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赵慈航:聆听邱曙苇授课、感受法国音乐文化

2021-03-23 09:38 作者:过往与序章  | 我要投稿

赵慈航:聆听邱曙苇授课、感受法国音乐文化

—— 评上音邱曙苇副教授《法国音乐作品赏析》课程结业学生音乐会

上海音乐学院 访问学者 赵慈航 

2021年1月14日,在这学期的最后一周,《法国音乐作品赏析》课程以汇报音乐会的形式结业。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与音乐赏析,来自全校各学科专业的同学们将在本课程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表演实 践,从法国音乐的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中挑选各类体 裁的音乐作品,编为17个节目。 

上半场音乐会以比才的优秀歌剧《卡门》(Carmen)中两位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线索,将14首艺术歌曲、器乐重奏等作品串联成一段新剧情。首先是一首萨蒂的钢琴独奏作品《裸体歌舞(Gymnopédie),短小而清澈,第一位扮演卡门的女演员伴随钢琴声上场,并演唱德彪西的《星夜》(I Nuit D'étoiles) ,在布满星星的夜晚,卡门想念起了唐豪塞。第二位扮演卡门的女演员手拿一支玫瑰花献给弹着钢琴的“唐豪塞”,唱起哈恩的《致克洛莉丝》(AChloris),隐喻卡门向唐豪塞表达爱意。钢琴四手联弹德彪西的《乘船》(En Bateau)和《扈从》(Cortège),隐喻卡门期望为了救她被捕的唐豪塞早日出狱。 

古典吉他与小提琴重奏圣桑的《天鹅》(Le Cygne),悠扬的旋律象征卡门温柔的性格,寄托了美好的心愿。此时第六个节目将“镜头”切换到了被捕的唐豪塞,福雷的《牢房》(Prison)映衬出唐豪塞苦闷地待在牢房,等待出狱与卡门重逢,然而此时,卡门已经爱上了斗牛士。第三位扮演卡门的女演员唱起福雷的《梦后》(Après un rêve),表达了卡门已经放下与唐豪塞的相遇,将他们的爱情当作一场梦,梦醒了就回不到从前,美好时光也留在了梦中。 “唐豪塞”手里拿着卡门曾经扔给他的花,发自肺腑地唱起比才的《花之歌》(La fleur que tu m'avais jetée),向卡门深情地表白自己在狱中对她的思念之情,还想努力挽回。但是卡门的心已远去,表示不愿与唐豪塞再续旧情,第四位扮演卡门的女演员唱起福雷的《再见》(Adieu),与唐豪塞告别。马斯内的《沉思》(Méditation)响起,唐豪塞陷入沉思,不知该怎样放下这段感情。伴随德彪西的《月光》(Clair de lune),唐豪塞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伤心地独饮烈酒,拉威尔的《酒之歌》(Chanson à boire)响起,唐豪塞试图用酒精麻痹自己,忘掉这段伤心的感情经历,第二天太 阳升起时,唐豪塞告诉自己:忘记过去,生活还要继续!德彪西的《 天公脱去他的大氅》(Le Temps a laissié Son Manteau)让他摆脱 忧郁的情绪。但是他真的能忘记卡门,忘记这段感情吗?一首《哈巴 涅拉舞曲》(Habanera)萦绕在耳边,脑海里又浮现出卡门的形象 …… 

在上半场的节目中,几首声乐作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戏剧刻画作用 ,充满浪漫气息基调的同时又引申出不同的情感色彩,领略到音乐风格优雅的法国艺术歌曲,是如何从音乐角度对作品进行完美精炼的表 达。对比每位作曲家的艺术歌曲,虽然都充满法式浪漫情怀,也有不 同之处,有的作品讲求钢琴伴奏的音乐流动性,如德彪西的《星夜》 一开始就有连续的琶音织体,以及频繁出现的节奏型织体,都需要展现出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性,但是担任钢琴伴奏的谢行健同学在这首作品中没有出彩地展现出音乐的流动性;还有的作品多使用色彩性和声 布局,如《天公脱去他的大氅》,极富现代气息。 

