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第一集剧评
阅前说明:
1.剧评内容包括了隋唐文化科普、演员演技评价和个人观点。
2.几个主演我都比较有好感,没有讨厌的人。最有好感的是跳舞好的宋茜和王一博,因为我爱街舞。但是一来这是剧评,我只会以演员的标准衡量戏中角色演绎水平;
二来我写文特点一贯是直截了当,不端水,不尬吹,不踩人,好的地方直接夸,不好的地方不含敌意的指出。所以如果你是只能听夸奖的话的粉丝,看到这就可以离开了。我不想刺激你,你也别刺激我,姐姐脾气不咋好。不含敌意的讨论可,阴阳怪气的怪兽退散!
3.所谓客观是本身就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东西。所以但凡是人的看法,就没有客观的,因为人天生具有情绪和观感。人的一切看法都是基于个人感受、教育背景、接触的环境不同而不同的。而艺术正是触及人主观感受的东西,所以,任何人写的东西,都是主观感受,不是真理,看看就好。
以下我所写,都是我个人看法,不能保证客观,但能保证不含偏见,是我看到后想表达的,分享给各位。
正文:
1.第一个场景:旁白
开篇写女皇即位之初,朝局动荡,为稳固统治任用酷吏,后酷吏倒台,神都多年未有告密者,以此引发故事的开始。
这段引子说明什么呢?有几个点可说:
1)史实。
这段内容符合历史,大家都听过“请君入瓮”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当时女皇手下最有名的两个酷吏---周兴和来君臣。周兴和来俊臣创造多种酷刑,滥杀无辜。周兴后来被人告密谋反,来俊臣就使出请君入瓮这招,顺利让周兴招供。女皇判其流放,途中被仇家杀死。
这来俊臣也不是啥好鸟,无赖出身,因专事告密得到女皇信任,刑讯逼供一把好手。这种人一贯得势就猖狂,妄图陷害皇室成员,被女皇下令处死。电视剧虽一笔带过,可是那赫赫有名的酷吏政治持续了14年,后面大家多次看见群臣和宗室面圣是那种战战兢兢,是被吓了十几年的结果。
2)永远别做走狗。
女皇是什么人,中国历史上男权社会唯一真正得到天下的女皇帝,她会不知道那帮酷吏是什么货色么?那群不过是自己稳固朝局的棋子罢了,借他们的手,合法杀掉反对者,等他们激起众怒了,再杀掉他们以平朝臣宗室怨气,那时自己统治也稳固了,恩威并施,多完美!
这点事儿大概我不用讲你也懂,那么你会用么?别说你会,因为这种事历史上多多了,可是那周兴来俊臣之类为快速得到利益做缺德事走捷径的人,依然层出不穷。
秦朝的商鞅,也是严刑峻法,虽然使秦国迅速强大,可是得罪了不少秦朝贵族宗室,对平民也是残酷。秦王一死,新的秦王就立刻将商鞅处以极刑,以平宗室贵族之愤,可是新王依然沿用商鞅的政策,使秦国全民成为战争机器利出一孔,成为六国最能打的国家。
这段历史,唐朝读书人不知道么?知道,但依然有一大批人选择做酷吏,成为走狗。这是喜欢走捷径的人常见做法,你可能并未犯法,然而如果不愿付出努力积累实力,常想走这种捷径,那也许就不是捷径,是歧途。
在公司里,你会为了迎合上级,做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违法的事儿么?为了得到提拔得到更多利益,有人会。但事发,十个上级十个都抽身不知,你不用想别的。不靠实力靠谄媚的员工只有两个用处,一让领导舒心,二不正当的事就得替罪羊干,不折损大将不心疼,这才是上位者的真正心理。
再比如,追星,你会为了你喜欢的人,做缺德事儿么?我看不少人在做呢,被告的不少了,似乎还有人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被告,在网上谩骂造谣没事一般,但当你被告时,承担责任的依然是你,名誉受损的也是你自己,明星可没指使你,人家干净着呢,那你呢?
