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玉补石||祭故友——反复省至不误命
我那喜欢孙权的故友是一位普通up主,视频也没啥热度,内容也没啥营养,按照以往的了解,属于抄书都能抄错,传话都能传歪,拿别人观点充大头的情况——这真的不是一个相关爱好者应该看过的内容。
做的类似视频,倾向性是很明显的,偷换概念也是有的,经典孙权派陆逊吕蒙打赢了算孙权亲征。
更何况,其有哪期没有尬吹或者硬洗?列史料浅尝辄止,再混入自己的“推理”,得出“结论”。这种手法都是十几二十年前互联网那批动不动就“我陷思,定体问”的人玩剩下的,这些就是个笑话,但从其评论区来看还真的提纯了一批“拥趸。
一.0:00~0:30: 孙权在中国史上的南方君主里至少保五争三…… 有没有可能是我国史上在南方崛起且成气候的君主,本来就没几个……跟那些被赶到南方的如东晋、南明的君主比,很加分吗?但凡他们能力或者大环境好点也不至于丢失过半河山……说这话不就是想碰瓷开局一个碗的朱重八吗……
二.00:30~3:00: 孙权的名声是最近十几年才变差的,全是“大季网军”搁这洗刘黑孙……可事实是,刘备、诸葛亮自古以来的名声就挺好,十几年前出来大肆硬洗的反倒是“曹操吧”、易中天之流……他给魔怔曹粉扣上薯粉的帽子……那他是啥成分?活的吴粉?借用辛弃疾的词来夸孙权也没啥,但还要强调孙权是优秀的南方君主……
辛弃疾讽刺的是谁?是连做做样子北伐都懒的南宋政权……是为王前驱,干掉岳飞的完颜构……他前脚说开摩托的权权能与开奔驰的朱元璋一同跑在马路上,后脚却说权权开摩托跑赢了一众坐轮椅的南宋君王……以此得出——“孙权优秀”这一结论。有没有看出问题在哪里?不是根据同一标准的对比得出“孙权优秀”,而是为了说明“孙权优秀”而“灵活”调整参照物,标准的“先开枪,后画靶。”
他的视频再加点阴间滤镜就有BBC那味了~
三、3:00~4:00: 朱元璋夸过孙权朱元璋当过吴王的……不否认朱元璋有欣赏孙权的可能在,但骂是不可能的骂。毕竟都是吴王……
四、4:00~5:00:孙权是三国互打,地盘拿到最多的人。不说从袁绍跟班到坐拥九州的曹操打下的地盘多,也不说只剩夏口几座城还寄人篱下的刘备后来拿下益州外加南郡三郡的面积大。就给你局限在“三国互打” ,只能说语言艺术玩得六,但不完全六。就好像“我跟马云的平均资产,光是明面上的就有上千亿”一样,毕竟也是实话不是?算不算优点那就见仁见智吧……
五、5:00~5:30:黑蜀汉三杰
说关羽头被孙权打飞,一个大汉南昌侯的虚名就打发了孙权去解了南阳郡的燃眉之急,还导致后来刘备伐吴,促成“大魏吴王”外加断送孙刘两家问鼎天下的机会。 气得法国谋士张昭都看不下去,徐盛哇哇大哭不说,但凡曹老板多活几年,或者曹丕有他爹一半的魄力,就是妥妥给老曹家送双杀的局。
说刘备跟曹操平起平坐,还加个括号说粉丝自称……原来“唯使君与操耳”这句话是刘备粉丝说的,所以曹操=刘备粉丝(这好像也没错噢)。
没把刘备当对手? 如果曹老板在与刘备为友、为敌时的做派都不算与刘备平起平坐的话?那他亲口说“儿子辈”的孙权岂不是更没资格? 如此看来,恐怕只有跟曹操睡一床才符合其对“平起平坐”的标准……
由此可知,邹氏比孙刘强!那咋不去吹邹氏优秀呢?毕竟“一炮害三贤”可有她的参与。“优秀的南方君主”——孙权跟老曹差一辈不说,终生可都没参与过杀过曹操的儿子。
说诸葛亮对孙权以及陆逊、步骘卑躬屈膝,书信自称“仆”,通仆人……冷知识:袁绍给公孙瓒的书信写了好几个“仆”;东汉名士且时任洛阳检察官的李膺在不知道来者是谁的情况下,对十来岁孔融也自称“仆”;张居正跟同僚沟通的书信也自称“仆”……
这样的史料一搜一大把。“仆”是文言文里常用于第一人称(即我)的谦辞,多用于书信。一个期期视频长篇大论且思路奇特的up主连这都不知道,只能当他是别有用心,刻意误导。搁这给我扯“仆”是“仆人”、是卑躬鞠膝、是自认卑微还有事相求、是下级对上级的意思?
