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的渴求:从本能到本性——丑陋之人不自知

人是具有生物性的,也是具有信息性的,所谓信息性,也就是对更多的信息有所需求——我们的祖先借此来逃避敌害、获取食物,换句话而言,不断的、推送而来的消息被点开以后,取而代之的是某种安全感,即确认大于未知的安全感。
在原始社会,信息的传递速度相对落后,拥有更多信息的人的意见,往往更加具有参考价值,因而分享经验的人可以获得尊重——尤其是分享那些越稀缺的信息的人,就越是如此(所以很多鸡汤文和标题党的标注,都在显示自己的稀缺性以来获得关注)。这也是为什么,提供虚假信息的人是不能被允许的,因为这样一个人破坏了公众之间的信任与人和人之间的生存关系。当一个人知道了越是稀缺的消息时,他就能体会到一种优越感与安全感,当他把这个消息分享出去时候,就又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与实现感,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朋友圈内疯传谣言的原因。
当社会生活压力增大、经济下行的时候,人感受到压力,大脑就会紧接着分泌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这种激素能够刺激肌肉释放出更多的氨基酸,刺激肝脏释放更多的葡萄糖,刺激脂肪释放更多的脂肪酸,提高血液中的盐分和糖分,加强血液的抗凝聚效果、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以达到让人进行更好的进攻或撤退的选择——但是,如果长期出于这样一个具有压力的状态下的话,就会导致身体消耗过多的能量、免疫力下降。
因而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调节我们的行为,使得我们倾向于放弃,或者转向于一些娱乐活动以分担压力,并借此减少皮质醇的分泌与消耗。又或者,人也会通过购买一些便宜而精致的物品来取悦自己,本质上和这是一个道理。
社会学中有一个理论,说的是当人们处在于一个竞争环境中时,人们会不断地寻找别人的弱点,来取悦自己。竞争性越强,人们的这个心理就越明显。这并不难理解,如果向上努力太难的话,只需要把那些不断向上的人拖下来就好了,这与我自己努力然后超过别人是同样效果,只不过更加省力而已。
此外,人们喜欢看明星的窘迫也是同一个道理。因为人们的潜意识里,明星占用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挤占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因而人们对于明星的八卦情有独钟。他们的窘迫使得人们内心的压力得到了释放,心生愉快。逐渐地,也就会对这类信息上瘾——这也是那些自媒体经理、或是产品经理的操作方式。
把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一把扯落,跌落神坛,也是许多人想要看到的,不论其他人拔高到了什么程度,只要能证明他人的努力都是徒劳,总会使人心生快乐。“恨人有,笑人无”,这是中国人的一个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