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画家朱新晖 | 虽不合实景,不合常理,但却合乎常情!

2022-10-29 03:30 作者:胡猛夫  | 我要投稿


凡是优秀的山水画作品,都具有“人化的自然”之品格,但因处理主客体关系的艺术表达方式不同,又可区分为实象、意想、心象三种类型。心象山水往往是以经过重新建构的传统语言形态,构筑非现实的山水时空,由此而开拓出一种现代的、全新的审美境界。画家朱新晖就是当代中国山水方阵中的杰出代表。

展读朱新晖的作品,令人沉迷于那静穆、幽邃、清逸、纯净的审美意境,震惊于那奇特、神秘、非凡的结构张力,陶醉于那缜密、灵动、精到的笔墨功力。这种似真似幻、理想化、情感化的心象山水,虽然不合实景,不合常理,但却合乎常情,而且与现代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心态相合拍,与现代审美视觉求新求异的需要相适应,因此不期而然地具备了时代性和现代感。

朱新晖的山水来自于整合与重构,这当中既包含对自然物象的整合重构,也包含对传统语言的整合重构,而贯穿其始终的则是艺术观念的变革。

为了体认朱新晖山水画的独创性,有必要先从“形而下”的角度来探究其语言特色。

由毛笔、水墨、色彩等媒材在纸(绢)上运动而产生的勾、皴、点、染等技法,是构成传统山水画的基本造型元素,需经画家的序列组合才产生特定的、完整的形象和意味。薛亮清醒地认识到,若是有意识地将它们从旧有的形式格局中剥离出来,以现代人的自然观和新山水的价值观,强化和规范它们的个体特征,再根据它们各自的语义特征和笔墨特征,赋以全新的序列,重新和谐地构成,必将创造出既源于古人,又异于古人;既有传统精练的“修辞”,又有现代“文采”意念的新“句式”和新“篇章”。

他对传统的深入研习和苦临苦练,对宋、元、明、清代表性山水画家作品的解读,使他对传统造型符号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再则是对中外艺术理论的潜心研读,又使他确立了山水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坚定信念。还有不可忽视的是,他用七、八年的时间游历名山大川,在对大自然的写生中感悟种种美质,并将传统笔法墨法在真景实境中加以印证。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深切地认识到传统绘画中的笔墨符号是脱胎于自然景观的艺术形态,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重新塑造,是最纯粹的艺术语言元,它们积淀着民族的审美理想,比之西方的再现艺术、抽象艺术,从更高层面上迫近了艺术本体。

追求艺术形式的单纯美和耐读性的统一,是朱新晖山水画的又一特色。单纯美中有丰富的内涵,有强化了的内聚力,有严谨的画面结构。造型整体简约而重视细节描绘,用笔节奏单纯而精到,色调设置简洁而明净,章法结构均衡而奇特。这一切,使欣赏者游弋于真切和幻觉之间,产生一种穿越时空隧道的灵境感。他将映射自然的镜子打碎,将传统的形式格局打碎,重新用意蕴丰厚的点、线、面、色,勾、皴、擦、染,整合出他理想中的“伊甸园”。这是高度理性而又高度感性的抉择。

从“形而上”的角度来审度薛亮心象山水的美学内涵,其现代审美理念却也是源自民族传统美学精神——“澄怀观道”和“澄怀味像”。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所谓“澄怀”,即要求作为艺术家的审美心胸,必须排除各种主观欲望和名利观念,具备一种虚静纯洁的心境,才能认识“道”之玄妙。而“道”的特点是“惟恍惟惚”或“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希声是静,无形是虚,通过虚静却可以观照或反映天地万物的本质,体现出这种既属于感觉又超越于感觉的至美之境,以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朱新晖,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画家、导师,中国香港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主席,香港美术报中国画编审主任,中国美协敦煌创作中心委员,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职业画家协会会员。

画家朱新晖 | 虽不合实景,不合常理,但却合乎常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