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2023-04-06 19:28 作者:干啥啥不会白嫖第一名  | 我要投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s0x7j1ItyA71Atb9wtsCg?pwd=k8qu 

提取码:k8qu

编辑推荐

有学者评论,这是一部比小说还精彩的当代中国乡镇政治观察论著。可媲美《江村经济》《金翼》《黄河边的中国》。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对于了解村镇关系,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运转体系,提供了可观的参考。

是值得关注中国农村的人读的一本书,也是值得关注中国改革者阅读的一本书。


 刚好跟《黄河边的中国》互补。曹锦清由于条件所限,虽然做到了调查广度的覆盖,但只能对中原乡村社会做一些“点到为止”的访谈,同时主要以农民的视角看待问题。而《小镇喧嚣》刚好跟他互补:此书长于调查的深度,看问题时还结合了干部的视角。

这是一部比小说更精彩的论著。

强烈推荐,很好看,鲜活。作者也是认真用心。

基层的故事总是比以为的更精彩。

这里面有大多数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和行为逻辑。

又好看又有趣。一本让我爱上社会学的书。

很精彩。作者深厚的学术积点与贴实的乡村政治无缝地结合起来。顺畅而又不失学养。



内容简介

基层迎检、开发纷争、征收税费、产业调整、征地“种房”、维权争利……“喧嚣”一词,释尽乡镇日常政治种种人事与结构交织碰撞的众声嘈杂。本书以后现代叙事策略,围绕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乡村权力场域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深度阐释了21世纪初中国中部地区某乡镇“乡域政治”的运作实践与支配逻辑。

本书出版十年来,获得学术界内外的广泛好评,被誉为数十年来少见的以“抵近现场”“深度描写”的方式、以“比小说还精彩”的叙述来“复杂化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作品。重读此书,不难发现,虽然它研究的是十多年前的乡镇,但是,对于“故事”背后种种复杂因素的颇有见地的理论探讨,让它在今天仍然极具启示。


作者简介

吴毅,重庆市人,1958 年生,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二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特聘教授,出版过《村治变迁中的**与秩序—— 20 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 《小镇喧嚣—— 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记述村庄的政治》等著作,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及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精彩书评

人民网 狄金华

真正以乡镇为基本研究单位展开有意识的系统的研究,吴毅先生的《小镇喧嚣》则可谓是典范之作。吴毅在完成了对“双村”长时段、历时态的记述后,以对当下时刻(时段)“乡域政治”运作过程的多相面展示与剖析为希冀推出的《小镇喧嚣》,可算是在做一次基本研究单位的**与创新尝试了。在《小镇喧嚣》中,吴毅坚持其一以贯之的个案研究传统,但将基本的分析单位由村落提升到乡镇,将“乡域”作为农村政治的研究单位正式提出来。


舒彬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了《小镇喧嚣》这本让我感到如此畅快的书。

三农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但热点仅仅停留到热点,很少有一本像《小镇喧嚣》一样如此细致走进农村,了解农村。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乡镇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互动结构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

《小镇喧嚣》是值得任何关注中国农村的人读的一本书,从提出三农,到现在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依然问题重重。作者在书里通过一个个故事鲜活了展现了农村村干部、镇干部、普通老百姓中的心理活动。

《小镇喧嚣》也是值得关注中国改革者阅读的一本书。尽管这本书写的是中国农村,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改革与农村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从本书里面所反映出那种人与人在利益面前所展现的博弈也适合城市。


