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学可以用史料建模代替叙事吗?

2020-09-14 23:40 作者:Dracandros-圣猫  | 我要投稿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

“xxx的历史,是一部yyy的历史”。

这种说法,或者说,这种叙事,有多大的合理性呢?

我可以这么叙事:

“近代澳大利亚的历史,就是一部西方文明的开拓史。”

还可以这么叙事:

“近代澳大利亚的历史,就是一部西方殖民者压迫原住民的历史。”

我也可以这么叙事:

“近代澳大利亚的历史,就是野兔等等物种繁荣兴旺的历史。”

摆在面前的史料都是相似的,但是叙事角度不同,于是结论自然有差异。任何叙事都要有其脉络,有主次之别。主次之别,正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意图。无论如何标榜客观公正,只要有叙事,都不是真正客观的。

这使许多研究有盲人摸象之嫌,也令史学往往沦为政治的工具。

兰克史学曾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它已经失败,兰克学派亦被彻底摈弃。目前有年鉴学派,后现代学派等等,在此不详述。

而我要提出的设想是:

可不可以在分子尺度上还原史料呢?

比如我要记录一地的历史,可以在基本粒子尺度上存储所有事物的变化情况。

而我以后若要还原这段历史,即可采取建模法,用计算机还原之。

同时,若我想探究这个模型的规律,可以改变其部分变量,用实验方法,即可判断哪些是混沌和随机,而哪些是规律和必然。

当然,这种方法目前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如何记录?精确到什么层面?如何存储这么大规模的数据?如何建模?如果可以记录,如何保证人的隐私权?

但是,至少这是现有理论下可以做到的。比如,研究原子弹,至关重要的是原子弹能不能被研究出来。如果可以,那么试错总能试出来。如果不行,那试错就没有意义。

无论如何,这只是一个设想。我们也可以建一些相对低端的模型来代替叙事,把每个盲人摸的象合成一下。但是,这毕竟有超越叙事模式的可能,对未来的研究也是诱惑。



史学可以用史料建模代替叙事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