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析─《斩魔录》49、50集小评(地冥个人秀)
「这世上的妖魔邪孽,是你们让吾明白,正义永远做得都不够,邪心魔佛心同百世经纶,匡正灭邪的道路,需要更坚毅的意志与更强大的力量。下一回合,再面对你们的,将是你们更惧怕的面孔。」(斩魔录24集)
结果呢?
从小看着一页书长大,如同秦假仙一样,总是对这些陪伴成长的角色有革命情感,秦假仙再出令人失望透顶,巧慧之星光芒尽掩。
对着一页书的重生,刚开始还是有些期盼,虽然武力无法再像过往辗压众生,可是与天迹对话的机锋两人望向星空的画面,让人遥想过往的梵天与蚁天看的是同一片星空。
当时一页书也受到不少质疑,如同寄昙说的一生,蚁天点醒了他,梵天看着天迹如同过去的自己,提醒他关键所在,此时尚期待与地冥、天邪众的斗智斗力,接下来看到却是无止尽的尴尬。
破龙首弄巧成拙,尴尬;救地冥两人同场,尴尬;西煌佛界线质疑旁人,尴尬;问聂寒铸剑法跑掉,尴尬;到精灵天下无人应门,尴尬中的尴尬,说好的斗智斗力勒?
这不是一页书该有的表现吧!
现在的一页书极为被动,听到都已经是二手、三手消息,既不主动布线、也没更好的情搜,一切等奉天逍遥或剑子告知,在局势中频频处于后手,难怪地位尴尬,编剧就打算给观众看这个?
跟影薄的一页书相反,另外一组则是着墨过多到减损角色魅力。
对,我就是讲天迹地冥,之前两人互动还有推动剧情的功用,现在梗己用尽,编剧却不愿放手。
知道编剧是打算养肥再杀营造高潮,可是经过两个剧集的累积,两人间的羁绊尤其是地冥都快满溢出屏幕,过于油腻到令人生厌的程度,实在不宜再加。
适度留白会使角色蕴含深韵,「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梁实秋先生以此谈鸟的身躯玲珑饱满,拿来比喻角色塑造也是同样道理。
一页书的问题是形象过于干瘪、天迹地冥的情感则是显得臃肿,编剧要如何调控角色间的戏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
一、地冥个人秀
地冥觐见帝父不欢而散后,立刻赶往百毒六丧门处理鸑流三宗,演完搬离龙首后,伙同无限为取信末邪王努力,末邪王就算邪魂策王依然被地冥玩在手掌心,末邪王本欲借体重生被地冥破坏,好不容易复生没多久又被关回去。
如同布析─《斩魔录》45、46集小评(神圣天尊帝国)所写,地冥早在示流岛战役结束后不久,处理北邪屿一事时就埋下伏笔,以冥想者瑟斯的身份取信代王(闇谛之弟),就算末邪王对瑟斯态度有所保留,觉得未免太过巧合,不过一切在风之谷一事后有了转机。
末邪王在风之谷持续找寻荒漠孤鹰所藏龙首与风之一族的秘密,此时血闇之力突然爆发,末邪王功体受制,又遭逢无限扮演的地冥逼杀,加上大漠苍鹰的灵识不时干扰,命悬一线之际,瑟斯出手相助,无限假装败退,他再将大漠苍鹰的灵识化消于无形。
「哼,好个地冥,竟以此法欲助大漠苍鹰夺回主导,幸有你机警,吾亦欠你一事。」
唉,可怜的末邪王,你眼前这个友善的瑟斯,马上就要把你推向地狱了。
道武王谷外战圈,双邪王与瑟斯被奉天逍遥围杀,虽是二对三,不过瑟斯明着帮打奉天,暗地里趁乱让战圈合拢,好让对方施展天罚末神印。
在九天之上的小默云趁机以斩魔录第一章启彻明晖重创双邪王,此时瑟斯暗掌以待,在奉天逍遥欲以天剑唯一诛魔之际,八歧龙气骤然击破天罚末神印,梵天与小默云也加入,无限此时故意挑动道武王谷阵法,万剑齐出打乱战局,无限趁机破坏阵眼,双方撤退。

