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不积极?试试这个方法,让你的孩子主动学习起来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的孩子是一个聪明、懂事、听话的好孩子,但是就是对学习提不起劲,每天只想玩游戏、看视频、刷抖音?你为了让他好好学习,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奖励、惩罚、威胁、哄骗、劝说……可是效果都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你感到无奈、焦虑、沮丧,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扰,那么请继续往下看。我是吉易和躺平复学机构的刘得穗老师,接下来为你介绍一种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力量——内驱力。内驱力是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请跟随我们一起探索吧。
## 什么是内驱力?
内驱力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简单来说就是我有什么东西缺失了,没有这个东西,我会很难受,这种缺失感会推动我做点事情。
比如,我现在很穷,我需要钱,为了得到钱,就会有一种力量推动我去做事情,而这个力量,就是内驱力。
但学习属于高级的需要,只有当底层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被满足之后,学习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产生。
因此,唤醒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先满足底层的需要。
对孩子而言,父母需要先保证他身心健康,有自信,有价值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在此基础上,再来思索如何唤醒内在驱动力。
## 内驱力有什么好处?
有一句话叫”胡萝卜加大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听话,那么我就奖励你,如果你不听话,那么我就惩罚你。奖励和惩罚也是一种驱动力,但它们属于外部驱动力,相比较内驱力来说,外驱力有以下几个问题:
- 不具有延续性。奖励和惩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有它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行动,可是,一旦没有,孩子会立刻停止行动。
- 无法实现责任的转移。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孩子的责任,可是,奖励和惩罚很容易把这种责任转嫁到父母身上,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学,那么他的投入度肯定不会高。
- 半衰期太短。如果父母把奖励和惩罚当成筹码,那么这个筹码很快就变无效了,你需要不断加大筹码,才能继续推动孩子学习,那总有满足不了孩子的时候,而到那时,又该怎么办。
相比较外部驱动力,内部驱动力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
- 参与度更高。孩子会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因此,他会自觉自愿的投入,他不在意任何的奖励和惩罚。
- 行动更持久。由于孩子把学习当成满足自身需要的事情,因此,他会持续不断地行动,因为学习这件事的特点是,越学越无知,越学越投入,孩子会不断探索新知,不断挑战难点。
- 成就感更足。由于不需要奖励和惩罚的筹码,所以,一旦孩子有所突破,他的内心感觉会非常棒,他会更享受这种成功的喜悦。
樊登的父亲,是大学的数学教授,按樊登的说法,他父亲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做数学题,人们问他,为什么你从来都不去放松,他父亲说,做数学题就是放松啊。
当一个人把学习当成放松的方式时,他根本不觉得学习很苦,他认为学习就是放松,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就是典型的内部驱动。
## 如何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唤醒孩子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在满足底层需要之后,在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之后,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之后,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之后,在培养孩子自信心之后,在让孩子有价值感之后,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来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 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孩子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学,学什么,怎么学,要学到什么程度。不要过度干涉、控制、监督孩子的学习,而是尊重、信任、支持孩子的选择和决定。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责任,是自己的兴趣。
- 先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降低一些学习难度,让孩子能够轻松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及时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表扬、鼓励、赞美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让孩子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 培养孩子内在的目标。帮助孩子树立一个明确、具体、可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分解成小步骤,制定计划和策略。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学习能让他实现什么愿望。让孩子把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期待,而不是为了别人或者其他外在因素。
总之,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需要父母在满足孩子基本需要之后,在给予孩子充分爱之后,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之后,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之后,在培养孩子自信心之后,在让孩子有价值感之后,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之后,再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有乐趣、有成就感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这样,你的孩子就不会再对学习提不起劲了,而是会爱上学习,享受学习,成为一个有心力、有思想、有品格、有能力的优秀人才。
(我是吉易和躺平复学机构的刘得穗老师,关注我获取更多青少年躺平复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