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 学科13 经济学重要模型(笔记)
● 供给-需求:供需关系决定价格 //5星级酒店 可乐价格
● 前提是自由定价的市场 例外:地铁价格
● 启发:提高自己收入,找到能灵活定价的大市场,做一个稀缺的供给者 //游戏开发 VS校外培训
● 投入-产出(成本-收益 ROI)
● 启发:省钱不要省投资,投资不要忽略成本
● 边界(边际变动)
● 多投入一个单元的增量,会产生的新增成本或者收益//付费软件的边际成本(新增用户成本)低于共享单车,低于发型师
● 机会成本
● 选择一个机会的成败要考虑放弃另外机会的损失 //本科考研放弃3年市场机会,研究买房的时间来研究股票,放弃楼市机会
● 决策底线:plan B来增加决策筹码
● 可选择权:失去可选择是重大损失 //保持一定储蓄来保留可选择权 负债/人情债/周期长的行业
● 绝对优势 VS 比较优势
● 例:大厂 员工普遍强于外包公司,选择外包因为符合比较优势
● 反例:中美合作-1980年美国制造业比中国强很多,但把制造业外包给中国比较符合优势。入进来说,美国继续外包给中国依然符合比较优势,但世界并不知道有经济规律,比如政治经济学
● 推荐阅读:《现代货币理论》《货币,权利与人》
● 激励
● 例:快递公司从按时计费到按件计费 //提高员工效率,避免拖沓
● 启发:改变行为习惯,讲道理的激励作用远不如改变激励方式的作用
● 新经济社会学 对经济学矫正
● 例:健身教练 不仅从经济上激励健身,还通过社交的人与人的关系角度起到了激励作用(打卡健身也能起到相应的效果)//新技术会给社会经济学带来变革,重新计算出符合社会学的经济模型
● 宏观经济学//争论 市场经济 vs 计划经济
● 市场经济-亚当斯密,流传最广的比喻:看不见的手,长期来看看不见的手会打败看得见的手
● 计划经济-凯恩斯主义: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政府的干预拯救了美国。70年代被淘汰,2020年政府启用大规模干预
● 适合自己的宏观经济政策:1988年中国通货膨胀,看项目而不是提高利率(引发失业)
● 通胀是当需求大于供给,导致需求过热价格上升,当国家大搞投资时导致市场上的各类商品需求上升引起通胀,并且当时国家需求占到投资需求的很大比例,所以砍掉项目可以抑制需求压低通胀。提高利率和国企倒闭也很容易理解,当年国企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吸收就业的功能,利润率普遍不高,并且向银行融资的需求很大,提高利率直接挤压利润空间,所以会引发倒闭风险。具体情况可以参考温铁军温老的几本书比如八次危机,记录了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发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