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摄的未来在哪里?
我们总在想:
特摄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副德性?
我所加入的研究者团体里常常会有说“皮套这东西就应该进博物馆”的观点。
特摄吧,他其实就是圆谷英二学习西方SFX特殊摄影后给他起的汉字名,现在在日本说起特摄也是东宝大映东映御三家主导的这样一个日本科幻影视常用的拍摄手法。
特摄他不等同于皮套人,他可以囊括最初的电影特效,还有日本最早使用的神话片,大河剧,灾难片,家庭剧,最后才是皮套人主导的怪兽片和特摄英雄剧。
而奥特Q和假面骑士则是开启这两场决定日本特摄命运的怪兽热潮(第一次怪兽热潮和第二次怪兽热潮,第二次还有变身热潮的别称)的作品。也是从那时起,讨好小孩子的皮套人逐渐成为了使用特殊技术的主心骨,滥竽充数的特摄作品也层出不穷(就和现在的中国娱乐圈一样)。
时至今日,皮套人仍然是日本特摄舞台上当仁不让的主角。
“皮套人就应该进博物馆”,“特摄不只有皮套人”,所以皮套人成为众矢之的好像也没毛病。
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过于依赖皮套人,特摄才没落的。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特摄现在除了皮套人还有什么?
是,在影视科技不断翻新的时代里,皮套大可直接进博物馆,盆景也可以进博物馆。因为CG完全可以替代他们。
可是前提在于有没有钱。
CG是个很现实的东西。
而日本最大规模最大投资的电影,也还比不上好莱坞一般电影的五分之一。这都是日本综艺里提到过的。
经费的不充裕以及特摄文化的土壤,这才是日本仍在使用传统特摄的根本原因。
而特摄更多的也是费力不讨好,CG固然贵,但是实拍也没便宜到哪儿去。
归根结底是日本影视界这种不断薅羊毛然后高盈利却不投入制作的死循环的过。
上世纪九十年代CG刚刚大规模应用到电影时期拍摄的日剧《想成为奥特曼的男人》,圆谷借角色之口抛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果连奥特曼也做成CG的话,那不就是动画了吗?奥特曼可不是动画啊。”
在影视科技不断翻新的时代里,皮套大可直接进博物馆,盆景也可以进博物馆。
如果说哪天,演员也进入博物馆了呢?
在《铁臂阿童木》的《透明巨人》当中,披露出21世纪电视台拍摄古装剧已经将被斩杀的龙套演员更改为机械人。
他们和人一样在运动,被砍后倒地。
但是导演怒吼着“不行,不行,机械人根本就做不出来被砍的惊恐感,果然还是应该用人类演员。”
我们总是在想:特摄的未来在哪里?
比起去探讨是实拍好还是CG好,我们更应该发自内心的去问问自己。
你喜欢特摄技术的哪里?
按理说纯手工和实景拍摄,什么东西都尽量亲力亲为的技术早就被CG和合成替代了。
我们所谈的特摄,早就已经是被好莱坞抛弃的落后技术了。
没有了皮套,没有了布景,没有了火药,没有了实拍实录的临场感和随意感,没有了人为诞生的美感的也特摄……
那还是我们心目中所热爱的特摄吗?
那不就是现在CG至上的SFX电影么?
如此说来,那又和漫威DC还有好莱坞大片有什么区别了呢?
啊,如果说是日本做的,那应该是美国二级片水准。
特摄对于当年先驱者们,不过只是还没有CG或者更高一筹的技术时的过渡形。
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只能用手来做。
但是在这个技术更迭飞快的时代,
CG被取代也是迟早的事。
日本是个神奇的,恋旧的国家。数码相机都快被手机替代的时代,仍然有人在用胶卷相机。CD都快被数据音乐替代的时代,仍然有人收集百千张黑胶唱片。
也是多亏了日本的恋旧情怀,才能把特摄这门不知道究竟该归类到哪里的技术传承下来。
CG迟早有一天会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
但是人为的艺术却不会。
保留一定的传统特摄,不仅仅是在CG至上的影视界的一种执拗,更是在数据就是一切的社会当中,用影像记录下来的人类自己的人性之光。
我们总在想:特摄的未来在哪里?
答案很简单,
比起空谈“我觉得特摄迟早会灭绝,不如建一个博物馆好好的供后人观赏一番”。
不如去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继承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照相机没能灭掉肖像画,机械化没能消除工人,微波炉没能代替热锅,机械人也很难完全代替人类。
人类是自然的结晶,是生命的奇迹。
而经过人手打造出来的产物,也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如国乐,京剧,戏曲,相声这些传统文艺还在继续发展和保留一样。
特摄也有属于他自己的未来。
比起成为已死文化的研究者,世界上任何一个考古学家,都希望能够亲自体验遗失的文明。
那么为什么当特摄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却天天盼着他早点死呢?
可能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吧。
当我们真的处于《铁臂阿童木》那个机械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
人们会不由自主的去追求,去怀念充满人性光辉的东西。
我相信,特摄必然会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