《致克洛莉丝》这首哈恩的艺术歌曲,将泰奥菲勒·维奥的诗表现得非常透彻,作品通过一个短小的主导动机贯穿全曲,经过变化重复表达出抒情、温暖的审美意蕴,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简单朴实的诗歌在哈恩的音乐里让人体会、想象浪漫的爱情,女高音宗颖颖、钢琴伴奏 谢行健两位表演者用优雅温暖的人声与简洁明了的钢琴伴奏,直击人 内心深处,给人无限的感动。 

福雷的艺术歌曲被认为是法国艺术歌曲领域中最完美、最典型的代表 ,本场音乐会选取了《牢房》《梦后》《再见》三首作品,可以看出福雷写作艺术歌曲比较注重歌词的文学性,受肖邦影响,他的作品每 个音符都有细微的感觉,没有夸张的东西,《梦后》是福雷年轻时候的作品,这个时期的作品受到德国艺术歌曲的影响,但是已经摆脱了旧时浪漫曲的影子,演唱者熊悦从表情、声音表现上都与歌词内容相符,情绪也非常地投入,与钢琴的伴奏音乐贴合,完美演绎出卡门梦中的向往与梦后的释然,在徐茜同学的钢琴伴奏下,音乐流动性得到了很好的衬托,虽然右手都是柱式和弦,但是左手的低音旋律走向式的线条非常流畅,与人声形成一定的音乐张力。从这几首艺术歌曲可以看出,法国的艺术歌曲强调伴奏的作用,注重音乐的和谐性,钢琴伴奏除了在节奏、和声方面与人声的配合,速度、音型、节拍也尤为重要,如《梦后》大量“三对二”织体使整部作品抒情且丰满。 

就歌曲旋律性来说,福雷的作品更胜一筹,但是就和声、调式等音乐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性而言,德彪西发挥到了极致。再从诗歌的气 氛与意境而言,福雷追求的是细腻典雅,而德彪西追求的是象征性意 义。拉威尔的《酒之歌》展现了内心丰富细腻的唐豪塞,演唱者聊原 还为“唐豪瑟”增添了幽默风趣的形象,徐茜同学优美真诚的钢琴伴奏深深地打动人心。 

再看比才歌剧中的作品《哈巴涅拉舞曲》表达了卡门爱情观,演唱者李一的个性化演绎,挑逗的语气中少了一些野性的情感,多了一份委婉、柔情,徐茜同学的钢琴伴奏也配合人声,有意削弱了卡门昂扬斗 志的一面,用更多的连奏方式表现出充满诱惑、魅力十足的卡门形象 ,洒脱的主题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卡门奔放不羁的性格,也是唐豪塞对卡门美好的回忆。 

聆听萨蒂的《裸体歌舞》和德彪西的《月光》,感受到浓浓的法式浪漫:干净的音色,简简单单的音乐,作曲家采用素描式的写作技法, 暗示的渲染手法,而非彩绘式厚重的织体、突兀的和声、大幅度强弱变化等。 《裸体歌舞》是萨蒂的早期作品,当时的他一度钟情于希腊 艺术,仅用简朴的技法写出异域风味的曲调,演奏者谢行健有意识地将这种神秘感充分表达出来,但乐句间的音乐表现还缺乏强弱上的对比,情绪的细腻化处理还值得再推敲。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和声设计极其精妙,通过淡化和声功能、模糊整个和声系统的运用,达到和声的色彩变化,作为大部分人所说的印象主义音乐“代言人”,德彪西的音乐经常打破常规传统的大小调创作思维,形成于传统极大反差的和声风格,《月光》即表现了静谧虚渺的意境,演奏者陈亦的手指触键以及踏板运用都恰到好处,整个演奏过程流畅自然,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演动作,让观众沉浸在天鹅绒般的音色中,听觉上感受到温柔平静的“月 光”,而不是黑暗、布满危险的夜晚,听着听着脑海中联想到莫奈的《 月光下的航海图》,演奏者指尖流露出的音乐仿佛是欣赏这幅画有感而发,即兴出这段温暖的旋律…… 

