。并且随着阅历增长,就职活动不断进行,又会对自己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发现对自己最为重要的事物



2. 自己PRの準備

What: 
自己PR,就是在就职活动中,向企业展示自己的强项一个行为。用俗话说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通过描述自己的长处,并用一个例子佐证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见长,使对方信服。


Why:
这是企业对你最直观的考察。企业为什么招你不招他?你和别人的区别在哪里?只有通过充实的自己PR,表达出你的强项和对于工作和企业的作用,这样企业才考虑聘用你。


How:
根据调查,日本企业在应届招聘里,最重视的三点是「人柄」「企業への熱意」「今後の可能性」,即为人品行对企业的热情今后的可能性。故而,通过在这三个方面的自己PR尤为重要。结合自身和企业的情况,对准关键点进行PR。让企业看到你的能力和诚意,才能提高成功率。
(1) 找出具体的经历(Episode)。比如说,我的强项是我有责任感。你这么说,也未必有人相信。但如果你举个具体的例子,通过例子里你做的事情,表现出你有责任感这个点。很多日本企业比起就职后想做什么,更看重学生在过去做过什么。
(2) 讲话讲重点。这个非常重要,不仅是自己PR的时候,任何面试回答问题都要注意讲话讲重点。如果说得过于冗长或者内容核心含糊不清,对面听的云里雾里,更没有理由听你说完。通过“Point(观点)——Reason原因——Example(例子)——Point(观点)”,简称“PREP法”的框架,可以简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和企业所需人才相结合。如果一个学生很优秀,但和这个企业岗位关系不大,也不一定会录取。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很一般,但自己PR时强项夸大自己,结果就职后发现能力不足跟不上,造成早期退职,这是学生和企业都不希望看到的结局。所以这里和自我分析一致,PR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
(4) 找到凸显自己个性的方式。形式固然重要,但过于千篇一律的PR,也会让面试官感到厌倦。这时,通过自己的话,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Point:
广义上来说,任何向企业展示自己信息的时候,都是一个自己PR的机会。比如写精心写的简历,在和企业员工接触时表现良好的精神面貌等等,都是展示自己的机会。但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自己和企业岗位的适应性,如果实在八竿子打不着,那也无济于事。
另外,良好的自己PR是建立在充分的自我分析的前提下的,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也能提升PR说服力,所以做这个之前,请认真做自我分析。



3. マナーの習得

What:
マナーの習得,即礼仪、规矩的学习。在日本就职的情况下,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Email的格式写法、信件/明信片/信封的格式写法、打电话时的用语、敬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参加就职活动时的着装等等。


Why:
学生阶段,往往不太注重礼节,经常“没大没小”的。日本这样讲究礼节的社会,作为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这点非常重要。从简历内容到见面的第一印象,字里行间和仪表容貌都会体现出你是否讲礼貌。虽然很多企业表面上不会因为你的不注意而不悦,但可能暗地里就已经把你排除在外。


How:
这个具体的方法详见就职网站的说明。


Point:
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内比较率性自然,没怎么注意过这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尽早练习,免得正式场合出丑。



4. 業界・企業・職種研究

What:
業界・企業・職種研究,即对于业界/企业/岗位的研究。说白了,就是了解这一行,行情如何;这个企业,是黑心还是良心企业;这个岗位具体做些什么工作。


Why:
为何要做这个研究?一,防止“错配”——即你进去了发现:“这个行业跟我想得不一样啊,不想做这个啊”等等,为了避免“想当然”,必须要提前了解这个业界/企业/岗位具体怎么样。二,提高录取成功率。如果你对行业一无所知,在面试时瞎吹,对面肯定觉得你不靠谱;相反,如果你对行业有一定了解,侃侃而谈,对面也对你有所好感吧。


