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表达需求怎么办?先要警惕4个错误的教导方式
昨天看到一位星妈令人揪心的留言。小朋友飞飞(化名),4岁,自闭症。飞飞妈妈这段时间一直在教儿子表达需求,“我要吃饼干”、“我渴了”、“我要上厕所”…可是小朋友怎么也学不会。这一次他还出了意外,自己爬高拿饼干,小脸摔青了一块...

为什么天天教自闭症孩子表达需求,却总是没什么效果?
误区一:经常教孩子一些宽泛性的词
拿“我要吃饼干”这句话为例。“要”,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词,孩子只会说“要、要、要”,要什么、向谁要?孩子无法表达出具体的名称,他人没有办法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 建议:最开始时,避免教孩子宽泛性的词,从指向性强的字、名词、动词入手。
误区二:过早的教孩子用长句子提要求
如果孩子处于用名词表达的阶段,“饼干”,家长却教孩子说“我要吃饼干。”孩子记不住不说,句子的含义也不能理解,这种情况下长句子就只能等于“咒语”。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孩子的认知和语言能力,把提要求的句子尽量简化。
例如,孩子喜欢吃饼干,“饼干”是孩子的真实需求,是他说话的动机。那就从“饼干”开始教,当孩子学会自己说“饼干”来提要求后,再教他“吃饼干”,之后扩展句子“我要吃饼干”。
误区三:不同的家长用不同的教法
孩子想吃饼干,妈妈教的是“叫妈妈”,孩子叫完妈妈就能得到饼干;爸爸教的是“要”,说完“要”就能得到饼干;奶奶教的是“打开”,说完“打开”就能得到饼干。以后,孩子想要饼干,孩子可能会说:“妈妈”、“要”、“打开”,但是别人却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孩子就开始出现哭闹行为。
★ 避免教学分歧,教的内容要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
误区四:过早的加入了称呼
孩子想吃饼干,妈妈会教孩子说“妈妈,我要吃饼干”。但是,孩子还不能分辨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称呼,在他的认知里,只要说了“妈妈,我要吃饼干”,就可以得到饼干。当孩子想要饼干的时候,看到爸爸也会喊“妈妈,我要吃饼干”。
★加入称呼需要在孩子的认知能力可以辨别”妈妈“”爸爸“”你“”我“时才用。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