综上,无论你是正派人,还是自私的人,为了活的更安全长久,做事记得有底线,别干走狗的活儿。速成的路子多死路。
2、第二个场景,棺材铺。
画面显示棺材铺上有很多高秉烛复盘追查的线索资料。中国人自古至今都忌讳死人之地,无事绝不踏足,更不想进去,这大概是他敢如此写墙板上的原因吧。
接着,是高秉烛睡在棺材里,没有床的画面,暗示了此人百无禁忌,同时也是遭遇巨大打击后,性情变的乖张、不忌生死。睡棺材一幕,黄轩演出了这个感觉。
3.南市繁华与告密者
1)这是第3个场景,一派繁华下3组人精神紧绷。告密者父女惊恐,杀手杀气腾腾,追查者高秉烛严密监视跟踪。这段镜头和配乐都衬托出了这段情绪。
紧接着郡主出游到百里弘毅品评菜色,渲染出神都的繁华,这种前后对比,抓住了观众的情绪,一紧一松。尤其百里弘毅出场时,镜头拍出了背影气质高华之感,塑造了唐朝贵公子的风采。这一步一步的,走进了众多美女的心,哈哈!就是有一点,进店后最后定格在一个齐肩的特写镜头,那里拍的不好,角度没有拍出演员最迷人的一面,和前面完美背影的铺垫没搭上。剪辑要注意前后画面的衔接。
接着,是百里弘毅坐下,品评黑鱼这段内容,是老饕的台词,而且是一等老饕。真正的一等老饕不仅要懂得尝菜的滋味、做法、来历,还应懂得些药食同源的医理。否则什么都吃,吃出毛病,那就是蠢货了。爱吃和懂吃,这两个不是同一个等级的人。前者叫吃货,后者叫美食家。
从演技角度看,我个人喜欢王一博走进店里那段和品尝黑鱼那段,气质很好;另外,吃鱼时,那句“保证肉质的滑嫩”那里,眼神中把即将吃到自己说到的美味时的欣喜,拿捏的恰到好处,符合百里弘毅的人物设定,不浮夸。
我们来看下王一博处理人物的逻辑,前面整段他在介绍黑鱼吃法时,台词都没有情绪的起伏,可是在最后吃鱼时说肉质滑嫩那里,眼神里透着光,这个恰好是百里弘毅。
冷静的天才少年,不是那种一惊一乍的人;神都第一饕客,必然又是爱吃的。这种平静台词和最后放光的眼神,就是百里弘毅。后面品尝的姿态也符合贵公子的人设,所以这段表演我给牌尚可,眼神细节大加分。(这里怎么没有表情尚可牌呢?wb都有。。。)
个人认为,王一博演技中最好的地方就是眼神戏,他早期作品演技也是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可角色却不让人出戏,眼神戏功不可没,他常常有细致传神的一面,这很难得,也是我认可傅导评价他有天赋的原因。
2)镜头又转到紧张一面。杀手、不良人跟到当阳酒肆,告密者终于见到百里弘毅。这段对话告密者和百里弘毅演的都很好,告密者刚要说详情,杀手动手了,让想听秘密的观众听不着了!杀手此时直取面门,百里二郎泼汤救人,这泼汤神功是不是就是百里弘毅的必杀技了?我看着后面很像啊,一次比一次烫,还附带升级的!
告密者跑出酒肆,来到大街上,杀手组织开始在闹事杀人制造混乱,以掩盖真正要杀的人是告密者。内卫保护郡主,击杀凶徒。这段武打场景怎么说呢,请容许我挑点刺哈。
一个是剑,“保护郡主”声令一下,就清晰可见一堆内卫的剑一半涂红,太明显了,当然后期对剑做了点虚化处理,但前面还是让我看见了。。。另外,武思月的武打动作,有1处是飞身用膝盖击倒凶徒,真打架那里不会用膝盖的,直接伸脚更快更有效。这个设计估计是为了好看设计的,大概是没想到会遇到我这种细节控吐槽。
镜头切到高处的追查者不良人高秉烛,他在担忧下面的百姓,又在监视杀手。此处演出了他人物设定中既报仇心切,又心存良善的一面,加上开头睡棺材那幕,高秉烛的性格又展示了一面。
接着镜头切到百里弘毅这,之前二郎遇到杀手没有吓傻,反而及时泼汤救人,现在还紧追出来想找到保密者关心他们的安危,说明百里弘毅这个角色虽是木石之心,但不是大家以为的铁石心肠。木石正是古代建筑用料,符合百里家建筑世家的特性。所以,木石之心说白了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那种高智商理工大直男罢了,冷静,专注技术,不关心人情世故,有自己的爱好。区别就是百里弘毅还长的好看、有钱,气死人而已!
