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果冷战没有结束在91年,那么北约华约的下一代坦克可能具备哪些特点?(转自知乎)

2020-05-21 22:40 作者:战术人形-19式  | 我要投稿

(已经同意转载)

给个方向

出自中情局1984年编写、1999年解密的《Soviet Tank Program》,里面对苏联的下一代主战坦克(推测将诞生于1990年前后)的构型进行了多种猜测,其中最后一种布局猜测显然符合“阿玛塔”的布局;想象图的效果则和1985年才完成蓝图设计、1987年造出第一辆样车的477工程非常相近。

图文均为二手,原作者编制研究狂魔suyi控


另外加上一点主观意见,里根时代美陆五大件到位、86师重整军备以后,苏东集团在两德对峙中处于守势,即便戈尔巴乔夫没能问鼎五九之尊,面对越来越多的reforge,在73年即展开的共同均衡裁军谈判的大背景下,苏联靠前部署的优势大大削弱,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所以如果冷战继续,双方看点在于空地一体战和快速集群之间的博弈。对于坦克发展而言,逼近设计极限中的美式、苏式、以及摇摆中的法德坦克,如何提高可维护性和摩托小时数应该是摆在战场生存能力和打击能力之前的重要课题。在八十年代冷战双方机械化部队换装的大背景下,新式坦克和装甲车辆的研发也会让位于探索更加合理的部队编成结构,合成度更高的火力配属,更加多元化的战场感应节点布置和更加灵活的指挥系统
对僵化的华约而言,情况不妙啊



作者:穆图不过盗过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80919/answer/59284124
来源:知乎

即使冷战未能于1991年落下帷幕,北约与华约双方(以及一些第三势力,如中国)的军事改革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原教旨的机械化大纵深作战学说终将成为过去,各方将会寻求、研究并构建一个更加合理、均衡、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部队组成结构,辅助装备、高技术装备与后勤装备在作战单位中的占比会不断提高,相对地,传统作战装备的数目会出现一定的缩减。因此,冷战中后期的“万乘铁骑”景象将一去不复返(当然如苏联、中国等陆权大国仍然会装备大量的主战坦克)。

这里会重点介绍一下华约集团可能的配置(毕竟属于架空),时间节点为2010年(之后军区体制进行了大规模改革)

华约集团:

尽管经历了一轮裁编缩减,并且砍掉了不少计划,但苏联陆军仍然保有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部队(但不同军区的装备质量严重不均衡),尽管在数量上已经被中国超越。

位于对峙一线的西方集群(驻德集群)清一色换装了最新锐的T-80UM,以及更先进的T-80UM2/“黑鹰”主战坦克,哈尔科夫设计局研发的改进型T-84“Oplot”主战坦克仍在研发中,目前正在进行综合实验,作为下一代苏军主战坦克的竞标方案之一。中央集群换装了T-72B和少量T-72B3,保留了一些T-72A与改进型,计划装备一些T-90A。北方集群装备了T-80U/UM和T-80BV/BVM,南方集群则是T-72A、T-72B和T-80BV/BVM混装。T-64已经从苏军全线退役,转为储备或出售给第三世界国家。

T-80UM2/T-95“黑鹰”

东德人民军仍然保留了一定数量的T-55AM2B,更换了部分设备(火控、观瞄等)的T-72M/M1,以及一些由波兰授权生产的改进型T-72BU/T-90S,未来计划直接从俄罗斯引进T-90A,来取代所有的T-55AM2B,以应对西德和美国不断服役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改进型。

T-55AM2B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同样保留了一些改进型T-55(AM2B),并自行对T-72M进行生产/改修,最新的改进型号为T-72M4CZ型,据称“在许多方面可以与T-90A相匹敌”。

现世位面的T-72M4CZ

波兰人民军也保留了一些T-55,并继续生产T-72M/M1同时自行改进,2000年代中期引进了T-90S的生产线,出口到东德。自行改进的PT-91在与T-90S的竞争中失败,成为出口产品,出售到马来西亚。

