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斩首”血案——移民为何会导致国家危机
据美联社18日报道,当地时间16日下午5时左右,巴黎47岁的中学历史和地理教师塞缪尔·帕蒂照常下班回家,却不知自己已身处险境。
18岁的凶徒阿卜杜勒拉赫·安佐罗夫怀揣一柄35厘米长的利刃,在他任教的学校之外已经守候多时。
在向多名学生确认了目标身份后,凶手一路尾随落单的帕蒂,后在巴黎西北部市郊将其斩首。
事后在推特上拍照炫耀:“异教徒首领马克龙听着,我已经处死了一条敢于轻视侮蔑先知的疯狗。”

数分钟后,安佐罗夫在行凶现场附近被警察包围。
警方多次要求他放下武器,但都遭到拒绝,而他高声呼喊着宗教口号,还用手中的枪来攻击警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凶手带着武器逃窜到了邻村,最终警察因为他拒绝放下武器开枪射击,把凶手击毙。
后经证实,他所携带的“枪支”只是一支玩具气枪。在他的手机里,警方还发现了一份文本,宣称对帕蒂之死负责。

巴黎警方迅速立案调查,截至18日共收押11名嫌疑人,其中包括凶犯的5名亲属。
这起残忍的“斩首”事件,点燃了法国人的怒火。18日下午,数万人在巴黎、里昂、图卢兹、马赛等城市聚集,在巴黎共和国广场,人们高喊“言论自由、教学自由”,并高唱马赛曲。
一幅漫画引发的血案
10月5日,帕蒂给学生上了一节关于言论自由的课,并展示了《查理周刊》里的穆罕默德漫画。
10月8日,因为穆罕默德漫画遭到一些学生家长的抗议和投诉,还有一名学生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帕蒂对“先知”不敬的视频,并称老师为“暴徒”,在平台上披露了老师的姓名和地址。

不久后帕蒂在社交媒体上收到了死亡威胁。
10月12日,警察局也收到这位“发布视频”家长的指控,并约谈了帕蒂。
帕蒂向警察描述了整个过程:课堂上展示了穆罕默德的漫画,并建议不想参加这堂课的学生离开。
鉴于针对他的指控,帕蒂决定反诉该名家长,不是针对暴力或威胁,而是针对他诽谤的指控。
英国《泰晤士报》认为,涉事家长在网络上的“仇恨宣传”,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斩首惨案。警方也认为,凶手杀害帕蒂是受到了视频内容的煽动。
世俗主义
在共和广场上,有人手持《查理周刊》封面,有人举着写有“我是塞缪尔·帕蒂”的牌子。还有一群少数族裔打出“我是穆斯林,我反对暴力,我支持言论自由”的口号。

在现场,人群提到最多的是:我到这里是为维护共和国的精神——世俗主义。
1905年,法国正式立法确定了政教分离原则,走向世俗主义道路。
2010年,法国参议院通过了“禁止任何人在公共场所蒙面”的条款,引发了讨论。支持者认为条款是为了保证公共安全,而反对者坚持条款侵犯了公民,尤其是穆斯林的宗教自由,是歧视。
实际上,按照政教分离法,“歧视”是不成立的。因为世俗主义是一视同仁的去宗教化。穆斯林不能在公共场合戴头巾的同时,天主教、基督徒也不能戴宗教首饰。
虽然很多西方国家都走世俗主义路线,但政府官员可以公开表达自己对宗教的看法,法国却不行。
政教分离看似侵犯了民众权益,但其实给予了人们更多的自由,毕竟,任何人都不必在公共场合被迫遭受其他信仰的“洗礼”。
这不是伊斯兰
极端思想在部分穆斯林团体中滋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世俗主义。
马克龙“发现”了其中的隐患。
来自外国的势力为极端主义和屡禁不止的恐怖袭击开了后门。——马克龙
10月2日,他更是揭露了解决”伊斯兰分裂主义“问题的详细计划。

消息一出,批评声接踵而至。
通过国家干预宗教的方式保护世俗主义,本身就违反了世俗主义规定。如果马克龙是认真的,那么他的提议必须同样对天主教、犹太教等实施。
——欧洲大学学院教授、宗教学者奥利维尔·罗伊
不少穆斯林民众认为,马克龙的倡议将“极端分子”、“分裂分子”、与伊斯兰教列为一类,是赤裸裸的歧视。
有人指出,马克龙的提议很可能只是为了明年选举,摆出针对伊斯兰和移民的强硬姿态,以便从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手里瓜分选票。

