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政治民主是阶级统治—第二节 民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第二节 民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一、民主形式和制度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
民主作为国家形态,属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因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任何时期的民主形式和程度,并非由该时期的人们的主观意愿和自主选择决定的,而是由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列宁认为,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民主的形式必然随著统治阶缓的更换而更换。这是就民主作为实现阶级统治的方式而言的。从根本上讲,民主形式的变化和程度的提高,是由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促成的。因此,在考察和分析任何阶级、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历史时期的民主问题时,都应从对民主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经济基础出发去把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任何时候,我们总是要在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产者的直接关系———这种关系的任何形式总是自然地同劳动方式和劳动社会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当中、为整个社会结构,从而也为主权和依附关系的政治形式,总之,为任何当时的独特的国家形式,找出最深的秘密,找出隐蔽的基础。”【1】只有从社会经济关系出发,人们才能找到任何形式民主存在的现实依据,揭示民主的实质。社会经济基础对民主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而:
第一,所有制决定民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社会中不同集团和个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所有制在决定人们的经济关系同时,也决定了人们的政治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任何阶级的政治统治都是确立在特定的所有制基础上并为其服务的。因此,所有制将决定统治阶级所推行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还是多数人的民主,是形式的民主,还是实际的民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凡是社会上一部分人享有生产资料垄断权的地方,劳动者,无论是自由的或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卷,人民出版社 1974年版第 891—892 页。
不自由的,都必须在维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以外,追加超额的劳动时间来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生活资料,不论这些所有者是雅典的贵族,伊特刺斯坎的僧侣,罗马的市民,诺曼的男爵,美国的奴隶主,瓦拉几亚的领主,现代的地主,还是资本家。”【1】在私有制条件下,广大的劳动者,不管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都是受剥削的,处于被奴役、被压迫的地位。在这样情况下,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不管采取多么民主的形式,其根本目的都是为维持和巩固这种所有制关系下的经济奴役和压迫。恩格斯认为,在私有制下,“民主制和其他任何一种政体一样,归根到底也是自相矛盾的,骗人的,也无非是一种伪善”。【2】列宁世认为,只要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存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权就不是属于大多数人的,而是属于少数资本家的【3】。与确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上的民主制不同,确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上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摧毁了阶级对立的依据,把所有社会成员溶化为劳动者,使之都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人。这样,广大的劳动者也就自然成为国家生活的管理者,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实现绝大多数人的统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民主比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
第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民主所能达到的程度。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人类社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所能达到的民主程度是取决于人类自身在这一时期一所达到的解放程度,而这在根本上则取决于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4】这也就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相联系,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决定人与社会的关系。随着人们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方式也将发生变化,逐步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迈进。这种发展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将使人获得一次新的解放,从而使民主能够在更高程度上展开。
① 《马克感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76页。
③《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页。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民主不同发展时期所达到的程度,是由该时期的社会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在奴隶社会,奴隶制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奴隶社会财富生产主体——奴隶,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不是作为人而存在,而是作为物而存在。因而,奴隶制的民主制,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以不算奴隶是人为前提的。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使得封建社会财富生产的主体——农民,不再像奴隶那样,作为物而存在,而是作为人而存在,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人格,成为权利的主体。在这一变化中,农民不但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权、财产权,而且获得了人身权利和一定的政治权利。尽管封建社会主要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但就阶级统治来看,这种统治要比奴隶社会的阶级统治进步。农民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有限解放,为封建社会城市共和国民主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这时期城市共和国民主制与奴隶社会城邦共和国民主制相比,在形式上可能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在民主的程度上,前者要远远高于后者,因为它至少不再以下层的劳动者不算是人为实现民主的前提。到了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确立了雇佣劳动基础上的生产和生产关系,使民主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一旦社会的经济进步,把摆脱封建桎梏和通过消除封建不平等来确立权利平等的要求提到日程上来,这种要求就必然迅速地获得更大的规模。……由于人们不再生活在象罗马帝国那样的世界帝国中,而是生活在那些互相平等地交往并且处在差不多相同的资产阶级发展阶段的独立国家所组成的体系中,所以这种要求就很自然地获得了普遍的、超出个别国家范围的性质,而自由和平等也很自然地宣布为人权。”【1】因此,“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比,是在‘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一步。”【2】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历史时期的民主发展,可以看出,民主程度的提高,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实现的,任何时期的民主都不能超越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发展所决定的那个水平。
第三,经济利益决定民主的选择。在阶级社会,任何阶级的政治统治都是为实现本阶级利益服务的,在这种阶级利益中,经济利益是首要的。因此,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政治统治方式,是由经济利益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明确认为,经济利益决定政治法律制度。“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行。”【3】在这里,经济利益决定政治法律制度,包含二层含义:(1)经济利益决定民主制的选择。这就是说,统治阶级选择民主共和制,并非完全出于对民主的崇尚,而更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45 页。
【2】《列宁全集》第 29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473 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6 卷,人民出版社 1961 年版第 292 页。
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实现和保护。列宁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选择了民主共和,不仅因为这种政体能有效地对付人民,而且因为这种政体不会影响资本家的利润,是资本家进行稳固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用民主共和政体代替君主政体,丝毫也不会触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经济本质,相反地,只要把保护神圣不可侵犯的资本主义利润的斗争方式加以改变,就可以同样顺利地在民主共和制下保持这种利润,正如君主专制下一样。”【1】可以想象,当民主制比君主专制更难保护资本主义的利润时,资产阶级将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君主专制。法西斯主义的出现已证明了这一点。(2)经济利益决定民主制形式的选择。这就是说,不仅一种制度的选择,取决于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而且这种制度所要采取的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利益。资产阶级民主制开始于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恩格斯认为,英国资产阶级之所以在当时以君主立宪政体为满足,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他们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1689年的妥协所达成的协议是,""俸禄和官职,这些政治上的战利品留给了大地主家庭,其条件是充分照顾金融的、工业的和商业的中等阶级的经济利益。而这些经济利益,在当时已经强大到足以决定国家的一般政策了。”【2】这个事例充分表明,任何民主制形式的选择,都是由这选择行为背后的经济利益决定的。
