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习惯对儿童发展重要性的原理

培养习惯对儿童发展重要性的原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的稳定饭量是米饭一碗,如何让这个人在一年后稳定饭量增加为两碗?
方案一:告诉这个人,你的任务是一年后饭量增加到两碗,然后有计划的每天增加饭量,比如饭后加强体育锻炼,最终完成任务。
方案二:告诉这个人,你必须完成任务,否则没饭吃。那么这个人肯定努力完成任务,或者可以吃三碗米饭。
方案三:不告诉这个人任务,只是每天吃饭时给他碗里增加10粒米饭颗粒,并且时刻根据他的消化反馈来动态调整,一年后他也完成了任务。
你认为哪种方案效果最好呢?
答案

三种方案都完成了任务,但三年后会出现不同的反映:前两种方案的人都会回到原来的一碗米饭。为什么?第一种需要减肥;第二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继续吃一碗米饭。只有第三种永远改变不了,因为他已成习惯,他认为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的生理现象。
现在我们很多教师面对学生在解决教育和教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所采取的方式上大都选择方案二的做法,常告诫学生你不好好学就考不上大学,开不上大学就怎样怎样,方案一的做法大家正在努力学习,而方案三的做法才是真正的科学的为师之道。
中国俗语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如何可以推测未来。可见习惯的重要性!我们这些身为孩子的启异蒙老师,应该处处晓得如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用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一些现象
1、学习优秀的同学,字迹工整,做什么事情都有条理;
2、数学题2+3=6、9+5=4;
3、老师让学生练习时,有的同学才翻箱倒柜找本子、修笔,时间上与其它同学差了一大截;
4、受到周末休息两天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在校五天的教育,成全了“5+2=0”公式

习惯的重要性
上面的这些现象,我想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那就是学生之间存在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好的学习习惯总和成绩优秀的同学相伴,而存在“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现象的学生成绩总在中下游徘徊。
可见,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之大。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也容易沾染各种不良习惯。因此,从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治他们的不良习惯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