马克龙回应
10月16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往受害者工作的学校,就分裂主义发表了演讲。
今天,我们的一位同胞被谋杀竟然是因为他在教书,因为他向学生们倡导言论自由,信仰自由。
他说,这次袭击的目的就是要使法国变得分裂,因为这是极端主义者想要看到的结果。

俄外交官回应
路透社称,凶手安佐罗夫的身份为车臣难民,这个人群在法国的规模约为6.7万。
由于语言不通、翻译短缺,“车臣社区”在法国情报部门几乎如同“透明一样的存在”。
这起案件与俄罗斯无关,因为此人在过去12年里一直居住在法国。他与俄罗斯大使馆没有联系。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出生在哪里,而是他何时以及为什么会接受恐怖主义意识形态。
——俄罗斯驻法国大使馆发言人谢尔盖·帕里诺夫
车臣行政长官卡德罗夫表示,车臣人民与法国发生谋杀教师事件无关。
我谴责这一恐怖行为,并对死者的亲戚和朋友表示慰问。我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我同时敦促不要激怒信徒,不要伤害他们的宗教感情。
——卡德罗夫
值得注意的是,在帕蒂被“斩首”不到一个月前,一名来自巴基斯坦的男子用刀袭击了两名正在抽烟的人,而地点就是《查理周刊》2015年遇袭的办公室外。
《查理周刊》恐袭案
五年前,也就是2015年,巴黎市区先后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法国政府出动数支反恐特勤队以及直升机、军用装甲车、坦克等展开全城追捕,一时间巴黎街道小巷、高速公路、厂区超市里子弹横飞,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地警匪枪战,犹如战争爆发。

而起因正是《查理周刊》恐袭案。
2015年1月7日,因刊登涉嫌侮辱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两名蒙面武装分子闯入《查理周刊》编辑部,携带AK-47和火箭弹发射器,对杂志社员工和随后赶到的警察开火。
事件造成了包括《查理周刊》主编、4名著名漫画家、1名经济学家以及2名警察在内的12人死亡,另有11人受伤。

新闻画面中恐怖分子向一名倒地受伤的警员近距离补枪,引起了世界舆论一片哗然,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基地组织或ISIS恐怖组织的斩首习惯。

事发后,ISIS宣布对此负责。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世界对《查理周刊》的声援,“我是查理”成了当时的流行语。
《查理周刊》搬离该址,在巴黎的另一处地方重新开业,但由于安全原因,该地址一直被保密。
随心所欲
《查理周刊》是法国著名的左翼讽刺杂志,以华丽的封面、煽动性标题为特点。
其前身是创办于1960年的《切腹》杂志,擅长以讽刺的手法报道新闻。
1970年因讽刺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之死被禁后,杂志社员工创办了《查理周刊》
强烈的反宗教态度是《查理周刊》的一大特色。

《查理周刊》跟伊斯兰极端势力结怨,是从2006年转载了被指亵渎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时开始的。
2011年,《查理周刊》又在封面刊登嘲笑伊斯兰法典的漫画,当天夜里,编辑部遭到燃烧弹袭击,所幸没有伤亡。
2012年,《查理周刊》又因为讽刺漫画同时惹怒了犹太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共同的愤怒。
我不怕报复,我没有妻小,无车无债,虽然这听起来有点浮夸,但我宁愿理直气壮地站着死去,也不要跪着苟活。——杂志主编沙布
《查理周刊》的批判精神,风格上延续了法国一项悠久的新闻传统——政治讽刺。这一传统将左翼激进主义与挑衅性的谩骂相结合。这个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讽刺的对象往往是王室,而今天讽刺的对象则是宗教先知、政客、财阀等。
回顾《查理周刊》的历史,从批评总统到亵渎神灵,虽然有时让读者觉得非常痛快,但也经常触碰到普通人情感的底线。
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后,周刊把他的白骨形象放在封面上,配文“MJ终于变白了”。意大利发生大地震,夺取了数百人的生命,但周刊却用“千层面”来嘲讽意大利尸体成堆。
迟来的审判
5年后的9月,巴黎特别重罪法庭开庭审理这起恐袭案,由于行凶者已在追捕中被打死,14名为恐袭提供帮助的人成了被告。
审判原本定在今年春天,由于新冠的原因推迟至今,并将持续到11月10日。
为期两个月的诉讼过程将会全程拍摄,但并不会公开直播。
开庭的前一天,《查理周刊》再次刊发讽刺穆罕默德的漫画,并称要将嘲讽进行到底。

