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更写一些自己的游戏杂谈
一个完整的游戏,美术是她的外表,剧情是她的言谈,而玩法是她的内心。
然而最近,我总感觉没什么游戏能让我提起兴趣了。 去年高考完后玩通空洞骑士,那是真正纯粹的游戏乐趣,一次一次前进,又一次次失败,不断研究敌人的招式,小骑士的出手时机,到最后体会到胜利的喜悦; 又玩了gta5,说实话从小就是铁粉了,在那里做着我一辈子都做不了的事,感受那里的截然不同的人生。 之后玩了noita,深思熟虑,未雨绸缪,厚积薄发,后成为地下矿洞无敌的存在; 又玩起了星露谷物语,每天过得比现实生活还要忙碌,但是感觉又快乐又充实; 后来同学推荐了rimworld,这是我玩的第一款生存游戏,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种一统江山的乐趣(为了米无恶不作),后来的文明6也给了我差不多的感觉;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高三上半年那会玩的泰拉瑞亚,在手机上玩了好几遍,后来电脑上又买来玩了一遍,你可能不解,我哪来的这么多时间...我也不知道,当时上网课,我每天写完要交的作业就开玩,屏幕那端的世界真的有太多未知,真的太有趣了,一小时,再一小时,每天如此,我或许也是借此在逃避现实。但很快乐,我也毫不内疚。
然而一年后,我电子阳痿了。
我知道,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游戏名作就这么寥寥几款,很显然它们已经把我的期望拉得很高了,但我想说的不在于此,而是关于游戏的“重玩价值”以及玩家的耐心...比如,像空洞骑士这种,一般玩家不打速通,像我这种手残党也懒得打门,玩一遍两遍大概率就不碰了,如果只玩这些游戏,产生电子阳痿也会显得较为正常;而像以撒,noita这类游戏,其设计核心便是为“重玩价值”服务的 ,那么很显然,我很疑惑,像我这种杂食玩家,为什么会在玩过此类游戏的前提下产生电子阳痿呢?
首先,我对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类游戏产生了怀疑。
但事实上,这个怀疑没人能证实,也没人能否定,甚至包括我自己,因为一个游戏正如我开头所说的,她拥有一个人的一切,因此我不能客观地评价她的好坏,那么为何不能主观地评价喜不喜欢呢?我觉得此时就牵扯到另一个关键词“耐心”。
快节奏生活让我失去了一些耐心,即便我可能喜欢一个游戏,但我也不喜欢去玩。所以我说,你主观的不喜欢,很可能只是不想打开游戏。
自从去年11月份上了大学,事情就开始让人有点应不暇接了,我很难挤出来时间去玩去体悟一个游戏,甚至一部电影,我更喜欢刷几个视频,或是看集蜡笔小新解解闷。就比如我确信,我是很喜欢noita这个游戏的,甚至去年9月份,我还花大量精力做了一款空洞骑士皮肤mod,但我逐渐不再想打开它了。 想到哪写到哪,或许逻辑有些混乱,但是我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