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寻觅HIV前身,从免疫到感染,中间经历了什么?

2023-02-04 13:10 作者:妍迷咪  | 我要投稿

SIV 猴免疫缺陷病毒

世界上估计有数百万种未知病毒,空气、土壤、河流遍布它们的身影。并非所有病毒都能感染人类,但对人存在威胁的不在少数。并非所有病毒都会导致下一次大流行,但很多都可能。非典、埃博拉、艾滋、新冠等都是历史给人类的答案,它们都曾在某一阶段坐上了顶峰的宝座,它们也有个共同的身份——人畜共患。而这些疾病和病毒里面唯有艾滋保持了数十年的威胁,所以它的身份值得探究了解。

回想艾滋病出现的时间似乎也就几十年,打入人类这个种族更像是个偶然的必然事件。数万年也可能是数十万年前,一些非人类灵长动物感染了一种新的病毒;这种病毒在猿猴体内很少引起症状,但却能持续感染。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完成了某一种共生。灵长类生活在一起,难免有伤口的接触,虽然情况不多;但也在悠久的历史中让病毒陆陆续续发展了不少宿主。尽管大自然无情淘汰掉了很多,但性行为的传播让这一病毒一直不断扩张;病例开始从罕见往少见转移。而母婴传播更是保证了病毒能在历史长河中维持传承,这就是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

SIV的发病机制包括非致病性和致病性,其中以非致病性偏多。其实它一开始对猿猴有比较大的杀伤力,大到能摧毁免疫系统。但后来病毒的变异往高传播低致死发展,无数的猴子被其感染;比奥科岛上猴子的SIV毒株至少确定了SIV数万年的历史。

万余年前 海平面的上升将比奥科岛与大陆隔开,海水的隔绝使得SIV无法进出岛屿。而岛上四种毒株虽然都有挺大不同点,但这些毒株都能在岛屿旁边的大陆上找到根源相似的毒株;所以病毒存在的时候 比奥科岛可能还和大陆连在一起。幸运的是虽然人类也是从早期的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但我们体内的一种突变使得我们对SIV免疫。SIV一直没有找到跨越人类这一物种屏障的方法,直到在后来的自然选择中,黑猩猩成为了SIV最佳的新宿主。黑猩猩会捕食这些猴子,而捕食过程中难免出现血液与伤口接触的情况;在时间和数量的累积下,SIV跨越物种屏障感染黑猩猩。长久以来SIV也在黑猩猩体内不断变异;不过其实到后来,猴子身上一种SIV也打破了人体的防线;形成了第二种HIV病毒。目前这个病毒只要流行于西非地区,它的致病力相对于HIV-1有减少;更像是HIV-1的减毒形式。

SIV会感染一种调节多种免疫功能的白细胞。

被SIV感染的细胞通常在感染后一天内死亡,免疫系统制造免疫细胞的速度赶不上白细胞死亡的速度;因此免疫功能逐渐恶化,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使动物逐渐失去对外界的抵抗力;部分黑猩猩受到SIV的攻击出现了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1983年开始 美国就报道了圈养猴子出现类似人类艾滋病的免疫缺陷;1985年从其中一些患有猿猴艾滋病的圈养恒河猴中分离出SIV。后来一种研究人员在2009年证实,部分黑猩猩确实在野外死于猿猴艾滋病。在对野生黑猩猩进行测试时,研究人员发现了类似于晚期人类艾滋病的器官和组织损伤。在实验动物中受感染的黑猩猩死亡的风险是未受感染的黑猩猩的10~16倍,而黑猩猩与人类DNA序列相似度接近99%;是最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黑猩猩的感染意味着SIV离感染人类可能只差一步,只需要人类提高和黑猩猩的接触频率。

果然历史验证了这一过程。在非洲因为食物的缺乏,部分人类以黑猩猩为食;捕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携带SIV的黑猩猩,导致其血液接触到伤口。但SIV不容易感染人类,可以理解为进入血液的SIV没办法生存。但最终有那么一部分病毒获得了额外的突变,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步让它们适应了人体环境。至此,SIV绕开了人类的物种屏障;第一批人类的感染为HIV打开了人类这块未探索地图。

当然这需要一些比较隐秘的运动和其他病原配合才能让HIV刷清楚人类这张未知地图。

上个世纪 刚果的首都和大城市金沙萨提供了孕育HIV的温床。遍地的特殊交易让病毒大规模传播,随后的移民更是把病毒散布到全世界。60年代刚果的海地专业人员返回家园时,艾滋病病毒从非洲传播到海地和加勒比地区。HIV在1970年左右从加勒比海传播到纽约市,仅仅十年 HIV就从纽约市蔓延到旧金山;奠定了如今HIV的基础。

由于猿猴类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遗传关系,很多病原体很容易在物种之间反复横跳;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总有那么几款能做到通吃。在实验和饲养接触过程中难免会被咬伤抓伤,而且要命的是非人类灵长动物通常携带和传播疾病没有任何明显迹象。就像这个SIV,能想象一只正常猴子猩猩体内有SIV吗?所以自然界中数百万种病毒随时都有感染人类的风险,也很难想象哪种病毒会重复SIV攻破人体屏障的方式引起流行。也许在自然界中 人类本来就很脆弱。


寻觅HIV前身,从免疫到感染,中间经历了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