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PC-451号猎潜艇

概述↓
类型:猎潜艇/巡逻艇
权重:2.0
原产国:美国
设计师:不详
首船下水时间:不详(约1941或1942年)
所属系列:X级试验型猎潜艇
同系列产量:2艘(本型号1艘,另一艘为PC-452号)
尺寸与重量↓
排水量:374.0吨
全长:49.68米
总宽:6.33米
吃水:不详
船员总数:46人
最少操作人数:13人
动力配置↓
引擎数量:4台
引擎原产国:不详
引擎品牌:不详
引擎类型:船用柴油机2台+电动机2台
引擎型号:不详
主机功率:5760马力来自柴油机,100.6马力来自电动机,共5869.6马力
通算功重比:15.69马力/吨
推进器数量:2具
推进器类型:螺旋桨
机动性↓
最大前进航速:22.1节
最大后退航速:9.7节
“1/3动力”前进航速:4.9节
“2/3动力”前进航速:9.7节
“巡航”前进航速:14.6节
“全速”前进航速:20.5节
10.8节加速时间:8.4秒
极速加速时间:22.8秒
极速制动时间:27.7秒
全动力转向速度:15.7节
全动力转弯半径:94.23米
船舵数量:2具
续航能力↓
续航距离:不详
生存力↓
隔仓段数:5
船体外板厚度:8毫米(钢板)
上层建筑外板厚度:4毫米(钢板)
一级火炮装甲:正面局部9.52毫米防盾
一级自动武器装甲:正面局部12.7毫米防盾
二级自动武器装甲:正面局部12.7毫米防盾
武器配置↓
一级火炮:1组单装(1门)76毫米MK10型舰炮,身管倍径L50.0,,最大炮口动能1998.12千焦,弹药基数100发,单管射速15.0发/分钟(急促射17.6发/分钟),待发弹药架20发/门,发射间隔4.000秒(急促射3.400秒),适配弹种HE/APCBC/HE-VT,弹丸重量5.900/5.900/5.850千克,初速每秒823/823/823米,装药当量500.000/133.280/352.800克TNT(500.000克TNT/136.000克D炸药/245.000克A炸药),引信临界厚度0.1/8.0/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1600/0毫米,0.1千米最大穿深8/123/7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8/103/7毫米,2千米最大穿深8/88/7毫米,3千米最大穿深8/77/7毫米,4千米最大穿深8/69/7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8/63/7毫米,水平转速10度/秒,垂直转速18度/秒,纵向射界85/-10度,接舷火力密度15.0~17.0发/分钟(3.400~4.00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1.475~1.735千克/秒,空爆弹引信生效距离548米,空爆弹杀伤半径15米
一级自动武器:2组双联装(4门)20毫米厄利孔MK.V型机关炮,弹药基数7200发,单管射速450发/分钟,60发弹鼓供弹,重装填时间8.000秒,10米最大穿深39毫米,100米最大穿深36毫米,500米最大穿深29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23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20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17毫米,水平转速60.0度/秒,垂直转速50.0度/秒,纵向射界60/-5度,接舷投射900发/分钟
二级自动武器:2组单装(2门)20毫米厄利孔MK.II型机关炮,弹药基数3600发,单管射速450发/分钟,60发弹鼓供弹,重装填时间4.000秒,10米最大穿深39毫米,100米最大穿深36毫米,500米最大穿深29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23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20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17毫米,水平转速75.0度/秒,垂直转速65.0度/秒,纵向射界60/-5度,接舷投射450发/分钟
一级深弹配置:2组单装(2具)深弹投放导轨,弹药基数14枚MK6型深弹,弹重190千克,战斗部当量136千克TNT,最大穿深83毫米
二级深弹配置:1对(2具)“Y炮”弹射系统,弹药基数8枚MK6型深弹,弹重190千克,战斗部当量136千克TNT,最大穿深83毫米
三级深弹配置:2组四联装(8具)火箭深弹发射导轨,弹药基数8枚T37型火箭深弹,口径183毫米,弹重29千克,最大速度不详,战斗部当量25.44千克TNT(15.9千克托尔佩科斯炸药),最大穿深65毫米
评价↓
该型舰艇与PC-452号同为美国官方在20世纪30年代末起提出的新型大型猎潜艇技术试验产品,两艇采用不同的动力模式,其中该艇为柴电混合动力,技术较PC-452更为先进,但由于当时柴电动力系统不够成熟,美军官方选择取消功率较低且相对不可靠的电动机,只采用柴油机提供动力,并修改船体设计,最终研制出PC-461级猎潜艇。在性能上,该艇由6门20毫米厄利孔型机关炮提供了较为强大的防空火力,此外一门性能较为理想的76毫米主炮还可提供一定的炮击能力,机动性中等,生存能力尚可。在外观方面,该艇采用长艏楼船型,与大多数同类舰艇的平甲板船型极为不同,这样的船型可大幅度增加艏部干舷高度,降低船艏区域的上浪现象,从而提升适航性,与此同时较高的艏部干舷也意味着内部空间更大,理论上可用于携带更多弹药、给养和设施备件,从而在原本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持续作战和巡航的能力,此外其船桥舷窗为圆型,与大多数舰艇上采用的方形船桥舷窗差异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