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版水浒传如何篡改原著思想?
98版水浒传是在有了jie ji斗争理论、受过ge ming文艺影响、经历“评水浒批宋江”活动以后改编的,其内容,自然会强调斗争要坚决彻底而不能招安投降,体现“投降不得人心”这一命题。
要将宣扬“归顺朝廷”的内容变为体现“投降不得人心”内容,98版自然会对百回本许多情节进行修改。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这里列举98版对百回本改动的一些情况:
1、去掉了百回本征辽的内容,改为受招安后直接去打方腊。这是从框架上最大的改动,等于把百回本之房折掉一扇门窗。门没了,就会到出透风漏气,就把百回本忠君保义的思想搞得冷冷清清了。百回本强调宋江招安后尽忠竭智为国出力,让梁山队伍在解决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中显示忠勇,98版则着力突出梁山将招安后的悲惨,因此不会让征辽的故事存在。
2、把林冲参加征辽、打方腊的事砍掉,改为在招安的过程欲杀高俅,被宋江阻止,屈恨而死。百回本强调的是众兄弟跟随宋江招安后,南战征百战,出生入死,为朝廷出了力,也对得起兄弟情谊,所以,林冲和许多梁山将,在打胜方腊之前是决不退出梁山队伍的。林冲在六和寺养病,这也是对人物的一种交待。身经百战的军人,在恢复和平以后,被安置在一个地方休养,这也正常。百回本中,有宋江被害,可有的将领也得到了善终,比如朱仝后来成了节度使。98版的情节则强调了梁山将与贪官之间的仇恨之深,部分将士反招安之烈,更强调宋江实行招安路线的失败与可悲。
3、把鲁智深参加征方腊的事去掉,改为出征前就留在五台山修行;公孙胜的离去也不是为了归隐山林,而多了些绝望心情。百回本突出了鲁智深的勇武,他一禅仗就把方腊给打倒。也突出他的佛性,一生杀人无数,只因人间不平。用禅仗完成了惩恶扬善的使命,也就该归于静静的佛坛,所以,他在六和寺圆寂了。98版意在反衬宋江招安路线的不得人心,多少人都看透打方腊是件很不可为的事,宋江却一意孤行,把兄弟们带上了悲烈的境地。
4、改征辽途中挥泪斩小卒,为在征方腊途中斩小卒。看似不愿丢掉这个情节,因为没了征辽的内容,所以就移到征方腊时表现。这一移,却突出了宋江招安后的悲哀。百回本只是想告诉人们,招安后梁山将与贪官集团还是格格不入,受他们排挤,通过梁山将的处境,反映贪官集团的可恶;同时更着重说明梁山好汉为国尽忠、顾全大局。98版不只想告诉人们这些,而且要进一步提示:梁山大业在招安前红红火火,你宋江带领大伙投降朝廷,当了人家的鹰犬,打与你同属起义的方腊,杀自己队伍里的兄弟,对朝廷那样愚忠,自己下场下那惨,还让这些兄弟搭进来。
5、改梁山将主动要求打方腊,为蔡京、高俅等人故意让梁山将打方腊。百回本,表现宋江的忠义,他想去掉草寇的身份,在朝廷体制之中去为国出力。他打方腊,是招安后实现忠心的一个举措。98版,则突出宋江被贪官集团玩弄。蔡京高俅的目的,就是让宋江、方腊两只力量互相残杀,狼吃狼,虎吃虎,他们从中得益。所以,好多观众都感觉:你宋江让人家贪官臊死了,真是个傻蛋。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江的虚伪、可厌形象,是98版带来的。
6、改三败高太尉后梁山将找李师师、宿太尉向皇上要求招安,为蔡京、高俅主动向皇上提出招安。百回本强调的是梁山将不想当草寇,98版强调的是宋江钻入人家的圈套,强调他的糊涂。这样一改,连宿太尉都成了被利用者,他不再是那个为梁山将好而促成招安的人,而成了蔡京等人加害梁山好汉的一个棋子。
7、百回本写梁山将一路排兵布阵、浴血奋战,这其中没有蔡京、高俅参与进来。98版则增加了蔡京、高俅派仝贯前去争功的情节。如此一来,是突出了贪官集团的丑恶,但把这事放在宋江打方腊的背景上,就有了更多一层意思,就反衬出宋江被人家玩弄的悲剧。
8、把秋林渡燕青射雁,由打王庆得胜回京的路上,改为征方腊的路上。燕青射雁,宋江给他讲雁有信义礼智信,由雁比人,为有的兄弟离去(不是一百零八将之数)感到一丝凄凉,这主要从兄弟关系上说的。98版移到征方腊路上,则重点预示宋江打方腊兄弟零落的悲凉情景。
9、98版写打方腊,刚一出征就被风刮断了棋杆,为宋江此役的悲情营造气氛。百回本没有这情节,百回本的作者想让宋江打方腊为朝廷立功,他怎么会写这样的情节呢。当然,百回本也多处写梁山将打方腊损失惨重,除了说明战争的残酷外,也有一些为宋江惋惜的意味,更烘托出一种为国尽忠的壮烈情怀,绝没有任何贬低意味,更不可能有98版那种对宋江打方腊的埋怨。
10、未发现百回本有宋江主动与方腊议和之事,98版却用较大篇帖增加了议和的内容。在百回本里是不可能议和的。编入朝廷军队,就得为朝廷灭寇,讲得什么和?讲和,皇上同意么?这么大的事,一个前方先锋可以擅自作主?议和,让叛军割据江南?不让他割据,人家方腊还不干呢!98版加了议和,强调了义军之间的同质相怜,总希望宋江军和方腊军联手打败朝廷,建立一个新世界,所以埋怨宋江不该打方腊。这也是一种愿望,而事物却是复杂的。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其性质是后人定义的。实际上,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并非那么单纯。宋江、方腊两支力量,受制于很多因素,能不能联合还不一定呢。应当说,作为宋江,联合就不招安,招安就不联合,否则就是矛盾的。从纯客观上说,反朝廷的集团,如果不能战胜对手,也不一定不形成割据的局面。起义队伍内也并非一切都好,后来的洪秀全起义队伍,不也有一些腐败,也在闹内哄么?
