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家归途

2021-02-21 02:05 作者:十月晨钟  | 我要投稿

        我的母亲是广东阳江人,外婆一代迁移到珠海居住,我的父亲是湖南人,九十年代到珠三角打工,从珠海修起第一个公路环岛的时候到现在满大街流线型的车辆。我的老家,湖南邵阳附近的一个县城经过了几十年,变化虽然很大,但是发展形式仍然严峻。

        去年开始的疫情让我有机会把整个老家的发展脉络逐渐捋出,一个地区模糊的发展轨迹,老家地处降雪区,冬季没有种植条件,秋季和春季会降冰雹影响基础的农业生产。

        我不知道老家的农业转型的具体情况,但是听我父亲说,以前的地区主粮是小麦,大家都是以出售小麦为农业主要盈利来源。

        近年来随着很多年轻人出去打工的发展,老家的农田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留在本地的农业从业者,开始朝着畜牧业、种植园、集约化农场去做产业升级。老家的地形很不好,不适合传统的大农场生产,因为老家很多坡度过大的坡地和山地,山地的陡峭程度不高,但是挡住农用机器的路足够了,在山地上种植红薯、马铃薯、玉米、各种果树和建设养殖场都可行,但是无法简单粗暴的将山地变成农田区划。

        但是老家的气候湿润,春夏之交都有很厚的晨雾,得益于湖南普遍足够湿润的气候,我认为老家是一个适合种植白葡萄的地方,老家也有零星的种植户在种植葡萄。

        湖南湘西诸多地方的特产都和烟熏肉鱼挂钩,我老家也不例外,老家的习惯是用茅草来烟熏好的五花肉和后腿肉,整只的鸡鸭和鱼。

        有时候想了想印象模糊的老家,我脑子里只有足够良好的气候和味道印象深刻的熏肉,虽然不常回老家,但是看不得老家人受穷,在县城和农业区之间了了终日。湖南人从民国以前就喜欢跟着山路和水网跑商,贺敢当年轻的时候是跟着姐姐和姐夫走马帮的,李得生是家里开米行走粮货的。

        湖南人从不甘愿受穷,也喜欢适当的出去走一走,古时长沙国之地,秦汉时记载这里水蛊横行(血吸虫病严重),魏晋对于南方的开发,湖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明清中国南方承接江南的货运系统也延伸到了湖南,近代革命的先锋和建设的参与人也有湖南的身影。

        老家的特产,我倒是挺希望能够让天下人有一个印象,而且这块地方适合发展酿酒业,从传统的米酒到现代酒精饮品都有很大的潜力。

        粮酒和火腿之地,静待能够发现它的人。这篇文章受到最近温铁军关于中国乡镇发展的想法影响,我希望老家能够更好,不止是老家,更是中国诸多普普通通的县城,与其抱怨发展滞后,不如试试拼命硬干,毕竟中国能出鲁迅这样的人,倔强的一口气是绝对存在的。

老家归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