所以四世三公且作为当时最强诸侯的袁绍是对公孙瓒卑躬屈膝咯?所以名士李膺对一个来历不明的毛头小子自认卑微咯?所以首辅张居正头上还有一群更高级的官让他以下级自称“仆”咯?有没有可能人家自称“仆”,只是因为人家有礼貌呢?有礼貌能曲解成卑躬屈膝的?不敢想象这类人是如何看待别人的礼貌以及善意……
六、5:50~6:30 诸葛亮五伐撤走是因为东边孙权撤军……诸葛亮死后,他企图背刺永安成了蜀汉企图背盟……
先说第一个: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髃臣以为大将军方与诸葛亮相持未解,车驾可西幸长安。帝曰:“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幸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明帝纪》
很明显是曹叡安抚手下群臣的话,其断章取义地只截取“权走亮胆破”,前因后果呢?没说……惯犯了……感觉他的视频简直就是史盲过滤器,众所周知,诸葛亮五伐是以“星落五丈原”结束。军容整齐的姜维部吓退了前来追击的司马宣王,留下了“死诸葛走生仲达”这一千百年来被人津津乐道的民间谚语,真正“胆破”的是谁,懂的都懂……
第二个: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於邓芝、费祎。——《宗预传》
什么叫“颠倒黑白”?什么叫“摆弄是非”?东吴增兵在前,反倒成了蜀汉挑起事端?说他是高配蜀黑,这评价根部不到位的。
七、6:30~7:11 三家只有孙权在进攻,蜀汉跟着孙权混想捞波大的。
所谓的进攻是指:浅尝而止的北伐、拿下曹仁放弃的襄阳然后第二年就被打回来,还有蒋琬亲口说的“吴期二三”?说得好像孙权北伐功勋卓著,另外两家没打出过防守大捷似的,但凡不懂点历史说不好还真被忽悠过去了,曹丕没心思东征主要是内部矛盾需要解决,到其嘴里成了孙权打得曹丕不敢东征?曹丕死得早也算孙权的功劳?咋不说曹操也是被孙权的气势震死的?那孙权更优秀了。
八、7:12~7:55 孙权打服魏蜀,很多南方国家臣服,还探索台湾和日本。
四次降而复叛曹操父子加多次背盟,到他那叫“打服”,打蛮人、山越,让东南亚那些连孙权都没兴趣去掳掠人口的落后村落臣服叫威严。
探索台湾倒是不假,就是后来嫌诸葛直、卫温找不到去日本的航道外加毒虫瘴气、水土不服搞死了探路的士兵,孙权觉得投资打了水漂就把这哥俩宰了。
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三年春二月,遣太常潘濬率众五万讨武陵蛮夷。卫温、诸葛直皆以违诏无功,下狱诛。——《吴主传》
还说日本有出土吴镜,说明东吴有人去过日本……旁敲侧击东吴经济不错,敢不敢提一下大泉币?孙权就是想去日本掳掠人口的,没干成起码说明至少孙权执政时期,东吴还没掌握前往日本的航道。
《吴主传》记载,当时的日本人有来会稽买布,《倭人传》也有记载卑弥呼女王派人出使曹魏,领了铜镜和倭王金印,说明那时候的日本人反倒掌握前往中国的航道。所以更可能是曹魏的二道贩子把吴镜卖给倭人亦或是倭人亲自来会稽等地购物,而不是他想暗示的“东吴生意做到了日本”。
九、8:12~8:47: 又来曹刘不敢打东吴、刘备被孙权灭了十万多个头、孙权三十年拿下三个州……
曹丕的部分刚刚已经说了,而蜀汉跟东吴都知道独自一家没法抗曹,诸葛亮不学孙权给曹丕送双杀的机会叫不敢打也没错,但是“谁去打盟友才是弱智”明显很贴切,这也能让他高潮……
如果刘备有十万多的兵去送,那刘备巅峰兵力岂不是二十万往上?他所谓的坐拥三州的孙权在同时期都没这家底,刘备凭啥有?
其能抱着《傅子》《辩亡论》这部政论需求书籍的内容当圣经,这时候就不跟你谈《傅子》的多处历史记载与其他史料有冲突了,看来他理性思考的标准还是挺灵活的嘛……
想必廖化、吴班这些身在前线还能跑回来的老将被他华丽丽忽视了~呵呵……
还有孙权的三个州……孙权把南阳郡、南乡郡、新城郡跟部分江夏郡拿回来了吗?说刘备的地盘精确到小数点,说孙权的地盘就四舍五入……
十、9:36~9:42:司马懿打孙权的次数多于打诸葛亮。
以此来说跟司马懿对位的是孙权,诸葛亮不配。只能说他的春秋笔法果真熟练,司马懿打东吴比打诸葛亮多是真的!
但他没告诉你司马懿一生仅有的败绩都在诸葛亮身上。
司马懿要是知道,一定会说,孙权比诸葛亮更值得当做对手(怨种),毕竟宣王在吴王身上捞战功可比当女装大佬简单太多了。司马宣王不仅擅长千里奔袭,对战局的把控还准得离谱,他的判断和提醒曹丕的话基本都应验了,奈何我们的魏文帝不仅文采好,还头铁。但凡听听话也不至于伐吴踩这么多坑。不过宣王如此犀利,遇到“不对标”的诸葛亮就变鹌鹑了,反而“对标”的权权至尊咋给宣王连送战功呢?
