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注揚子法言序 【宋】司馬光.撰

2022-06-07 08:07 作者:舞胎僊館門外灑掃僕  | 我要投稿

司馬溫公注揚子序


韓文公稱荀子,以為在軻雄之閒。又曰:“孟子醇乎醇者也。荀與揚,大醇而小疵。”三子皆大賢,祖六蓺而師孔子。孟子好詩書,荀子好禮,揚子好易。古今之人,共所宗仰。如光之愚,固不敢議其等差,然揚子之生最後,監於二子,而折衷於聖人,潛心以求道之極致,至于白首,然後著書,故其所得為多。後之立言者,莫能加也。雖未能無小疵,然其所潛最深矣,恐文公所云,亦未可以為定論也。孟子之文直而顯,荀子之文富而麗,揚子之文簡而奧。唯其簡而奧也,故難知,學者多以為諸子而忽之。晉祠部郎中李軌始為之注,唐柳州剌史柳宗元頗補其闕。景祐四年,詔國子監校揚子法言。嘉祐二年七月,始校畢上之。又詔直秘閣呂夏卿校定,治平元年上之。又詔內外制看詳,二年上之,然後命國子監鏤版印行。故著作佐郎宋咸、司封員外郎吳祕皆甞注法言。光少好此書,研精竭慮,歷年已多。今老矣,計智識所及,無以復進,竊不自揆,輒采諸家所長,附以己意,名曰集注。凡觀書者當先正其文,辨其音,然後可以求其義。故相宋公庠家有李祠部注本及音義,最為精詳。音義多引天復本,未知天復何謂也,諸公校法言者皆據以為正。宋著作、吳司封亦據李本,而其文多異同,音義皆非之,以為俗本。今獨以國子監所行者為李本,宋著作、吳司封本,各以其姓別之。或參以漢書,從其通者,以為定本。先審其音,乃解其義,然此特愚心所安,未必皆是,冀來者擇焉。元豐四年十一月己丑,涑水司馬光序。

注揚子法言序 【宋】司馬光.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