目录

再版说明 ...... Ⅰ

致 谢...... Ⅲ

主要人物一览表....... Ⅶ

引 子 ....... 1

一 迎检,迎检... 6

中心工作与迎检.... 6

村里的“作业”......18

动员再动员:确保高分过关 ........ 29

二 不开发,政府怎么办? .......... 37

林书记的规划 ................ 37

开发的政治学 ................ 45

洲头的纷争 . ............... 51

三 要钱是孙子,无钱是羔羊 ........ 64

“这狗 × 的收税”................. 64

“税源不够,靠关系去协调”........ 84

“开的价高于亩平负担,地就得租”... 90

四 播撒希望 ................. 101

重振豆乡 . ................ 101

小藠头,大文章 ................. 107

谢张村也想卖地 ................. 118

五 周旋于商民之间 ............... 127

叶先生与洲头村的租地纠纷 ...... 127

合同也要随形势而变化 . ......... 139

“没有硝烟的战斗”................ 148

六 媒 ..................... 159

洲头的突破 . ................ 159

石场风波起 . ................ 178

临时占地中的生意经 ................. 192

七 “可嫌”的农民 ................... 205

“农民既可怜又可嫌”............... 205

种粮不如“种房”.................. 221

“道上的伢们”.................. 231

八 僵持 .................. 239

叶先生的回应 ................. 239

开工前的反复 ........................ 248

断不清的土地案 .................. 260

九 基层的理性 .................... 270

“这是一种政治行为”................. 270

“诱民致富”. ................... 288

“扶强不扶弱”................... 300

十 又是一轮收钱时 .................. 309

当“讨要者”成为“被讨要者”....... 309

征收进入攻坚阶段 .................. 326

国、地两税提前过关 ................. 338

十一 了结难题 ..................... 345

洲头纷争的补遗 ..................... 345

叶桦事件的终结 ..................... 359

藠头下种了 .................... 372

十二 利益交关 .................... 381

花小钱办大事 ...................... 381

最后的征收 ........................ 389

石场业主上京了 ................... 403

十三 新的年轮 .................... 418

突起的争地风潮 ................... 418

“伢们”也来凑热闹 ............... 431

“耗油”与“就范”............... 438

十四 未完的结局 ................... 456

藠头种植的喜与忧 ................. 456

陈同年的困窘 ..................... 461

征地被冻结了 ..................... 464

业主们欲罢又起 ................... 467

不收税干部做什么? . ............. 471

又到了迎检的时候 ................. 475

十五 幕落幕启 ............. 486

研究关怀与策略的自白 . ......... 486

权力格局“错置”与官民行为“悖论”........ 494

非正式权力技术的凸显 . ......... 501

政权建设抑或治理转型 . ......... 511

注 释....... 515

附录 1 小镇调查笔记引用索引 ..... 600

附录 2 小镇文献资料引用目录 ..... 610

参考文献 ................... 613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种粮不如“种房”

小陈村紧挨着大陈村,离小镇有20多分钟的汽车路程。10月28日,我随挂村干部程文启去该村八组观察收税,却意外地遭遇农民“种房”的事件。

所谓“种房”,多见于城郊接合部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征用周边地区的农村土地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与这一趋势相伴随,一些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农民便趁开发之前,纷纷抢建住房,其中,除一部分是因为各种原因确需修建,且为政府部门同意之外,更多的却是没有得到政府批准的违章建筑。对于这股在待征农地上刮起的抢建风,人们戏称为“种房”。

“种房”的目的是牟利,按农民的话说就是“赌开发”,即借“种房”捞取开发补偿。开发补偿有一定的标准,而且标准至少都在当地建农家房成本价的一到两倍以上,一旦侥幸“种房”成功,就等于发了一笔小财。因此,“种房”实际上又是农民的一种投资(机)行为,对此,人们戏称为“种粮不如种房”。

小陈村不靠近城郊,之所以也刮起“种房”风,是因为规划中的沪蓉快速铁路线要经过这里,而且,测绘部门实际上也已经来村里做过地形勘测。所以,按干部们的说法,铁路建设征用农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虽然国家建设用地的补偿标准不如商业开发性征地高,但老百姓算过一笔账,现行的补偿标准是每平方米拆迁房屋给200元,而大江区目前建农家房每平方米的成本价


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