十一、9:52~ 结束 :孙权的黑点只有两宫之争
是的,孙权不会打仗在他那压根不算黑点,因为上几期节目说“八百破十万”纯属现代薯粉瞎编和曹丕嘴炮,现实情况压根没这么夸张。扯淡之处就不细说了,不过按他的意思,那“张辽止啼”也是现代薯粉编的?亦或是曹魏的舆论战厉害到了崩打入东吴寻常百姓家?呵呵……
偷换概念说:孙权被骂是因为开疆拓土,打蜀汉最狠,薯粉的刻意抹黑……言下之意就是孙权没啥过错,什么“被陈登斩俘两万”、“五征合肥”、“让孙尚香拐带小孩”、“数次背盟”、“数次降而复叛”、“骂死陆逊”、“火烧张昭家”等等等等都是薯粉陈寿杜撰的阴谋,我们家孙权哥哥没干过这事。
他称“孙权在赤壁之战紧紧巴巴凑出三万人” ……嗯,鲁肃来连刘抗曹的时候说孙权有十万之众,后来周瑜、程普带两三万人打江陵的时候,孙权在留有扬州守军的情况还能跟张昭、步骘兵分三路,自己带兵十万去合肥丢人现眼,也证明了当时东吴是能凑出十万兵力的,何来“紧巴巴”一说?明明还能多给些好吗?又来旁敲侧击孙权的优秀和配合?
周瑜作为江东孙氏集团的IPO股东兼元老级高管,东吴有多少家底,孙十万能给多少兵,他心里没个数的?没看到《周瑜传》里他说一大堆“项目分析”?周瑜要是做项目分析连公司预算这么基础且重要的东西都不考虑,没开始得老板临时到处借钱的话,这水平放现在他撑死也就能进个小公司的项目部当实习生!为了夸孙权都黑上我们进武庙的“美洲狼”不知兵了?
又说“薯粉双重标准,要求孙权统一,却不要求刘备。雄踞益州就是高光。”……感情这个“薯粉”是你吧?贼喊捉贼了属于是。从诸葛亮到姜维,谁没在北伐?刘备打完夷陵没多久就病死了,怪他不学耶稣诈尸,然后起来北伐?诸葛亮跟姜维哪次不是打到粮尽而还?我倒是没在哪部史料里找到东吴北伐有哪次是粮尽而还的……
毕竟古代运输,水路最优,东吴可真没脸跟蜀汉比运粮困难。孙权坚持不下去,如果不是他在做做样子,就只能是东吴的内部矛盾影响他北伐。不否认东吴的内部问题是影响孙权北伐的重要因素,但其自己双标反说“有薯粉双标”是真的难顶。连“粮尽而还”都做不到,还怪别人说权权至尊“无心统一”?
“八百破十万”那期,他说曹丕爱嘴炮,张辽并没有把孙权打多惨,八百破十万、八百斩十万(我还真没见过谁说张辽斩十万?想必又是他自己瞎编然后掩盖张辽大破孙权的事情)纯属子虚乌有。
“直百钱和蜀锦”那期,他却拿曹丕说“蜀锦质量不好”来黑诸葛亮和蜀汉那时的经济政策。这时候曹丕就不爱嘴炮了,反倒成了公证权威的蜀锦测评专员,他的标准还是一如既往的灵活。
做个总结:
有选择性的节选史料+上纲上线+你行你上式逻辑+臆想式情绪输出所堆砌的视频。
本人不反对现在广大网民因为政治需求有些过于贬低东吴,抬高蜀汉阵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5005949/?jump_opus=1)但像这种视频其实对于变当下的风气其实没有任何帮助。
历史的遗留问题只能交给时间,时间也搞不定的,那就是历史。
三国这段受众极广的历史,每个三国爱好者都多少有些“证实偏见”(心理学概念,是对自己已有的认知和想法,有强烈的证实偏见。只听取或者只注意符合自己观点的言论),喜欢并传播其视频的是本来就极度厌恶蜀汉或者尊崇东吴的人,而广大网民很明显更喜欢【渤海小吏】【小约翰可汗】那种能够带动其观众情绪、唤醒意识共鸣的视频,即便有些观点可能只是一些学者的论点,但确实更容易被接受(比如“关羽扫平乐进部曲说”)。
不讨论视频内容的误导性错漏,仅从传播效果上来说,在可见的未来其视频唯一的受众只能是本身就认同他观点的人。形成一群人的圈地自娱已经是这个号的上限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视频几乎全是撕逼或阴阳的极端内容,只有两极而没有中间地带,根本无法出现大历史up账号讨论区兼收并蓄的情景。
其视频对于导正全网客观评价三国人物的风气没有任何助益,毕竟本身评价三国人物的方式根本就不客观。而据其自己辩论说,采取这种视频风格是想用简单粗暴地方式矫正公众对孙权的错误认识,但他不明白自己的观点才是真正的“旁门左道”,以弱势观点却采取强势手段,已经不是矫枉过正了,作为故友,只能褒赞是反弹琵琶、标新立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