波兰取得了T-90S的授权生产线
PT-91在竞争中落败(当中似乎有来自莫斯科的政治压力),但还是出口给了马来西亚。

匈牙利也是T-55的一大用户,保有一些更换了观瞄和火控的T-72M/M1,未来计划从波兰购买一些改进型T-90S,或者直接从苏联购置T-90A。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更加寒酸……截止2010年仍以T-55改进型和T-72M为主。罗马尼亚自行改进了TR-85系列,未来计划购置T-90(从波兰或者苏联)来逐渐取代这些老骨头。

TR-85M1

最穷困的阿尔巴尼亚(前成员)依旧是T-55打天下,后来从中国买了一些搭载了105mm炮和复合装甲的59式改进型。未来情况不明,可能是二手T-72甚至T-90,也有可能从中国买(VT2?)

————————

苏联国内:

卫戍的莫斯科军区的几个王牌单位装备了T-80UM/UM2,和刚刚通过验收的T-90A。其他的单位仍然以T-72为主,包括光板的T-72A。

T-90A,该世界线里计划取代早期T-72

位于苏联国内一线的三个军区:喀尔巴阡军区装备了T-72B和T-80B/BV。波罗的海沿岸军区装备了T-72B,少量B3,少量挂了反应装甲的T-72A。白俄罗斯军区则是T-72A、T-72B(包括改进型)和T-80BV混装。T-64已经退役(二回啊二回)

列宁格勒军区装备了燃气轮机的T-80B/BV和T-80U,少量T-80UM,以适应寒带环境。

T-80U是好文明

基辅军区敖德萨军区也是各种T-72和少量T-80混装,另外T-84在这里实验

哈尔科夫正在设计T-84 Oplot,作为下一代苏联主战坦克的竞标。根据设定会落败。然后转出口。

位于欧洲-亚洲交界的几个后备军区:伏尔加河沿岸军区乌拉尔军区装备的坦克就比较老旧了,大部分是T-72A和T-80B,甚至还有T-72乌拉尔,此外有一些90年代制造的T-72BU/T-90S。大量的后备坦克(T-54/55、T-62、T-64、T-72和T-80早期型)储存于此。且由于军缩+地理位置的缘故,装备大多无法满员,妥善率也不高。有传言称,乌拉尔军区有几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实验单位,鬼知道他们在这里搞些什么,似乎是下一代主战坦克的实验。

Object 195,可能的计划

Object 490 噔噔咚(心肺停止)<br>“乌拉尔山秘密工厂里的神必怪物”

北高加索军区外高加索军区的情况较为特殊:当地治安局势恶劣,分离主义和民族冲突频繁。这里的装备以T-72A和T-72B及各种改进型为主,大多披挂了反应装甲。据说,一些装备了最新型的“Relikt”反应装甲的T-90改进型号正在这里进行测试。

挂载了“Relikt”反应装甲的T-90改进型。

西伯利亚军区的情况和伏尔加、乌拉尔差不多,可能更差一些。大多是早期的T-72,有时候还能看到T-55、T-62和T-64之类的退役货色。

中亚军区突厥斯坦军区的情况在1991年之前极度恶劣,堪称“大垃圾场”。但这一局面在21世纪后发生了变化:美国开始介入中亚(阿富汗),回教原教旨主义与分离主义也极为猖獗。另一方面,中国开始增强其军事力量,并在西北地区部署了大量机械化单位。苏联对美国的动向感到警惕,同时,中苏之间也并不互信因此中亚和突厥斯坦军区装备了一些T-72B改进型,以及一个T-90A单位。但大部分还是状况欠佳的烂货,以及一大批储存的T-54/55和T-62,可能还有更古老的玩意。

外贝加尔军区、远东军区驻蒙古集群的装备较为混杂。包括T-72A、T-72B和T-80U、少量T-90A,甚至包括一些T-80UM乃至UM2,以应对中国可能的威胁。1991年后,苏联驻蒙古集群大幅度裁撤,只保留了少量T-72A和T-72B。