11、百回本既写了征方腊一步步胜利,也写了梁山将损失的惨重。98版却在损失惨重上进行了更多渲梁。别管胜利是怎么取得的,反正是一打仗就是梁山将又死又伤,惨不忍睹。而方腊军的伤亡则很少表现,看那段电视剧,给人的感觉就是宋江让梁山弟兄受伤、受伤、再受伤,送死、送死、再送死!作品没有站出来说话,但它让观众自己明显地感觉到愤憋,你看得瞪着眼、握着拳情不自禁地大骂宋江**,作品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12、百回本写张顺血溅涌金门,是独自一人为了进入城中与城外里应外合,被敌人发现打死的。98版则写张顺是送宋江议和的书信时被射杀的,这就更突出了对宋江接受招安的埋怨:你宋江从投降朝廷的那一刻起,就失去了和方腊义军议和的条件,两军阵前,你死我活,没有什么可说的。如果不是你招降为官府卖命,张顺这样的兄弟哪能会这样惨死!
13、98版编了一个燕青、李逵前去说明方腊部将庞万春的情节,看那情形,燕青、李逵说得很勉强,庞万春兄妹很坚决(换个说法,他们才是坚决的ge ming者),根本就不可能谈成。原著中的庞万春虽然武艺高强,但恃技狂妄,98版把他改成坦荡英雄,更加个一个伶俐可爱的妹妹,最后统统惨死在梁山将的刀下,这些改动也是为了突出宋江打方腊的错误。
14、98版尽量让梁山将战死得多,这样才突出宋江的悲剧色彩。比如,衣锦还乡的顾大嫂赫然列在乌龙岭战死者名单;杨志病死也先搞段断腿之殇;孙二娘、阮氏双雄之死都成了救护别人。多一份无谓的死亡受伤,就增加对宋江招安路线的一份批判。
15、百回本写未战死的梁山将都封了官,也有部分头领不愿做官而去。有看破红尘回归宗教的,如公孙胜、武松。有躲避世事而浪迹山间的,如燕青。也有去方外寻求神仙一般日子的,如李俊、童威童猛。想来,那些走,又谁是针对宋江的?而且还有不少都得到善终,呼延灼、朱仝、张清的儿子张节最后抵抗外侮更是被大赞。长篇小说,对每一个人物的来去都有个交待,方显得完整。当然也有就是看透官场险恶的,李俊、燕青不做官,都有这方面的内容。98版,大讲官场险恶和英雄凄惨晚景,给人的印象,招安居官,还不如闲荡天涯,而可恶的宋江却一意孤行,非把一群好汉逼死在肮脏的官场庙堂之上。
16、百回本写花荣去应天府上任去了,98版却写花荣怕宋江被奸党所害没去上任,专门弃官陪宋江去了楚州。这么聪明而又忠诚的小兄弟跟着你宋江,也殉了你对朝廷的那点忠心,再加上被你害了的李逵,你宋江一意执行招安路线,落得这样的下场,对得住他们对你的这份感情吗!
17、百回本写吴用也到楚州,和花荣一起死在宋江坟前,随后神聚蓼儿洼,写一段忠义无双结局。这里面,有深深的兄弟情,也有梁山泊这群好汉受到蔡京高俅这帮奸臣的怨恨,更多的是一份超脱荣禄的忠义思想。98版则写吴用把宋江等人的遗骨送到梁山泊,然后自己吊死在忠义堂中。眼前的凄凉破败与当年梁山将勇斗官军时的歌声交合在一起,对比出招安路线使人痛心。
18、百回本中大讲方腊的残忍刻薄,先有弃暗投明的金节,后有基于义愤的太湖四英,更在昱岭关前借百姓之口大讲方腊残害百姓,98版把这些全部删除!原著中方腊逃窜,狼狈不堪,而98版把方腊表现的铮铮铁骨,到了最后还统领残兵与宋江对决,原来的叛逆逃窜变成了理直气壮,借此表现方腊义军的合理性。
19、原著中有不少好汉都是出身官场,或者原来就是地方豪绅,他们的上山并不像武松、林冲这样无可奈何,完全不符合“风风火火走九州”的味道,而在98版中一大批这样的人物,甚至关胜、张清等重要人物都没有讲述,略去了秦明、杨志上山的经过,其中不少人上山宋江都是以忠义报国为说词招募的,其实这一部分人在山寨的地位相当高,这也侧面的说明了原作者对梁山好汉“保国安民”性质的定位。而98版这样的改动删减无形之中就把梁山聚义变成了社会底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因此,招安的合理性完全没有了。
98版这么多不符合原著又“无关痛痒”的修改,已经远远脱离了水浒传这部书的本意,他的选择性继承更是把宣扬保国安民、忠君孝义的正面思想变成了偏安投降的FanDong思想,于当今社会而言,更是没有什么可取性和参照性。不过不得不说,98版是一个整体,他的思想完整独立,作为一部影视剧作是成功的,但如果称之为水浒传,却要重重的打上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