说回表演,这段二郎追人的时候表现的很好,但侍卫拖他走,他不想走时的表情,我觉得还欠火候。
然后镜头又切回了女主演武思月这里。凶徒要杀告密者时,武思月拯救了他们,但是你杀完人该立刻站起来,小姐姐却摆着pose说“快走”,就让我有点笑场了。然后就是武思月大段打戏,又出现1次前面提的飞身膝盖攻击。。。
后面官兵来了,凶徒咬衣服自尽,没用传统的毒药藏牙里自尽法倒是不错,就是几个群演那里演的让我又想乐了,杀手倒是演的很好看。我这一乐就瞎想,还真琢磨了一下,什么形态的毒药藏衣服上一咬即死呢?液体的不好藏,固态粉末缝衣服里咬半天不大容易即刻死,你们想想怎么藏比较好呢?其实以前那种牙里藏毒药我也觉得不保险,打斗间一不小心咬错了咋办?所以很想知道怎么藏毒的,有研究的人给我说说。
4.面见太子妃
奉御郎和武思月是女皇本家人,亲信,太子妃虽然地位尊崇,却也只是明面上的。所以太子妃的台词句句指责武家兄妹,却不见指责之词,一来说明了女皇当时何等威权,二来大家可以学学这贵人的说话之道,摆脱泼妇骂街的固有模式。
5.工地遇爹
百里弘毅下工地视察,一眼看出木料不对,说明该人物专业能力一流。不怕圣人怪罪工期延误,直说自己是最后一次来上班,以后的事他不管。这不仅符合他走直路,不管人情世故的人设,也是凭本事吃饭的人的底气吧。可是一遇老爹,那平静的面孔下就混入了不满与不耐,但王一博没用表情来叙述,直接用绕开老爹抬脚就走的行动表达这种情绪,再发尚可牌一枚。
6.大理寺内卫之争
1)史实:
抢夺犯人和尸体的设置是为了凸显官场之间的争斗,实际这种带手下抢人犯的事真实情况下不大会发生。高升是大理寺卿,唐代有九寺,大理寺就是其中之一,寺的长官称卿,所以大理寺的头儿,就是大理寺卿。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就是有名的“三司”,电视剧里应该听过三司会审,就说的这三司。大理寺负责查官员的罪行和京城徒刑以上案件,重大刑罚判了要再给刑部复查。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复核大理寺的审判,汇总全国案件,还负责全国大案要案。御史台负责监察,还可闻风奏事。
2)表演
这里不良人高秉烛以殓尸人身份出现,在大理寺收钱时,黄轩演的是傻乎乎乐呵呵的形象,我觉得这里演的不够好,角色揣摩过了。一堆人被杀,尸检累的半死,钱比平时多也不至于笑呵呵的。不过,后面高秉烛假扮春秋道的人,捅杀手3刀,变态笑合人物设定。
春秋道在现代应该是定性为邪教杀手组织,都是变态。这是黄轩用笑演绎的原因之一,二来怕是高秉烛也有泄愤的心。捅完转身走,回到高秉烛自己的角色里,表情转变。这一步一步,在等杀手临终陈述。
这里,在刻画高秉烛进一步人物形象。大胆、有智慧以及对人心的掌控很到位。正常人会想办法诱哄杀手说出实情,他却深知这帮人不畏死诱骗很难,所以装春秋道的同伴。同时他知道人以为自己要死前,会说最想说的话,非常了解人性。高秉烛此人出身不高,却如此厉害,了不得,目前看黄轩演出了这些。
接着是武思月和大理寺卿的对手戏,这里武思月的表情有点浮于表面,其实我整集对武思月印象最深的就是表情似乎只有一种,瞪大眼睛皱紧眉头,肢体比较刻意不够自然。表情这里如果放大屏观看就会特别明显,但如果是手机或者小屏观看,就还好。
我很喜欢宋茜小姐姐当年在热血街舞团里的表现,个人舞蹈实力很赞,我自己也会跳舞,所以对跳舞好的艺人印象都比较好。只是演戏的时候只能根据表演写个人看法,比较建议小姐姐找好一点的表演老师,训练下自己如何把表演由表入里。
7.二郎烹茶
1)隋唐茶文化科普
中国人秦汉时期就喝茶了,魏晋时期江南人也常喝,但北方人不喜,南北朝时期北方人还笑话南方人喝茶为水厄。那时,茶通常叫“荼*茗*苦菜”,到了唐中期才普遍叫茶的。在女皇孙子李隆基当政时,全国无论贵贱都普及喝茶了。而且那时人们开始大规模人工栽种茶树,茶具还有喝茶的讲究也多起来。茶税也是唐代重要的税收项目。当时茶叶还会出口塞外、西域,很受那边人喜欢。北方游牧民族喜欢把茶汁加到马奶里,这就是当时的奶茶。我虽然去过很多地方,可惜西北没敢一个人去,没喝过,有喝过的小姐姐可以留言说说味道。