这里有个明显失误,战圈打散时位置分配应该是末邪王要跟瑟斯同位置,御邪王在另一方,等会接戏才不会很奇怪,不知是现场拍摄失误或剧本失误,变成双邪王同方向,瑟斯在另一方,造成后面无法连戏。
明明瑟斯是单独一人,而双邪王是共同撤退,结果却变成末邪王跟瑟斯在疗伤,御邪王落单,希望霹雳好好注意拍摄的连贯性,这种错误不应该发生。
末邪王跟瑟斯疗伤之刻,瑟斯终于显现撩牙,命运规划主讲过:「但有必要为了唤回大漠苍鹰,如此大费周章?从幽界取得夺胎销形棺,还在千日峰另外布下阵法,只是让计划徒增风险,高明的魔术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斩魔录47集)
当末邪王踏进千日峰的那一刻起,命运就注定了,地冥以殉道之眼将邪魂逼出,配合无限开启夺胎销形棺吸纳末邪王邪魂,大漠苍鹰回归。地冥此计虽成,却可能如同命运规划主所言,是个错误,之后势必要因此付出代价。
说服大漠苍鹰是地冥下个任务,如同无限所言:「以你之能,本可轻易使用其他方式,达成相同的效果,这真实的一刀,不能减轻他什么痛苦,说穿了,只是降低你自己罪恶感罢了。」
地冥自然能选择其他剧本,不过从那里跌倒就从那里站起,地冥不畏惧失败,他成功让大漠苍鹰放下灭族仇恨,为他扮演卧底,虽然演技实在不怎么样。
另一方面也是要增强无限的信心,毕竟无限帮他的目的就是救回闇影,如果他轻易放弃鹰兄,无限又怎知他会不会轻易放弃闇影?
无限讲的同时反映他内心矛盾,地冥不仅仅是救回鹰兄,还要给予无限希望,我可以你也一定行,这是精神共鸣,比口头保证更直接实际,剧作家不是讲过:「掌握他人的渴望,无须控制,他们自然会走到你要的轨迹。」(仙魔39集)
掌握人心一向是地冥强项,为恶为善端看欲导向何方。
二、玄尊诈死?
「将来如有必要,吾将诈死隐居幕后,忠心不移的你,就是为父执行末日之灾的最佳人选。」
照常理讲这段一出地冥的工具人之路差不多到头了,不管之前多么叱咤风云,不过是玄尊阴谋下的小棋子,以玄尊之威竟然被偷袭就死掉,令人难以置信。
本段如果是其他角色,大家会认为理所当然,毕竟之前很多征兆显示地冥是颗棋子,加上乐寻远看《玄脉宝鉴》中有一页只剩招名〈易魂转体〉,地冥被玄尊夺舍几乎是没跑了。
但──事情有这么简单吗?
就因为他是地冥,如果这么简单被夺舍简直破坏角色格调,六神镜这段设定显得多余,身为解离性身份障碍(多重人格)患者,如果用多重人格的角度来看帝父,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底下内容有心理学名词,如果看不懂请响应提出。
地冥因为玄尊残酷的工具人养成有极为严重的童年创伤,戏里非常明白的演出,不管是地冥自身回忆或奉天看完《仙门秘史》的反应,都强调玄尊养成的非人道虐待,如果不是玉逍遥在黑暗中送来光明,他可能就在某次的无限重生中自我毁灭,这是多重人格形成的温床。
多重人格的研究指出,多重人格由于人格特质不同对脑部活化的区域也不同,对于因为任务需要以各种不同面貌示人的地冥,多重人格有助于他完成任务,现在显现的六个人格分别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
地冥六相
嫉妒:永夜剧作家
杀戮:冥冥之神
贪婪:血闇源头
傲慢:鬼谛
操纵:命运规划主
欺骗:末日十七、瑟斯二世
六种人格是执行任务必须善用的能力。
挑起嫉妒的剧作家(还记得死于非命的潘菳莲吗?)
负责杀戮的冥冥之神(每次打架都他)
善于唤醒贪婪本性的血闇源头(让精灵走偏的元凶)
乐于操纵他人命运的规划主(看看玉梁皇的下场)
欺骗对方到对方被卖还帮忙洗碗的末日十七,似乎少写一个?
