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实战:风燥咳嗽


风燥咳嗽:舌干燥
主症:干咳,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
燥:也有季节性、苔薄干燥,喜欢喝水,躁动不安。

舌诊上焦:
胸闷气短:舌尖为心肺所属,凹陷为虚,气不足则胸闷气短。
慢性咽炎:舌尖中部为咽喉,慢性咽炎多见舌尖中部凹陷。
头晕晕乎乎:舌胖,湿浊蒙窍。
舌诊中焦:
胃胀、纳差:舌中部苔黄糙为脾胃虚弱兼有热邪。
舌诊下焦:
腰困重:舌根腻苔为痰浊下注。
溲黄:痰浊下注膀胱。

证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外感咳嗽多因起居不慎,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从而临床表现有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因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风燥咳嗽有温燥和凉燥之分
温燥为燥邪与热邪相兼夹,多见于初秋。症见除干咳,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外,还有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风热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治当清宣凉润,用桑杏汤加减。
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