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从闺房记乐到坎坷记愁,初时有多欢乐后来就有多坎坷,唯一不变的是...


1.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
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
2.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
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
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3.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婶姻以
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
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
4.合卺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
暖尖滑膩,胸中不觉抨抨作跳。
5.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目:“姊何心春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人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6.余虽恋其卧而德其正,因亦随之早起。自此耳鬓相磨,
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7.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
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
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8.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余携"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
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