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 坚持依宪治国

2022-08-07 10:44 作者:讲历史的齐老师  | 我要投稿


图片导入 多媒体呈现

宪法是国之重器,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就必须坚持依宪治国,坚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决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大权威,积极推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权威。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坚持依宪治国》,继续了解宪法的内容,感受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情景导入 多媒体呈现

“依宪治国”的提法曾于2002年3月写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2012年纪念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大会上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也明确提及。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他表示,中共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这意味着,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中共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跨越。

材料说明宪法在国家治理和公民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必须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必须带头遵守宪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建设。我们今天继续了解和认识宪法,共同学习《坚持依宪治国》,进一步感受和体悟宪法的重要性。

案例导入 多媒体播放

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一处私房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因为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开发商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准则。宪法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内容,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坚持依宪治国》,继续认识和了解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你对国家知多少(教材P18)

【活动设计】

形式一: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分享达成共识,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邀请愿意分享的同学在全班展示分享,教师点拨指导。

(教师可以补充全国“两会”召开的图片,课上展示给学生)。

【思考问题】

作为中国公民,你对我们国家了解多少?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我们国家每年要召开两会,你知道两会的全称是什么吗?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教师总结】

①两会的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社会主义制度。③依法治国。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全民讨论宪法草案(教材P19)

【活动设计】

形式一:邀请一个学生朗读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请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后点拨指导。

形式二:学生自主阅读,引发学生思考并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教师点拨指导。

(教师可以补充《共同纲领》和前三部宪法的相关图片及产生时间,课上展示给学生)。

【思考问题】

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教师总结】

因为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活动三:阅读感悟~习近平谈宪法(教材P19)

【活动设计】

形式一: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材料后,引发学生思考感悟,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学生完成自主思考阅读感悟,教师点拨指导。

 活动四:相关链接~宪法序言的规定(教材P20)

【活动设计】

形式一: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引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邀请一位同学朗读,并引发思考,教师点拨指导。

 活动五:探究与分享~宪法的法律地位最高(教材P20~21)

【活动设计】

形式一:邀请六名学生分别扮演六部法律进行模仿朗读,引发学生思考后参与小组分享并讨论探究达成共识,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老师扮演朗读宪法,五个学习小组分别扮演朗读其余五部法律,引发思考参与小组交流分享,邀请学习小组代表展示分享,教师点拨指导。

(教师可补充其他五部法律文献图片,课堂向学生展示)

【思考问题】

(1)请将你所了解的一部法律的名称及其规定的主要内容填入下图适当位置。

(2)从这些法律的“对话”中,你能看出哪部法律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

【教师总结】

(1)教育法。我的任务是规范教育活动,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活动六:探究与分享~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教材P22)

【活动设计】

形式一:观察图表并略作思考后,邀请学生在课堂借助网络直接查找资料并填写表格,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观察图表略作思考后,教师直接呈现表格向学生展示相关材料,最后点拨指导。

【思考问题】

查阅我国选举法、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填写下表,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教师总结】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规定了选举权利和程序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留、逮捕的条件。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民法总则规定了物权、债权。刑法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受教育权利

教育法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活动七:阅读感悟~劳动教养制度(教材P22)

【活动设计】

形式一:师生一起朗读材料,引发思考后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学生自主朗读材料并略作思考后,教师点拨指导。

(教师可搜集一些劳动教养制度产生、废除的相关新闻图片,课上向学生展示)

 活动八:探究与分享~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教材P23)

【活动设计】

形式一:师生一起朗读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后参与小组分享并讨论探究达成共识,教师点拨指导。

形式二:请一位学生朗读材料,引发思考,邀请一位学生在班级分享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教师可补充宪法的相关条文,在课堂以幻灯片形式向学生呈现)

【思考问题】

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教师总结】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活动九:拓展空间~开展宪法诵读活动(教材P24)

【活动设计】

形式一:课前布置同学搜集部分宪法文本内容,在课堂确定一位或一组学生领读,其余学生神情饱满地大声朗读宪法内容,读完之后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师点拨小结。

形式二:课前让课代表借助本班电脑网络搜集部分宪法内容,制成幻灯片保存,在课堂由课代表领读、其余学生大声跟读相关内容,完成后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诵读感受,最后教师归纳小结。

【思考问题】

(1)开展宪法诵读活动。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诵读宪法的感受。

【教师总结】

(1)略。

(2)通过此次诵读活动,加强了宪法宣传教育、维护了宪法法律权威,增强了法律意识,使我充分了解了宪法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内涵。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在今天聚焦宪法,更应该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积极地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及行为,利用宪法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知识点一:根本的活动准则

资源典例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修正。宪法的修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宪法理论的发展完善。我国宪法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实践证明,宪法得到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宪法受到漠视甚至破坏,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遇挫折。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解读: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国家的根本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领导干部必须要增强宪法意识,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备用资源

1.中国共产党及民主党派章程列举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检察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

——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本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节选自《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

中国民主同盟的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按照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开展工作。

——节选自《中国民主同盟章程》

2.图片欣赏

知识点二:最高的法律效力

资源典例

1957年8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并颁布了《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成为中国劳教的主要依据。

1982年,国务院颁布《劳动教养试行办法》,更多人员被纳入劳教范畴。

2013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第九节第三十四条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决定》的发布标志着劳教制度在中国成为历史。

2013年12月28日闭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决定规定,劳教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劳教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废除劳动教养在法学界有极大的共识性,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废除劳动教养的八大理由:违反宪法;违反立法法规定的法律保留原则;违反正当法律程序;违反罪刑相当的要求,显失公平;严重侵犯公民权利;成为地方政府谋政绩与谋利的工具;成为不稳定的根源,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违反国际义务,有损国家形象。

解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宪法为统帅和核心,发挥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根本法的作用,坚持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备用资源

  1. 逻辑结构梳理


2.误区警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持不坚持宪法无所谓。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都应该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即使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也必须坚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既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要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知识点一:根本的活动准则

例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五四宪法”,再到“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和现行的“八二宪法”,我国共制定了四部宪法。但无论哪一部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始终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对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宪法是我国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B.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C.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也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

解析:D 本题考查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材料简述了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说明了宪法的重要性。分析可知,A、B、C三项对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的理解和认识是正确的,但都不符合题意要求;D项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错误,因为其他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选D。

 知识点二:最高的法律效力

例2 在学习《坚持依宪治国》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几位同学围绕“最高的法律效力”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

①小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②小丽: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③小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④小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解析:A 本题考查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分析可知,关于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认识和理解,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 坚持依宪治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