一些亲苏国家,如巴沙尔.阿萨德统治的叙利亚,装备的坦克仍以苏式为主。叙利亚国防军的主力包括T-62、T-72M/M1,未来计划购买T-90或者T-72改进型。

印度的主力为T-72M1 Ajeya和授权生产的T-90S Bhishima,印度拥有除波兰以外的唯二T-90生产线。

三千里江山国于90年代中后期获得了一批T-72M/M1,一辆T-90S(红龙梗XD),同时自行研发T-62系列的改进型(天马和暴风系列)。然而,T-72改进型的自行生产(未经许可)要等到2010年以后了,同时,三千里江山国似乎还获得了接触5反应装甲的技术。

越南的坦克部队仍然以老式的T-54/55、59式和T-62为主,以及少量美制M47和M48。计划引进T-90。古巴也差不多。

委内瑞拉的状况与现实类似,法国制的AMX30和一些T-72。

作为中立国的芬兰从苏联和波兰购置了一批T-72M1,进入2000年代后,他们开始在T-90S和豹2之间进行竞标,最终选择了后者。

芬兰T-72m

与现实历史一样,复兴党伊拉克装备了许多苏制坦克,包括T-72M(以及自行改进的巴比伦狮子),T-62和T-55。但最终还是被摧毁殆尽了。新伊拉克治安部队开始换装美式装备。

复兴党伊拉克的T-72“巴比伦狮子”

瑞典曾于90年代进行了一场测试,测试车型包括M1A1与T80U。

进入90年代以后,双方的紧张状态有所缓和。苏联与东欧集团开始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结成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当中包括韩国。作为苏联-韩国经贸往来——韩国企业开始和其他的欧美、日本企业一样,在苏联境内设立工厂——的一部分,苏联向韩国提供了少量T-72M1与T-80U坦克,后者作为假想敌部队,以及韩国自行研发的反应装甲的参考。苏联还和韩国共同推动了包括“玄武II”弹道导弹、“S-350E/KM-SAM”防空导弹在内的项目,但那是后来的事情了。

韩国国军的T-80U。

——————————

北约集团:

与现实历史相比,这个位面的北约集团的坦克装备并未有太大变化。由于华约/东欧集团仍然存在,因此,位于最前线的西德仍然承担着巨大的防务压力,但已无法和1991年以前相提并论。西德保留了一支装备精良,规模可观的装甲部队(尽管只有1000+,但也远高于现实历史了),且清一色为豹2主战坦克及其改进型,相对地,库存数量有所减少,对外销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波兰土耳其,前者仍然是华约成员,后者装备的数量有所减少,后来干脆去找韩国人)。

丹麦荷兰等西欧国家仍然装备了豹2。非北约成员,但与后者关系亲密的瑞典也选择了豹2A5/Strv122。

Strv122

豹3?

莱茵金属:“在做了在做了,莱茵叔叔骗过你吗?

法国生产并装备了比现实历史更多的AMX-56勒克莱尔,并且获得了一定的外销成绩,挤压豹2的市场。勒克莱尔是一种优秀的坦克。就连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似乎也有购买该坦克的打算。

这个位面的勒克莱尔获得了更好的销售成绩。

联合王国并未打算保留一支较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和现实位面一样,挑战者1很快被裁撤,挑战者2及其改进型成为英国陆军唯一一种坦克,并部署到西德、阿富汗与伊拉克。

挑战者2

M1艾布拉姆斯系列仍然是美国陆军的绝对主力。90年代末M1A2开始入役,并不断进行修改,M1A2SEP V3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之一。搭载140mm主炮的M1A3也于00年代末期开始了综合实验,预计会在未来几年内入役。此外,为了与苏联的下一代坦克对抗,美军正在进行招标,其中一个构型使用了类似梅卡瓦的前置引擎设计+集成光电与主动防御系统的无人炮塔。M1也出售到许多国家,包括埃及、沙特。

ARMA3中的M2A4 Slammer,北约标准坦克,无人炮塔+前置发动机。

亚洲:

日本陆自的防卫重心仍然集中于北海道地区,应对可能的登陆作战,另一方面,也要应对来自中国与北朝不断上升的威胁。陆自装备了比历史上更多的90式战车(500辆左右),一些车辆还经过了中期升级(具体可参考豹2SG)。在本州南部、九州与冲绳地区,则以大量易于机动的重武装AFV(89式AFV+96式WAPC,及其35mm机炮改型)和74式坦克为主。和现实历史一样,更轻但是更先进的10式战车将会承担未来陆自战车部队的核心角色。

