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985/211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看完目标更坚定了!
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你最看重哪一方面?是大学的综合实力,还是师资力量?是学校的科研实力,还是学科专业?又或者是宿舍环境,食堂饭菜,以及男女生比例等生活化方面呢?
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所以在选择时的重点也各有不同,不过无论学生们怎么选择,在选择大学的时候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这份数据可关注着你将来的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很值得重视。
今天小编将从就业去向、就业行业、就业地域、就业单位四个方面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各大985/211院校的就业情况。
注:以下信息来源于各院校官网/官微内容节选,如有错漏,请以各院校官方数据为准。
北京大学
①北大校本部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就业去向排名前三的是:国内升学占比52.26%,就业占比26.04%,出国出境升学占比18.9%。
②本科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③就业地域分布
清华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就业去向排名前三的是:国内升学占比63.7%,就业占比21.5%,出国出境升学占比13%。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从单位所属行业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制造业,教育等。签约单位以企事业单位为主,其中民营企业占比43.4%。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广泛,超五成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占比排名前三的有:上海22.6%、广东18.3%、北京16.1%。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根据签三方就业人数的统计,接收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较多的单位主要分布在:
- 信息通讯和互联网领域,如华为、腾讯、美团等;
- 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
- 装备制造业、能源业领域,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等;
- 金融业领域,如中金公司、中信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
- 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如浙江省选调生、四川省选调生、山东省选调生、重庆市选调生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含出国、出境、第二学士学位)总计 2354 人,其中国内升学(含第二学士学位)总计2105 人,出国、出境留学总计 249 人。整体国内升学率为 62.30%,整体出国、出境率为 7.37%,整体升学率为 69.67%。
北航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2020、2021 年因疫情影响,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意愿有所降低,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后留学。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和单位性质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9.70%)、教育(25.66%)、制造业(12.91%)。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设计单位一直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民营企业(39.50%)、国有企业(21.93%)、高等教育单位(21.62%)。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从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北京(61.13%,含灵活就业 47.27%)、上海(6.40%)和广东(5.12%)。
从近几年的就业地域分布看,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分布越来越广泛,北京依然是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就业地域。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看,毕业生也广泛分布在其他国家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外,信息、金融、通信、汽车等诸多行业的知名企业都对北航毕业生有很高的认可度。
北京理工大学
①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
本科毕业生整体深造率为64.31%,其中国内深造率53.54%,出国(境)深造率10.77%。国内深造排名前五的高校分别为: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北京理工大学在北京高校毕业生竞争力排名中位置靠前。2021届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占直接就业人数的比例为65.87%。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年接收毕业生排名前30的单位中,主要为航天、航空、兵器、电子、船舶、金融、信息通信、装备制造、科研设计、互联网等重要领域的顶尖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中国农业大学2021届本科生就业结构:国内深造46.18%,出国(境)13.54%;就业34.49%。
毕业生国内升学主要集中在“双一流”高校和一流科研院所,其中 82.67% 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09% 进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其中38.27%毕业生选择京内就业,京外就业地区中山东省占比最高(13.19%)。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 届毕业生 74% 从事的工作与农业及相关产业密切相关。从中国农业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看,前三位分别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就业重点企业如下:
天津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其中,超过五成的本科生毕业选择继续深造。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本科生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相对集中于房地产、建筑、工程建设行业。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除天津外,学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城市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其他相对集中的城市还有石家庄、成都、南京、武汉、西安和广州。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南开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 届本科毕业生 1632 人选择境内升学,占本科生毕业人数的43.14%。493 人选择境外升学,占本科生毕业人数的13.03%;
2021 届毕业生境内升学流向集中在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 清华大学等院校。具体情况见下表: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国有企业(19.80%)、民营企业(18.73%)以及机关(16.84%)。本科生主要就业单位为民营企业(33.65%)、国有企业(20.91%)和三资企业(19.03%)。
2021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为教育(22.6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9.34%),金融业 (10.9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9.58%)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38%)。