音乐会的下半场进行了一场古代与现代的隔空对话,体现音乐风格随着时间在不断改变,三个节目:马肖的经文歌、塞米西的巴黎尚松, 与拉威尔的《波莱罗》(Bolero)。 

这应该是同学们为数不多的接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声乐作品的机会,肖昕怡、宗颖颖、赵令一、胡宇轩四位同学合唱马肖的三 首经文歌,明显感觉到声乐演唱的难度,聆听十四世纪的法国音乐,让人联想到巴黎圣母院,建筑的比例与尺度与音乐的节奏与韵律一样 ,庄严神圣。塞米西的巴黎尚松Tant que vivray,这种体裁是16世纪 20年代法国巴黎出现的一种新的世俗歌曲形式,该作品的文本来自诗人Clément Marot,通过这首作品可以看出塞米西的音乐风格:节奏整齐、旋律优雅,整体质感轻盈并具有舞蹈性,他的大多数尚松都是为四声部而作,而在当时四声部写作还未成为常态,因此他的作曲技法也影响到了意大利作曲家。 

最后一首拉威尔的管弦乐作品《波莱罗》,由作曲系硕士研究生巫中杰同学根据全班所有同学的专业重新编配,将人声作为乐队的一种音色,与其他乐器结合,演出非常精彩。配器包括四个声部的人声,木管乐器双簧管、大管,弦乐器小提琴、古典吉他,打击乐器小军鼓, 以及钢琴。整首作品前半部分主要由人声分组演唱两个主题旋律,巧妙地变换不同的伴奏乐器跟随人声进行,如大管伴随男声音色、小提琴伴随女声音色,也有器乐与声乐的音色对比,加上小军鼓的固定音型伴奏,还不时地有不同的乐器叠加组成节奏型,交替对话的形式加厚节奏层;后半部分人声有合唱,有四度音程重唱,和声越来越浓, 两个音乐主题,从配器色彩上进行渲染,增加音色的浓度,音区的厚 度,进而产生了戏剧性效果。两个主题的多次交叉、反复呈现,每次搭配的音色则不尽相同。 

此外,在主题旋律多次的反复中,音色又有设计明显的对比,从单一 的音色进行单声部形式的呈现,到复合音色,并以多声部的和声形态进行呈示,再到混合音色,将乐曲逐步推向高潮,最后结尾全体乐器共同呈现,音乐张力达到最高点,乐曲发展到极强的力度。 

整场音乐会既有器乐作品,也有声乐作品,不仅有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还有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的作品,但是所有的作品都没有过于刺激的音响效果,满是温暖的旋律、舒适的和声色彩,带给人浓浓的法国音乐味道,仿佛是在法国街道上惬意地游览,感受丰富的 文化底蕴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文化精神。 

音乐会让这门广受同学们欢迎的选修课程充满激情与浪漫,来自声乐 、器乐、理论、作曲、指挥以及音乐史等各专业学术方向的同学们能充分融合,共同欣赏和理解迷人的法国文化与音乐艺术。

**************

本文作者简介:

赵慈航,2011-2018年就读于西安音乐学院,学习双排键电子琴演奏与编创专业,2018年9月考入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音乐学专业(西方音乐史方向),师从冯存凌教授,2019年9月成为上海音乐学院访问学者,师从金毅妮副教授。

曾获北京国际电子管风琴比赛少年组三等奖、中新国际器乐大赛电子管风琴流行组二等奖、吟飞国际电子管风琴中西部赛区青少年一等奖、第二届雅马哈全国电子键盘选拔赛大学古典组一等奖及最佳编创奖等,2019年11月成为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员。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担任学习委员,屡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


赵慈航:聆听邱曙苇授课、感受法国音乐文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