JGSDF的90式

韩国陆军与现实位面没有太大差别,88式/K1主战坦克将成为主力(K1A1数量会多一些),数量2000+,当然还有大量的M48A3/A5K。随着北朝的T-72M改进型的服役,韩国开始研制K2,并与西德、土耳其合作。韩国也从苏联获得了T-80U(经贸协定的一部分),以及反应装甲技术。

K1/88式

台湾地区于2000年代初期获得了一批M1A1T(大约120辆)。国军的主力仍然是M60A3TTS、CM-11和CM-12。国防部与台湾中科院曾计划对CM-11进行升级,增加反应装甲模块和新型火控系统,以及105mm贫铀弹,但最终的计划是购买更多的M1,但因为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遥遥无期。

附加装甲版勇虎

中国:

截止2010年解放军陆军一半以上的坦克还是59式及其改进型(其中又有一半是100mm炮的白板59),从总数上来看,解放军陆军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装甲部队(或者说坦克部队),超过了苏联,尽管质量存在差距。大部分先进主战坦克部署在三北地区,将苏联作为假想敌,尽管两国关系已经转好,并同为SCO成员,但并不信任对方。

截止2010年59仍然占据半壁江山,图中为59D。

至少1500辆96/96A型主战坦克已经服役,大部分位于三北,且正在高速生产中,预计在10年之内取代80%的59式。一些单位则装备了更为先进的99G型主战坦克,与此同时,99式的大幅度改进型(99A)正在进行测试,并小规模量产,未来会成为解放军陆军的门面。与此同时,一种新型的轻型坦克正在生产中,便于在高原和南方水田地区部署,并应对可能的冲突——主要是台海、越南。

99G


作者:Frost Nov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80919/answer/1221912265
来源:知乎

这里的问题是“北约华约的下一代坦克”,大家基本上回答了美苏这样的两约国家的老大的状况,那么我就来狗尾续貂一下,谈一谈其他某几个国家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吧。

首先是状态比较好的几个国家。

北约方面,状态最好的肯定是德国,可能和美苏一样搞出四代坦克。与此同时开发出豹2A5等型号。把豹1彻底退出现役。但是冷战的继续肯定导致Bundswehr维持原有体量,这样可能就不会有现实世界线之中那么多的二手豹2输出给其他国家,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并直接影响下文的内容——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德国在生产下一代坦克的同时也继续生产相当多数量的豹2。

英国应该也会搞出挑战者2,并给它装上之前试验的140滑膛炮、新式装甲什么的。挑战者1应该会得到相应的升级,酋长的升级也可能不会止步于Mk.12,酋长800和酋长900可能出口转内销,以弥补坦克数量的不足。

法国和意大利这样之前比较落后,但技术上还算可以的应该会按照原时间线或加快一些推出勒克莱尔和公羊。考虑到1989年时的法军拥有1355辆AMX-30/AMX-30B2和多达213-230辆AMX-13,意大利也有200辆豹1A1,720辆豹1A2,300辆M60A1,400+辆M47,在大量老式坦克尾大不掉的问题面前,可能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真的得多生产一批三代坦克了。

荷兰那支根本和其国家体量不符的装甲力量令人惊骇。445辆豹2和468辆豹1V构成了一支令华约不能不忌惮的装甲力量。荷兰可能与德国合作以升级其坦克,也可能换装更多豹2。

相对状况不那么好的有西班牙、比利时、丹麦、葡萄牙和挪威。

比利时手里有334辆豹1BE,25辆M41,如果可以的话也算上CVR(T)系列里的136辆蝎式。比利时一向不热心国防,也许他们还是会在装备更新上慢半拍。

西班牙则拥有299辆AMX-30E,162辆M48A5E2,329辆M47E1,46辆M47E2。不过西班牙在本位面自行生产豹2,这回德国人应该也会帮帮他们。

丹麦就更差了。120辆豹1DK(1A3),111辆百人队长Mk5,106辆百人队长Mk5/6,不过考虑到丹麦的陆上威胁不那么大的情况,也许丹麦顶多会给自己的陆军换装更多豹1的升级型号,甚至也许只会把那些西兰岛上的百人队长Mk5/6都换成105毫米炮。当然要给日德兰的机步旅开开小灶,换一批豹2也不是不行。