傲慢的鬼谛是里面最强,拥有死者转化的能力,但也最不讨喜,是最受大家讨厌的人格。
「永夜剧作家、地狱魔幻师、命运规划主,无论你要称呼我哪一个都好,但眩者不喜欢人唤我地冥鬼谛。」(仙魔35集)
多重人格的人格分为原人格(未多重化之前的人格)、主人格(最常掌握主导权的人格)、副人格(不属于主人格的其他人格),地冥的原人格(末日十七)跟主人格一致,是地冥主导权的人格,而多重人格对自我人格的认知有四种状态:
1.主人格不知副人格存在
2.本来知道后来因故不知道
3.彼此知道,但主人格无法控制副人格,如同透过玻璃窗观看对方
4.并存意识,能内部沟通甚至自我协调
从剧作家所言:「我们彼此一直都是一体,你为何如此惊讶呢?」
加上血闇源头的证词:「过去,我们以各种身份周旋于世,然而众人之间的区分并不明显,直到败在一页书之手后,你的行为越偏差,甚至有意脱离帝父的计划,让我们不得不现身了。」(斩魔录47集)
末日十七的主人格不知道副人格的存在,但潜意识能自我协调,直到死于一页书之后,副人格才浮上台面,以六神镜现身。
讲这么多,现在要切入帝父的成因,通常多重人格中会有一个特别的人格,我称他为「全知者」。
是知道所有人格事情的人格,「全知者」没有像其他人格一样有「遗失时间」或「记忆断层」(部份记忆缺失),而帝父担当就是这「全知者」的人格。
先从戏中推测「帝父」人格形成的原因。
地冥第一次谈起帝父是在谈玄尊之死,「造化之间的故事,已埋葬在时间的流沙,早不复面目,只有末日十七与帝释了解真相;九天玄尊之死,是必然的结果,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伴我渡过炼狱的曙晨。」(斩魔录第3集)
帝父这个人格就是形成于此时,这个人格是因为玄尊之死对地冥过于震撼,地冥为合理化玉逍遥跟玄尊行为所创造的人格。
为何这样讲?
把帝父这次嘴炮的内容浓缩成一句话:「全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
帝父所讲的内容可以合理化玉逍遥的犯行与玄尊之死的真相。
「是的,玉逍遥怎么可能会杀他最崇敬的师父呢?这一定是帝父对我的试炼,测试我会不会贯彻执行血闇末日,一定是这样没错!」
或许有人质疑:「可是玄尊真的死了耶?」
「乱讲!帝父怎么可能会死?这只是帝父为了我不知道的崇高理由诈死隐居幕后的手法,帝父才不会死,帝父是绝不会死的!」
这样就能回避当玉逍遥跟帝父他只能选择其中一人的困境,「是的,玉逍遥的确刺向帝父,但那不过是假的,帝父只是诈死。」
透过扭曲记忆他就不用面对真相:玉逍遥真的杀了帝父,而触发原点是因为他无法完成殉道之眼。
对末日十七而言真相太过痛苦,所以他选择过滤讯息重新组成,地冥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有的,就是天迹回忆讲的跟地冥说的根本像不同世界的人,那时只当做地冥文艺风爆发,天迹说的话都能美化成那样,那对天迹犯下的弒师罪行更要大大的润饰。
由帝父说出的真相能完美诠释各方行为,一切都是假的,没有发生,帝父活跳跳、玉逍遥没做错,世界依然美好。
而且生气跑掉就可以不用回答地冥要问:「其他三颗龙首藏那了?」
纵然是帝父,也只知道地冥经历过的所有事和透过逻辑推理组合的信息,地冥完全没头绪的自然猜不出来。
借由生气遁逃可以继续维持「全知者」的形象,「我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告诉你。」这也是一种美化帝父形象的方法。
希望编剧打脸打小力一点。
三、杂谈
「剩下的,就让神舟为苦境带来希望。」
连结之前云尊跟澡雪、秋水谈的盘古云鲸传说,盘古云鲸就是那座神舟,究竟末劫是灭世大洪水,难怪血闇之力总以漩涡现形,摆明抄诺亚方舟,玄尊真是没创意。
列御子不止偶头像三生亚父,连计策也像。
「啊,亚父啊,你死得苦状万分啊,我就说办围炉围到死,你就要一关一关来。」(古原35集)
结果兵分两路一路被恨吾峰试刀、另一路被剑非道练剑,明明是己方优势反被各个击破,必然会进入决战的局一定要集合优势兵力不可分兵,不要像三生亚父跟列御子自作聪明,不知列御子能不能挺过这个难关,现在天邪众很缺部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