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1.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

2022-06-15 18:1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固然有着决定的作用,但是,生产关系也不是消极的东西,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赖以发展的社会形式。每一个历史时期所达到的生产力,都要求与自己的发展情况相适合的社会关系,只有在这样的社会关系的形式之内,生产力才有可能顺利地发展。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的时候,它就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时候,它就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例如,在[-]制度下,生产关系是适合于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在[-]国家,不存在失ye问题,技术设备能得到高度的利用,生产力的诸要素都能顺利地发挥它们的作用,生产获得迅速的发展。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冲突。在帝国主义国家,经常存在着失ye大军,技术设备利用率很低,生产力各要素的正常发展受到了重大的障碍,经济危机愈来愈严重,在一般的情况下,生产的发展是很迟缓的。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在新的生产力出现之后才有可能,但是,历史上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总是在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之后,而不是在此以前。生产发展的辩证法总是这样,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必须以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为前提,必须是在经济生活中迫切地提出了根本变革生产关系的要求的时候,也就是生产力在某种生产关系的内部已经没有发展的余地,不根本改变这种生产关系就不能使生产力顺利地向前发展的时候;另一方面,新的物质技术的大规模发展,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要求的实现,又有待于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当新的生产关系一旦确立起来,它就成为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力量,促进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生产技术的巨大革新。资产jj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发展,一般说来,是在资产jj取得政权之后,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了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之后才实现的。[-]国家的生产力的高速度的飞跃发展,是无产jj运用政权力量,把旧的生产关系摧毁,在经济上实现了[-]改造的结果。如果忽视生产关系的能动作用,那是不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的,是违背[-]原理的。

  教员指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然而,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是比较活跃易变的,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在生产方式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在新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以后的一定时期,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基本上是相适合的,这时候的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就为生产力的发展所需要。这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但这种矛盾还处在数量变化阶段,还不会、也不需要引起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当着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原来适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就逐渐变成不适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陈旧的生产关系,这时矛盾就日益激化起来,就必然要提出生产关系根本变革的要求,就由量变的阶段进到根本的质变的阶段。在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实现之后,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不适合又转化为适合,从而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时期,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合到不相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相适合,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向上发展的无限运动过程。

  生产方式由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是通过人们的自发活动到自觉的gm活动的过程而实现的。历史上每一代人开始生活时,必须适应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有可能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这种或那种生产方式。当人们在旧生产关系内部改进生产工具的时候,并不能理解到这种行为会引起什么社会后果,他们所注意到的只是眼前的直接的经济效果。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了从烧熔的石块中淌出来的流质冷凝后的块状物,比磨制的石刀还要锋利,于是,逐渐把石器改变为金属工具,他们完全不知道,这将会引起奴隶制的诞生;资本家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采用大机器,他们没有想到,伴随大机器生产出现的无产jj恰恰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mu人。

  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的时候,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成为冲突的时候,反动统治jj仍然要竭力用物质的和精神的力量来维护这种腐朽的生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jj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自觉gm活动,就不可能粉碎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这时在先进jj中间就会产生新的思想和要求的,这种新的思想和要求,一般地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生产关系根本变革的需要。在这个新的思想和要求的指导下,进步jj和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jj进行gm斗争,这就使历史发展由自发的运动进入自觉的gm活动,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总是通过gm来实现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的要求,这是客观的必然规律。为了保证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旧的过时了的生产关系必须被打破,而且也一定能够被打破。生产关系不能长远地落在生产力的后面;作为最gm的、决定的因素的生产力最终必然要冲破束缚自己的桎梏,为自己的发展开拓道路。[-]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者,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的要素,生产力的解放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趋势,是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当劳动者已经无法在旧的生产关系下继续[-]下去的时候,他们就必然要行动起来,用gm的手段去冲击腐朽的生产关系。奴隶暴动冲垮了奴隶制度;农民起义动摇了并最后摧毁了封建制度;目前在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上,无产jj和劳动人民已经推翻了资本的统治,在自己的国家里建立了[-]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jj和其他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必将粉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的趋势终究是不可阻挡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敌的。

  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曾经用臭名远扬的“生产力论”,[-]。他们片面地夸大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而又把生产力归结为科学技术;根本抹煞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抹煞了在变革生产关系中群众自觉革命活动的重大意义。按照他们的理论,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似乎只是单纯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必经过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不需要通过尖锐的jj斗争和gm运动。

  南斯拉夫现代修正主义者借口现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且大肆宣扬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他们说:“原子能的发现同时也标志着自发的和自觉的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发展中的新的、巨大的阶段。”[iv]这里所指的新的、巨大的阶段就是他们所说的“现今的世界,现今的人类社会······总的说来,已经深深地长入[-],已经成为[-]的了。”[v]在他们看来,似乎帝国主义垄断集团已不再反对[-]生产关系的建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不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可解决一切问题,而[-]就成为过时的和陈旧的东西了。[-]。

  马老师和导师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但是他们认为,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决不是预兆着[-]的消失,恰恰相反,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说来,这正是预兆着新的[-]的到来。导师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社会财富的技术革新,在资产阶级社会中却使社会更加不平等,使贫富之间的距离扩大,使愈来愈多的劳动群众无法生活,遭到失业和各种困难。”[vi]可见,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引起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规律,是[-]制定战略和策略、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客观根据。马主义者要求在自己的工作和斗争中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这个客观规律。当着生产关系[vii]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时,必须领导人民群众,打破过时的、腐朽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为此就必须同维护旧生产关系的一切反动落后势力,进行坚决的gm斗争,打碎反动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政权。当着建立了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的d生产关系时,就要使新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某些环节上的矛盾,使[-]生产关系不断地得到完善,以便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某种生产关系应当加以破坏还是应当使之相对稳定,并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决定于它是否同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相适合。教员指出:“[-]”[viii]我们d之所以正确、所以不可战胜,就在于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者;就在于它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高准则;就在于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中包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领导[-]摧毁了旧的生产关系,建立了[-]的生产关系,使[-]的生产力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强大的发展。


注:

[i]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载《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67页。

[ii]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载《列宁主义问题》,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711页。

[iii]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44页。

[iv] 列·弗拉赫维奇:《论社会主义各种力量合作的形式》。

[v] 米·托多罗维奇:《关于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和苏联共产党之间的关系的宣言》。

[vi] 列宁:《修改党纲的材料》,载《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34页。

[vii] 如现代资本主义制度。

[viii]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2版,第1079页。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1.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