喝茶涉及4样:茶叶、水、茶具、方法,我们可以看下唐朝时期这4样的情况。
首先是茶叶,唐代名茶繁多,以蒙顶、阳羡、湖州顾渚山的紫笋最为有名,是贡茶。由此可见,后世的名茶如龙井、碧螺春等在唐朝还没什么名气。
第二,水。有好水才能品出好味道,陆羽在茶经曾言:水以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不过这也要分地方,毕竟得看具体水土,后面他列举的名水也有不少井水雪水什么的)
还列举了近20个地方的水,基本分布在江南地区。陆羽是江南人,所以他对江南的茶叶和水比较熟知。还有其他辩水专家大体列举的名水和陆羽的差不多。可见,当时懂茶的人对水质很讲究,所以历史也有记载有唐朝贵族为了煎茶远处运水的事。
第三茶具。唐朝常用茶具有金、银、玉、琉璃、瓷。富贵人家用金银等名贵茶具是很常见的,普通人用瓷器。不过瓷器中的精品却是贵族用品,也是极受贵族欢迎的。同时,我个人以为最衬茶的,还是瓷器。
介绍几个唐朝精品瓷器:
1)秘色瓷,烧造极少的精美贡品,专供宫廷。这种瓷器式样属于越窑系的,但更清亮细薄。陕西法门寺有实物出土,有机会可以看看真品。
2)越瓷,越瓷属青瓷,质地清澈如冰,很是莹润,陆羽认为越瓷是宜茶上品。其实理由很简单,瓷色可以让茶色更好看,尤其这种类冰类玉的,看着就舒心。
3)邢瓷,色泽素白,似银似雪,也是精品瓷器。
最后,煎茶方法:我们来看下唐朝的茶道。唐朝是煎茶,所以非常讲究沸水的“汤候”。
煎水讲究三沸:
初沸,水上出现鱼目状水泡,这时加点盐;
二沸,就是边缘出现连珠状水泡,这时候呢就盛出一碗放着,然后用竹筴搅动釜里的水,再放一小勺茶末搅和,让水浮出“汤花”。
再把刚才盛出来那勺温度已经降低的水倒进去,减轻水沸的程度,浮出更多“汤花”。这就算煎好了,要立刻撤火,不能等水再滚沸,那就不好喝了。
煎好还得分茶,这个又有讲究了,煎茶大概用1升水,分茶基本是分五杯,多了少了味儿又不对了。这是煎茶的方法,晚唐还有点茶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茶叶碾成粉后调成膏状,再加沸水,加水时注意速度和落点。以上就是唐朝的茶道,看着是不是很有趣?
这好茶有了,还得有文化内涵和好环境衬托,这才叫品味,否则就是穷折腾。
唐朝盛行喝茶主要是文人雅士和僧人的功劳。比如茶神陆羽,著有《茶经》一书,流传千古。这些人对喝茶相关的都很讲究,让你看着就觉得有文化,好高雅。同时,茶文化还强调澄心静虑,所以备受贵族追捧。贵气可不是指珠光宝气,那叫爆发户,贵气一定要+文化,才有格调。
此外,饮茶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必然要舒适幽雅。百里二郎这别业,喝茶之处两侧有水,有灯,中间烹茶器具,再加上小点,很是清雅,是饕客贵公子的标配。
各位贵妇太太们可以在家试试煎茶,品品二郎在喝的茶是何种滋味。
8.殓尸房
此处高秉烛发现了死者伤口是仇人的兵器,用笑来演绎,我猜他是想用怒极反笑的方式来演,但老实讲,我初看的时候不是很能get到他想传达的情绪。先笑,笑完后是常规看到这种事的演法,让你知道这是怒极反笑,找到仇人线索了。只是,知道是知道,但表演给观众的感受是第一位的,我脑子知道他的意图,但是感受没跟上趟儿。也许可以处理的再细腻些,不留痕迹的让人带入最好。
9.兄妹对话
这段奉御郎还好,很自然,武思月的表演痕迹依然有点多,我看到的不是武思月,是有人在扮演武思月,嗯,所谓痕迹大体是这个感受。
10·酥酪店、羊汤馆
看这酥酪,很像现在的水果捞啊,哈哈!店老板演的很好,就一句台词儿,却让人印象深刻,演出了店主商人本色,甚好。百里弘毅从放蜂蜜到评论,一步一步都有逻辑。到后面被人拦下请他品鉴,他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想着羊汤,好似没听见那个人的邀请,自顾自的就走了,这也是符合不在意人情世故的角色形象。不过角色使然,这段表演合乎人物,但并不会让人觉得惊艳。
反倒是羊汤馆那里,王一博和黄轩的这场对手戏甚好!