How:
业界/企业/岗位,其实是三个方面。
1. 业界。你对什么行业比较感兴趣?你想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单纯就是热爱,或者这个行业待遇好,或者……找到对于你最看重的部分,确认你的本心。不过业界其实也就那么多种,稍微筛选一下,大致就能找到主要想从事的行业。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尽量把范围缩小,一来范围太宽自己之后找公司和岗位也麻烦,二来面试有时会问你找了那些工作的面试,如果你太宽泛没一定的轴心,会被认为比较散漫。
2. 企业。说道企业,一般首先会想到大企业,因为待遇好。但大企业也有其问题,比如组织庞大,难以出头,找不到工作的干劲等等。相反,小企业虽然待遇稍差,但组织小,同事之间关系亲近,年轻时会被委以重任等等。这依然取决于对你最看重的事情。你看重的和企业看重的如果一致,相信你在这个企业里也会工作比较愉快。而需要做的研究,便是公司除了对外宣传的“表面”,而实际上是怎么样的风气。
3. 岗位。你是想做事务类,营业类,还是专门类?如果是理科修士的话,主要考虑专门类,比如药厂里的技术岗,或者是工程师类会比较对口一些,也容易一些。而事务科一些岗位,什么人都能做,越是大企业,可能越困难一些,尤其是对于留学生。
日本的学校里一般会有就职中心,会提供一些就职资料,而工作人员会定期组织一些就职讲座。就会介绍一些业界的信息。但具体的企业和岗位的信息,就需要参加下篇的“会社説明会”部分去了解了。但是第一年的时候,可以在网上等等来源去大致了解一下。毕竟如果不知道有哪些企业,就更不知道该去哪里参加说明会了。
Point:这个研究一定要早做,认真做。不要等到正式开始就职,还不清楚自己想做哪一行。当然,最好一开始也想好替补,因为如果最初想做的一行发现都没顺利前行,那时在考虑替补,迅速转换。



5. OB・OG訪問

What: 
OB・OG訪問,OB/OG即old boys/girls,用汉语说就是校友。通过访问在这个行业里就职的校友前辈,了解这个业界/企业/岗位的信息。


Why:

校友,相比于完全没有关联的社会人,会更亲近一些。他们可能更加愿意和你分享就职的经验。是一个绝佳了解企业真实情况的机会。


How:

一般大学的就职中心,会有前辈就职的信息。如果顺利进入某个企业,会留下曾经就职时的经历,甚至一些亲切的校友前辈,会愿意留下联系方式,让后辈来找自己帮忙。还有一些校友前辈会专门回到学校的研究室,张贴招聘信息,这时便可找到机会和他们交流一番。


Point:

这个环节,说实话不参与其实也没有很严重影响。但相比于就职体验或者企业说明会里那些官腔,只说企业好的地方的工作人员,可能更容易了解企业的一些“背面”。



6. インターンシップ(就職体験)

What:
インターンシップ,语源英语的internship。日文直译就是就职体验,用汉语说,类似于企业的暑期夏令营实习:这里的实习和中国不同,中国部分实习类似于一个培训期,期满可以直接聘用。而日本则是不直接挂钩,而是进入公司后开始培训,实习仅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环)。

企业通过举办一定活动,让学生参加,来了解企业具体的工作。大致发生在修士一年的暑期(6月~),一般到当年年底就基本上结束了。有当日的和过夜的,最长不超过一周。和下篇的“会社説明会”功能类似,但时间较长。一般和选考没有直接关系,但据说有些企业为了尽早“收割”人才,也会在那个时候开始和学生展开活动。


Why:
这是了解企业的最好途径之一。对于学部生甚至关系到学分,而对修士可有可无。但在就职研究的过程中,有些不实际体验无法了解企业真实情况的时候,便可以通过这个就职体验去了解。


How:
大学的就职中心和企业的官方网站会贴出招收就职体验。学生通过申请,如果通过就可以参加了。一些热门企业或岗位的就职体验,由于人数众多,可能需要面试才能参加。


Point:
修士一年级的6月,作为留学生的大家可能刚刚适应大学院生活的节奏,但这时就职活动已悄然开始。虽然说不参加这个活动并不影响以后就职,但如果参加则可以更多更早了解日本就职的行情,对于今后就职是非常有帮助的。



可以看出,选择就职的话,修士一年就要开始展开许多准备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并不是直接参与到面试环节,但做好充足的准备与否与第二年正式就职活动是有巨大的关联的。

笔者由于第一年手忙脚乱,几乎没有准备,也错过了就职体验。基本上就职活动在第二年年初1月才开始做,导致很多时候信息不全,出了很多乱子。如果第一年能做好的话,第二年会顺利很多。


修士留学生日本就职的一些经验连载 |(二)基本流程上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