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土壤必须具备的6大因素!
土壤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你知道健康的土壤是什么样的吗?在计算每年的收益时,你可能会计算今年你在农资上投入了多少,但你不知道,只要我们有健康的土壤,我们就不用那么依赖农药化肥来管理农田了。如何才能知道土壤是否健康?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作物健康和作物产量密切相关,但在我国大部分农田中,有机质含量仅为0.7%-1.2%。数据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往往具有透水性好、供肥能力强、板结坚硬、盐碱化等特点。因此,补充土壤有机质是耕作管理的第一要务。
二.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的活性部分,通过自身生命过程中代谢活动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有机酸的分泌,促成大团粒结构的形成,最终形成真正的土壤。
在我们的农田里,微生物的作用尤为重要。杂草、农作物的枯叶、杂草的烂根、施入土壤的粪肥,都需要微生物分解,释放养分,形成腐殖质,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如今,农药和化肥被大量滥用。微生物还可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减少农业残留物的危害,帮助土壤恢复健康。
三.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
我们都知道一个理论,就是木桶效应,即木桶上最低的一块木板决定了木桶中水的体积。在我们的农业生产中也是如此,即作物产量是由养分含量最少决定的,即土壤中缺乏所需的养分,即使大量补充其他养分,也不会获得好的产量。
我们在农业生产中会发现,农作物不健康的时候,往往是因为缺少了其中的一种中量元素或者微量元素而导致的。当作物的所有元素都得到充分供应时,就会有健康的作物和高质量的水果。因此,不仅要给土壤提供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还要提供中、微量元素,这一点非常重要。
四.土壤pH值
不同的植物有自己喜欢的土壤。直接在北方种南方的作物,即使放在温室里提供同样的热量,如果土壤还在北方,也长不好。那是因为每种作物都有自己最喜欢的pH值。
在酸性土壤中,土壤中的磷酸易与铁、铝结合形成不溶物而被固定,影响作物对磷的吸收。在碱性土壤中,水溶性磷酸盐易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磷酸钙,降低肥效,固定铁、锌等元素,影响作物吸收。只有在合适的土壤pH值条件下,每种作物才能正常生长。
五.盐分
如果持续给土壤施用化肥,化肥的残留物会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盐碱化、板结。土壤中的盐分可以反映土壤中矿物元素的含量,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我们的土壤是否健康,是否适合种植农作物。土壤含盐量过高,轻的作物长势不好,重的作物会死亡。
六.有害物质
土壤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有益微生物和许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这些物质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势必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影响其生长。
重金属不仅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还会拮抗某些元素,影响植物对某些元素的吸收。如锌、镍、钴等元素可严重阻碍植物对磷的吸收,砷可影响植物对钾的吸收,砷可直接毒害根系,抑制其生长,甚至腐烂,会影响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阻碍水分运输,干扰酶促反应。
总之,判断土壤是否健康,要看有机质、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否充足,pH值是否合适,有无盐碱化,有无有害离子等等。对比这六个方面,创造健康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