高秉烛不动声色的说着要百里二郎尚可的羊汤,引对面的百里弘毅说话,紧接着说百里感兴趣的美食,随口编出对方没听过的食材描述,顺理成章的提到奁山。而百里弘毅身为天才百工,建筑小达人,自然说了对方最想提的奁山铜矿。紧接着高提到奁山到神都路途艰难,为后面的话铺路。百里弘毅也不傻,作为天才儿童,立刻敏锐的发现对方语言中多次提到奁山有蹊跷。
这是现代心理咨询师才会的谈话技巧。在心理咨询时,如果发现对方多次提起同一个词或者同一句话,那咨询师就要注意了,这个词和话对来咨询的人非常重要,需要探讨。而古代的百里弘毅能发现这点,可见是个非常敏锐的人。同时,当他发现对方特意要找自己时,表情发生了变化,警惕的情绪出现。
高秉烛,被发现了意图,不慌不忙气定神闲的顺着前面人从奁山到神都的不易,说小姑娘没体验繁华就被杀了,观察百里弘毅的表情。百里弘毅有惊讶有在意,轻微表情变化传递出来但不过分。这处不能大表情明显的演出惊和担心。因为面对不明身份的对手,聪明人都不该过多展露出自己当下的情绪,所以王一博此处的诠释是对的。他没有纠结情绪,而是紧接着问了关键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反盘问对方。
高秉烛这段台词显示他来之前是查过百里弘毅的,再通过推理回复百里,并未透漏出自己怎么知道告密者已死的底细。百里弘毅则是通过对方的话明确了对方当时也在场,继续问自己关心的问题。高秉烛不回答,凝视百里弘毅,百里目光炯炯的回凝。高秉烛看问不出什么,装无赖忘带钱了,贵公子表情有轻微的莞尔,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事儿,说我请,意图让他说出详情,高却出人意料说我们还会再见的,走了。
一般人大概这就要恼了,而百里公子一片平静,显示出了这个角色不同于常人的特点。常人情绪起伏明显,而百里弘毅这个角色是冷静、聪慧、高智商理工男,所以不恼反而琢磨面前这个人是谁,干什么的,怎么知道那些事的,通过刚刚的信息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后面随从来了,百里冷静的说人死了,立刻去大理寺。这段表演是有逻辑的。百里弘毅这个人就是不花时间在情绪上,而花时间在解决问题上的人物,所以这段戏是合理的人物反应。这场对手戏,黄轩演的精彩,王一博接的甚好!发甚好牌!
11.月华君来大理寺
镜头转到了月华君,武思月走进大理寺那几步依然刻意了,但是和裴亭长对话过招那里却好很多。还有查验尸体对照图的时候的表情刻意了,但和里面的皂隶对话时又好很多。后面盘问殓尸人和得知凶徒已死时,月华君和几个关键人物的表情特写也是到位的。
接着武思月对峙裴亭长,她的表情终于不再是开头打戏里瞪大眼睛皱眉头了。如果眼神能再锐利一点就更符合女内卫的飒气了。后面高秉烛承认自己杀人,此处月华君表情中带着审视对方的神态,这段不错。反而百里弘毅进场这段有待改进。
第一集结束。整体看来,剧情紧凑,服化背景运镜都好,制作精良。演员演技整体很不错,黄轩甚好,王一博尚可,宋茜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总的看,是部好剧,因为我看完第一集,会想接着往下看第二集。但那种迫切的停不下来,必须一口气全看完的感觉,我是从第3集开始的,本来我只打算一天看两集的。然而主演的精彩片段很多,各有不同集的高光瞬间,很值得追的一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