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能子》白话译文翻译7卷上·真修第七

2023-06-07 14:45 作者:王通灵  | 我要投稿

原文如下: 夫衡镜物也,成於人者也。人自成之,而反求轻重于衡、妍丑於镜者,何也?衡无心而平,镜无心而明也。夫无心之物且平且明,则夫民之有心者,研之以无、澄之以虚,涵澈希夷,不知所如。吾见其偕天壤以无疆,沦颢气而不疲,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矣。夫水之性,壅之则澄,决之则流,升之云则雨,沉之土则润,为江海而不务其大,在坎穴而不耻其小,分百川而不疲,利万物而不辞,至柔者也。故老聃曰:柔弱胜刚强,则舍神体虚、专气致柔者,得乎自然之元者也。夫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自然感应之理也,故神之召气、气之从神犹此也。知自然之相应,专玄牝之归根,则几乎悬解矣。夫鸟飞於空,鱼游于渊,非术也,自然而然也。故为鸟为鱼者,亦不自知其能飞能游,苟知之,立心以为之,则必堕必溺矣。亦犹人之足驰手捉、耳听目视,不待习而能之也。当其驰捉听视之际,应机自至,又不待思而施之也者。久得其常者济夫浩然,而虚者心之自然也。今人手足耳目,则任其自然而驰捉听视焉,至於心,则不任其自然而挠焉。欲其至和而灵通也难矣。 浅析: 衡是用来衡量物体重量的工具,是由人制造的。人们自己制作衡,却反过来向衡询问物体的轻重,向镜子询问物体的美丑,这是为什么呢?衡没有心,但能保持平衡;镜子没有心,却能照出事物的真实面貌。那些没有心的物体都能保持平衡和照出真实面貌,那么那些有心的人,如果能够用心去研究、用虚静的心态去分析事物,那么他们就能达到一种既不被事物所困扰,也不被纷繁复杂的现实所左右的境界。水的本性是,如果被堵塞,就会变得清澈;如果被疏通,就会流动;如果被上升到云层,就会变成雨;如果沉入泥土,就会滋润万物。水不会因为成为江海而追求大,也不会因为成为坑洞而感到羞耻,它能够分开百川而不感到疲惫,滋润万物而不推辞。水是最柔弱的,但却有最强大的力量。因此,老子曾经说过:“柔弱胜过刚强。”所以那些能够舍弃神体、专心致志地保持柔顺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自然的本质。水往低处流,火向着干燥的地方燃烧,云追随龙,风跟随虎,这是自然界的感应法则。同样地,精神召唤气息,气息跟随精神也是这样的道理。 如果能够明白自然界之间的感应法则,专注于玄牝之道,就几乎可以达到解开疑惑的境界。鸟儿在空中飞翔,鱼儿在水中游动,这并非是因为它们掌握了什么技巧,而是它们自然而然地顺应了自己的本性。因此,作为鸟或鱼的生物,刚开始它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够飞翔或游动,如果出生时就它们知道了,并有意去做,那么它们搞不好就会掉下来或被淹死。同样地,就像人们走路、用手拿东西、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这些本能一样,不需要经过练习就能做到。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时机自然而然地到来,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去做。如果能够经常这样做,就能够达到浩然之气,而虚静是心灵自然的表现。然而,现在的人们在使用手足耳目时,能够任由它们自然地行动,而在使用心灵时,却不能够任由它自然地发挥作用。要想让心灵达到和谐、灵通的境界是很困难的。

《无能子》白话译文翻译7卷上·真修第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