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GDP超越日本后,中国在科技领域创造了哪些神话?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自2010年GDP超越日本后,在经济,科技和国防等领域都取得了全面发展,不少分析指出,曾经的日本神话已经终结,那么,中国近些年来在科技领域都创造了哪些神话呢?

我们不妨拿核电技术来举个例子,早在1963年,日本就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行第一台核电机组,并且长期霸占着亚洲各国核电发电量规模及相关技术的头把交椅,而中国的大亚湾核电站则直到1994年才正式投入使用,足足晚了30多年,差距就好比在长跑比赛中比对手晚了半圈出发,然而到了2019年底,中国大陆地区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已经多达47台,并且随着核电建设得进一步铺开,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经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成熟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都满足第三代核电技术要求的华龙一号先进压水堆,并于不久前首次并网成功,未来有望通过国际合作落地身为老牌核电强国的英国,这些成就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准,而反观日本,不但在福岛核事故后迫于舆论和安全考虑关停大批老旧核电机组,而且新建的机组也相对较少,技术水平进步更是有限,与此同时,其国内对于反核电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可见这位曾经的亚洲核电先驱,已经出现了明显落后的趋势。

除了核电技术领域,两国在航天技术发展领域也同样出现了反转局面,在历史上,日本曾于1970年2月抢先中国一步发射人造卫星,成为首个成功将航天器送入太空的亚洲国家,而1992年日本航天员首次乘坐美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更是比中国实现首次载人航天早了超过10年,此外,日本还在1998年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而同一年内中国仅仅进行了6次航天发射活动,连神舟一号试验飞船都尚未造出来,因此不少人曾经固执地认为,日本将长期引领亚洲的航天探索潮流。
然而,如今如果要给世界航天强国排号,中国无论如何都不会掉出前三名, 就拿2020年来说,中国在这一年内共计进行了39次航天发射,其中35次圆满成功,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上亿公里外飞赴火星,嫦娥五号则早已带着月球“土特产”安然返回地球,新一代空间站也蓄势待发;相比之下,日本这一年内仅仅进行了3次航天发射,其中一次还是为了帮阿联酋打火星探测器,至于近年来该国航天领域最大的成果,或许是隼鸟2号探测器对小行星“龙宫”的成功采样,虽然开了先河,却也不算十分出彩,至于自主化载人航天则依然是美好的设想。

总而言之,经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发展,在曾经落后的诸多科技领域,中国已经稳稳地超过了昔日领跑者日本,并且不难预见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全世界都必将亲眼目睹这样的未来:中国全面超越日本,并在方方面面重新回到亚洲第一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