手里只有86辆M48A5与50+辆M47的葡萄牙则是他们之中最差的。不过葡萄牙也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北约不会那么指望他们。葡萄牙应该会买些M60凑合着用。

挪威的78-80辆豹1,37-74辆M48A5,54-70辆NM-116(M24霞飞升级了90毫米炮和新的火控系统的型号)在斯堪的纳维亚够用了。

希腊的装备跨度有点大,350 (390)辆M47,总计1100辆M48 (560辆M48A2,740辆M48A3/A5),106辆豹1A3,190 (149)辆AMX-30,184 (198)辆M24霞飞(有一些可能充当固定碉堡)。总体来说很不乐观。

但最糟糕的是土耳其。523+辆M-47,1130辆M48A1/A2,1,980辆M48T1/T2 (A5),81辆豹1A3,108辆M41,114辆M24霞飞。顺便一说,土耳其的装甲运输车包括了700辆M59,2300辆M113 (包括衍生型号),400-600辆M2/M3半履带车,还有一些预备役的M8/M20装甲汽车,自行火炮则包括300辆M52 105毫米,26+辆M108 105毫米,150辆M44T 155毫米,36辆M107 175毫米,16辆M110 203毫米,81辆M55 203毫米,我觉得土耳其的装甲力量简直活在《坦克世界》里……

和现实位面一样,希腊和土耳其可能需要买点M60和豹2。当然要是嫌贵那就老实升级M48、豹1和AMX-30吧。

卢森堡只有6辆陶氏吉普和6辆I-陶路虎。我想卢森堡全国唯一的一个步兵营以后也用不上坦克。

华约方面和北约一样参差不齐。

非苏华约国在装甲车辆最好的肯定当数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到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有815辆T-72和1908辆T-55(1247辆处于储备状态),波兰方面的状况不清楚,目前还能使用的波兰T-72及其升级的车辆共有724辆。

波兰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已经上马了T-72M1的改进项目,而捷克应该也会尝试这方面的计划。同时苏联应该会把T-72B的出口型T-72S输出给他们。这样一来,现实位面的T-72M4CZ和PT-91可能就是基于T-72S而非T-72M1了。苏联肯定会给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接触-1和9M119的技术,但是他们也许会自己搞Erawa和Dyna这样的反应装甲,接触-1可能只被用于T-55和T-72M/M1的升级。T-55的升级版本可能会逐步退出现役。

总之,随着苏东阵营的局势变得不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必然会得到更多的自主权——毕竟1981-1985年苏联对波兰的扶持不断强化就证明了一点——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国家人民军恐怕也需要一定的强化,因为他们到1990年也只有549辆T-72,其中只有136辆T-72M1。给他们更多T-72S和T-72M1肯定是刻不容缓的。苏联应该逐步认识到,民主德国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

保加利亚获得的扶持应该也会强化,毕竟他们或许算是苏联最忠实的盟友了——在同文同种和悠久的民族历史的加成下。他们的装备实在不容乐观。除了第1集团军的第9坦克旅拥有T-72,其他保加利亚部队(4个坦克旅和8个摩步师)都只有T-55,4个动员师甚至有两个是用T-34武装起来的。这种状况应该会得到改观。

匈牙利人根本对自己的武装力量不上心。卡达尔故意让20万驻匈苏军留下,就是为了让自己能有更多资金投入经济建设。到了1988年,匈牙利人民军也只有1100辆T-54/55和100辆T-72。卡达尔的后继者们在武器装备更新方面肯定也不会下大钱,顶多讨些苏联二手货来用了事。