2021 届毕业生中有 1938 人到重点行业及重点领域就业,占签约就业人数的 50.64%。重点行业主要分布在:金融行业、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公共管理与服务行业、医药卫生行业、科技服务行业等。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2021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为天津市、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河北省、河南省、 四川省。
大连理工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 6044 人中,男生 4087 人、女生 1957 人。毕业去向 为工作 1815 人;升学 3192 人,其中国内 2657 人、出国(境)535 人, 如图所示。
国内升学中,本科生 94.34%、研究生 97.25%进入“一流大学” 建设高校及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深造;出国(境)606 人,主要去向为英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东北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校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为 47.4%,其中境内升学占 42.6%,较上届提高 2.3%,出国(境)留学占 4.8%。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我校 2021 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占总体的73.4%。从不同学历层次上看,本科生到企业的就业比例高于研究生,而研究生到“事业单位”“政府机构/行政机关/军队”的就业比例明显高于本科生。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科学研究、公共管理、教育、金融、建筑和电力供应等行业,占总体的 90.1%。其中,毕业生去往制造业、信息传输领域就业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 25.7%和 21.1%。
从学历特点上看,除制造业和信息传输领域外,本科生去往建筑业就业比例相对较高,研究生去往科学研究、公共管理和教育领域就业比例相对较高。
③就业地域分布
前往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相对较高。毕业生就业比例较高的前十位省份(直辖市)依次为辽宁、北京、广东、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河北、陕西及天津,占总体的 78.8%。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复旦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截至 2021 年 10 月 31 日,复旦大学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08%。
- 本科生96.25%,
- 硕士98.94%,
- 博士98.96%。
与上届相比:
- 国内升学同学继续增加,其中保研、考研均明显增加。
- 境外留学持续减少。
- 深造人数增加,深造率略降。
- 灵活就业率继续保持低位,
- 待就业同学略增加。
受疫情影响不大,就业率基本持平。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其中本科生就业行业: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主要到上海、广东、浙江、北京、江苏就业。其中留沪就业比例较上届增长。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 61.34% 的 2021 届毕业生在各类企业 就业(其中,国有企业占 15.28%,三资企业占 18.98%,其他企业占 27.08%);
- 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 14.71%;
- 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党政机关、中初等教育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 21.66%。
其中,2021 届毕业生中超过 3760 人次报名参加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选调生及党政储备人才项目招录,263 人完成签约派遣(较上届233人增加)。
毕业生就业人数 20 人以上的单位,不包括进入医院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培生。
同济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截止 2021 年 11 月 30 日,同济大学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7.00%,
- 其中,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9.19%,
- 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3.90%。
毕业去向分布如下: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本科生主要就业行业:
硕士主要就业行业:
③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 届毕业去向为派遣、合同就业、定向委培和国家地方项目的毕业生共计 4870 名。
就业单位如下:
其中,赴 2021 财富世界 500 强单位就业的人数总计1134 人,占 2021 届就业毕业生人数的 21.18%。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届本科生以继续深造和单位就业为主,继续深造比例为70.29%(其中国内深造47.89%,出国(境)深造22.40%),单位就业比例为20.11%。
②毕业生单位性质
③就业地域分布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截至2021年8月31日,学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51%
- 本科生97.23%,
- 研究生97.80%。其中硕士98.03%;博士94.97%。
签约就业共3016人,就业签约率为71.40%。
其中,本科生签约率为78.66%;硕士63.48%;博士70.44%。
注:
- 本表本科生国内升学1432人,其中读研791人,二学位641人。
- 协议就业率,硕士较上届增加,博士略降。研究生留京落户较本科生容易。
- 灵活就业率(其他形式就业+自由职业),硕士、博士均略增。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864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含律师事务所)389人,金融业191人,教育行业152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4人。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在北京地区就业的人数最多,占落实单位总数的 51.71%。(比例较上届略增)
京外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广东省(6.40%)、上海市(4.77%)、浙江省(3.80%)、江苏省(3.32%)就业。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毕业生落实单位2077人。
到机关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最多,有873人,占全部落实单位总数的42.03%;其次是到企业的毕业生,有807人,占全部落实单位总数的38.85%。
中国传媒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截至 2021 年 8 月 31 日,2021 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5.00%。
- 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5.72%,
- 硕士83.92%,
- 博士79.71%。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主要在北京(57.04%)就业,其次主要流向东部地区(24.55%)。
主要就业城市: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共有 174 人赴西部、基层就业。
其中,基层就业 50 人,西部就业 135 人。
本科毕业生中,29 人赴西部基层就业;硕士132 人、博士13 人赴西部基层就业。
江南大学
①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就业地域分布
③就业行业分布
④就业单位
中山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
②就业地域分布
③就业行业分布
④就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