二、民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决定了确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出现后,就成为一种极大的积极力量,积极促进自己基础的形成和巩固,为这个经济基础服务。民主作为国家形态属政治上层建筑,它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因而,它势必要为决定自身的经济基础服务。“任何民主,和一般的任何政治上层建筑一样(这种上层建筑在阶级消灭之前,在无阶级的社会建立之前,是必然要存在的),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服务的,并且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决定的。”【3】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保护和发展生产关系,就是保护和发展决定这种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就是保护和发展那个占有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国家是这样,作为国家形态的民主也是这样。对国家和国家形态的这种认识,不仅马克思主义有,其他思想家也有。马克思、恩格斯说:“法国、英国和美国的一些近代作家都一致断言,国家只是为了私有制才存在的,可见这种思想已经渗入到日常的意识中了”。【4】
【1】《列宁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32 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3页。
【3】《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439 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69页。
民主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首先体现在保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在历史上的大多数国家中,公民的权利是按照财产状况分级规定的,这直接地宣告国家是有产阶级用来防御无产者阶级的组织。”【1】以财产状况划分公民权利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保证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以便能更有效地维护该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作为奴隶制民主典范的雅典民主制就是在这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当时梭伦政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定宪法,按照财产的多少,把全体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的人,享受的政治权利就越大。宪法规定,只有第一等级的公民才有资格担任最高的官职;第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较高的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的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任任何官职,只有在人民大会上发言和投票的权利。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梭伦的这种做法,不仅在雅典和罗马的奴隶制国家有,在中世纪的封建国家也有。这种情况,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政治生活中也同样存在。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在欧洲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国家里,“只有拥有一定资本的人即资产者,才有选举权。这些资产者选民选出议员,而他们的议员可以运用拒绝纳税的权力,选出资产阶级的政府”。【2】
在民主如何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主要以资本主义民主为对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马克思指出:“现代的资产阶级财产关系靠国家权力来维持,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权力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关系。”【3】恩格斯说得更形象,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就是资本主义生意人的共和国”【4】。既然资产阶级国家不过是保护资产阶级财产关系、经济特权等方面事务的“委员会”,那么作为国家形态的资产阶级民主,从根本上讲,也是为这种财产关系、经济特权服务的。这就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以民主形式表现出的各种政治关系、政治活动规则、政治结构模式和政治价值取向,都不过是为证明和保证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合法性而确立和设定的。
任何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都是在一定的经济运动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统治阶级除直接通过国家权力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外,还要通过国家的力量保证实现这种经济利益的经济制度。在私有制社会,这种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讲,就是剥削制度。对于阶级统治来说,维护这种剥削制度,是保证政治统治的核心内容。因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不论,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8—16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5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497页。
采取何种形式,都是为这种剥削制度服务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指出:“对资产者来说,只有一种关系——剥削关系——才具有独立自在的意义;对资产者来说,其他一切关系都只有在他能够把这些关系归结到这种唯一的关系中去时才有意义,甚至在他发现了有不能直接从属于剥削关系的关系时,他最少也要在自己的想象中使这些关系从属于剥削关系。这种利益的物质表现就是金钱,它代表一切事物,人们和社会关系的价值。”【1】
因此,马克思主义在分析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时认为,尽管这些价值的提出是一大进步,但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这些东西都只是一种形式,都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服务的。关于自由,马克思说:“这是谁的自由呢?这不是每个人在对待别人的关系上的自由。这是资本榨取工人最后脂膏的自由。当这自由不过是自由竞争基础上的必然产物时,怎么还能把自由竞争奉为自由的观念呢?"【2】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说:“在现今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范围内,所谓自由就是贸易自由,买卖自由。”【3】关于平等,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本质上是而且仅仅是自由贸易均等机会的反映,一切商品等价交换的反映,一般人类劳动等值性的反映,从来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平等关系的真实反映。因此,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要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继续存在,资产阶级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中的‘自由和平等,就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是对工人(他们在形式上是自由的和平等的)实行雇佣奴隶制,是资本独裁,是资本压迫劳动。”【4】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就是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群众手里,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这是和他们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上的当家作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就是说,没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就建立不起来;没有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就会失去可靠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就得不到应有的巩固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民主应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只有在这种服务所形成的相互作用中,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完善。“任何单独存在的民主都不会产生社会主义,但实际生活中民主永远不会是"单独存在,,而总是相互依存,的,它也会影响经济、推动经济的改造,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等。这是活生生的历史辩证法”。【5】根据这一“历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480 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7—208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6+267页。
【4】《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43页。
【5】《列宁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238 页。
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只有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在经济领域内体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明确指出:“在我们国家,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而没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1】可见,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所提供的服务和保障。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8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