罗马尼亚人民军是最糟糕的,它总共也只有30辆T-72,其他全都是T-55/TR-77和TR-85,甚至有一个现役师还在使用T-34和SU-100,这是华约军队之中绝无仅有的。而且布加勒斯特和莫斯科的关系只会比1989年更坏——除非罗共的元老们像我们这个位面那样请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好好吃一顿枪子。当然,如果TR-125这种七对轮的奇葩T-72能够投产,TR-85的升级版TR-85M1也能像历史上那样顺利诞生,配合上MLI-84(BMP-1)、B-33 Zimbru(BTR-80)这样的装备,罗马尼亚的机械化部队可能成为一支相当程度上独立自主,实力上也不弱的劲旅。

当然,相比起两约,非两约中立国的下一代坦克会如何是更有趣的问题。

奥地利和瑞典可能会进一步倒向北约,并购买更多的北约装甲车辆。他们应该和现实位面没有区别或区别不大。

芬兰也许会继续购买苏联坦克,毕竟这种情况下豹2坦克可能没有现实位面的那些二手车那么便宜。而实力上大不如前的苏联或许会对芬兰好点,甚至不排除会卖给芬兰一些T-80BV这样的先进一些的装备。

爱尔兰的14辆蝎式应该会继续用下去。

最大的变化可能发生在南斯拉夫身上。随着苏东阵营的衰退,南斯拉夫应该会重新和苏联接近,并从苏联获取大量新技术以用于其装甲车辆。接触-1甚至接触-5可能出现在M-84和新诞生的M-91上。T-55的升级计划可能也会得到苏联和与南斯拉夫关系一向不错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技术帮助。

事实上,如果南斯拉夫没有瓦解,它的军队可能完全是另一种面貌。崭新的M-84A、M-91,装备152毫米45倍火炮的NORA-B自行火炮,M-80A1步战车,一系列基于BOV和M-80的自行高炮和防空导弹,步兵也会得到崭新的M80和M90系列步枪等新式轻武器,同时,根据遗留下来的资料,南斯拉夫空军会引进Su-25,同时增加MiG-29的订单,直到他们的L-19“Novi Avion(新战机)”形成力量,以彻底汰换MiG-21。然而很不幸,这个国家在它原本可能迎来的武装力量科技井喷之前就瓦解了。不过这也许也算一件好事?至少拉多万·卡拉季奇(Radovan Karadžić)、弗拉尼奥·图季曼(Franjo Tuđman)和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Alija Izetbegović)拿着那些仓库里扒出来的废铁打仗,造成的破坏总比用这些新玩具造成的破坏小。

(完)


作者:DrThrax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80919/answer/597302632
来源:知乎

我个人认为,即使是冷战继续下去,在2010之前各国也不大可能列装第四代主战坦克,所以在2010之前各国装备的坦克型号和现实次元并无二致。

北约篇:北约能研发新型坦克的无非美英法德(西)意五国。

美国估计在2000年初时会让m1a3投产服役,有可能安上自动装弹机,但不大可能换装140炮;2010年以后第四代无人炮塔坦克服役。

西德估计从90年代末开始会大量生产豹2a6坦克,同时将二手的豹2a4卖给北约里诸如荷兰、西班牙这些国家,2010年以后列装豹3坦克。

英国没有太大的陆地防御压力,估计还是会和这个次元一样在90年代列装挑战者2坦克,2000年后在挑战者2的基础上换装140炮和新型电子火控系统足矣,对于第四代坦克可以选择自行研发或直接购买美国货,但我对英国能研发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第四代坦克不抱希望。

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没啥好说的,勒克莱尔和公羊在90年代才开始生产,在2010年以前法意两国怕是没有什么精力来顾及第四代坦克,但勒克莱尔和公羊的产量绝对会比现实次元要多。

华约篇:

苏联方面由于80年代后经济下滑,坦克的研发步伐在一定程度上会放缓,像195工程、477工程这些四代坦克不说下马,起码在2010以前没有太大的可能会定型投产,经济低迷外加政治不稳定甚至很有可能要2020以后才会进入部队服役。在四代坦克服役前,苏联极有可能在90年代末推出t90+t84这对高低搭配组合来进行过渡,作为低档的t90将成为t72的继承人向华约小弟和第三世界国家大规模出口,由于t90本来就衍生于t72,所以t90势必将成为新的明星坦克。而衍生自t80ud的t84作为保密装备则不大可能出现在国际军火市场上。

德(东)波捷三国在90年代应该能得到t72b的技术资料和相关成品,2000年后不出意外也能拿到t90的技术资料和相关成品,其中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会购买t90的生产许可证。

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由于位置不重要,加上在军备上的投资较少,所以换新装备的频率要比德波捷低一个档次,可能2000年后才会拿到t72b,2010年以后才会拿到t90。

罗马尼亚的处境更不妙,由于和苏联关系不咋地,90年代能将tr125投产就不错了,估计进入21世纪后会继续在tr125的基础上改改改,也不排除苏罗关系好转,苏联提供t90的技术给罗马尼亚。

非两约篇:

瑞典、奥地利将在90年代大批购入西德的二手豹2a4,不排除之后会购入豹3。

芬兰继续购买苏联坦克,2000年后会购进t90,苏联没有理由拒绝。

爱尔兰与世无争,没有增强国防实力的必要和需求,估摸还是守着那些蝎式轻坦过日子,直到不堪使用为止。

南斯拉夫方面,m84将在90年代成为南斯拉夫人民军装甲部队的中坚,m91坦克将在2000年后形成战斗力,南斯拉夫极有可能借此机会使国内军工企业拥有研发新型坦克的能力,但在关键技术上还是离不开苏联的技术援助。

阿尔巴尼亚方面更好玩,虽然80年代后期阿尔巴尼亚已经同西欧接近了,但不存在购进北约坦克的可能,到头来还是要向苏联、南斯拉夫、中国服软。所以苏联坦克、南斯拉夫坦克、中国坦克都有进入阿尔巴尼亚人民军装备序列的可能,但鉴于以上三国与阿尔巴尼亚都有不愉快的经历,加上阿尔巴尼亚实在无足轻重,90年代大概只会给t55am这种级别的货色,如果表现听话的话不排除2000年后能拿到二手翻新的t72m或85Ⅱm。


作者:一蓑烟雨任平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80919/answer/603454627
来源:知乎

不考虑苏联综合国力下降等等非科研因素,或者假设干脆假设阿富汗战争苏联通过神力断绝外界军援,打赢了,亦或戈式经济改革变了个法儿,成功了,苏联很可能会继续187,188等基于“T-72升级工程”的一票坦克的研究,很可能差不多94,95年前后,会搞出比现在T-90A牛X一点的玩意出来,焊接炮塔,配备主动防御系统,主炮还是2A46的改进型,可能会配备更可靠的转盘式装弹机,甚至可能改用安全性高的尾舱装弹机,底牌还是以T-72为基本架构,因为可靠 ,可能正面防护会改进,可能是一台同时期领先北约一票坦克几年的玩意,但不会超前太多。

然后就是T-80UM2之类的玩意吧,只是T-80的传动机构不是特别成熟,至少比不上T-72,可能依旧会配备燃气轮机,加装譬如“竞技场”“接触-x”一类的玩意,可能还会装一杆技术成熟的2A66,具体参考上文,大同小异。

然后跨入21世纪,苏军在信息化方面也许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阿富汗战争,战术理念会有一定进步,与此相适应,可能苏联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装备了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国家。477工程,490工程也许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能综合看来,兴许是无人炮塔,会装备152mm2A89之类的偏大口径坦克炮,更先进的复合装甲与反应装甲,成熟稳定的APS,大马力柴油发动机,更先进的与指挥体系相适应的信息化设备,激光压制系统,等等等等,可以略微参考一下T-14。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苏联国内局势相对稳定,BMPT这样的支援坦克可能不会因为巷战战术革新而开始研发,苏联也不会像现在俄国一样,研发一些适应治安战的装备,更多的是研发并装备适用于核突击下高度机械化,信息化的混成战斗群的坦克,用以对抗西欧规模愈加庞大,装备愈加先进的北约军队。



作者:哀莫大于心死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80919/answer/597423171
来源:知乎

如果冷战没有结束在91年,那么北约华约的下一代坦克可能具备哪些特点?(转自知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