随着庭审的开始,法国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分歧也在加剧,有人将血案归结于杂志太过出格的恶搞,但更多人认为,任何一种正统宗教都不会鼓励信徒以随意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对待“冒犯”,毕竟漫画从来没有杀过一个人。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为何移民会导致欧洲恐怖主义盛行。
欧盟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减缓,被美国打岔,被德国绑架等原因,欧盟已经退化成一个各国权力分赃的机构,领导们开会才是权力核心,而部长要听首脑的、小国要受大国的影响,最终变成了一个大国操控下的机构。
欧洲的大国就两个——法德,一个是明面上的老大,一个是实际上的老大。
德国通过不断输出资本,成功地把中东欧弱小国家打造成了经济殖民地,比如波兰发电在一定程度上都被德国控制(闪击波兰)。
但是,小国反过来也能拖大国的后腿。
应对公共灾害,强有力的政府是最有效的,比如中国。但是欧洲不一样,各个国家内部共识都分裂,削弱了政府在灾难面前的作用。比如新冠,欧洲很难采取统一行动,导致疫情难以控制。
在经济上,疫情狠狠地锤了欧盟的经济,但这已经是欧洲一体化能拿得出手的最好成绩了。
在政治上,2010年以后,德国开始拥抱难民,但这些难民要去德国要途径很多国家,人数过多,增加了社会融入的难度,导致欧洲开始右化,各国的右翼势力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也就有了我们前面说的马克龙抢选票。
欧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发声筒,大国的声音就是欧盟的声音,法国作为欧盟明面上的老大,与移民的矛盾必然会外溢,进而影响其他小国的国家安全。
法国
在疫情以前,法国爆发了多次黄背心运动,公务员在处理这些运动上已经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最后运动被另一场反退休金改革运动给代替了。
疫情导致了法国两个月的封城,5月才逐步解封,结果4个月后黄背心再次出现。
法国作为发达国家,医疗资源是非常发达的,但是病例太多,整套系统已经达到了运行极限,政府还要扩招2000人才能勉强维持。
所以法国根本没有额外的公共资源再去应对更高烈度的社会运动。
且,国内普遍开始质疑政府的能力。法国的经济不增长,由于过多的社会运功和过于落后的社会管理模式导致开支巨大。
其实,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欧美各国只要有主观意愿,那么都有很强的移民同化能力,但是短时间内的难民大量涌入,甚至连基础设施都可能跟不上。
人口瞬间增加,可警察、医生、老师、居住空间等能瞬间增加吗?甚至老师能瞬间-1。
即使是本族,无法使用的公共服务就会让百姓怨声载道,更何况这多出来的是外族,百姓的情感上肯定会受刺激。
如何不激起民愤?成了摆在马克龙面前的问题。
只能打民族主义的牌了。
移民很难融入这个群体,导致很难就业,收入无法保障,长期处于社会的底层,更容易受到极端思想的煽动,产生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没有人会不想待在家乡的,是西方国家打断了中东国家的现代化,世俗强人和进步力量被扼杀,民众只能投靠宗教力量求自保。
欧洲的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危机、极右翼崛起、公共服务欠缺、财政紧张、种族冲突在这些年里正日渐加深整个社会的偏见、鼓吹暴力。

目前法国是欧洲拥有最大穆斯林人口的国家,多达500万穆斯林生活在法国,而且伊斯兰教也成为了法国的第二大宗教。

近代以后欧洲成为世俗化程度很高的社会,如何缓解宗教矛盾,已经成了这个国家一个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有一个人把解决方案从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也就是推动现代化,让现代化普惠所有人,人民吃饱穿暖后,宗教就会回到它原本的位置上去。对受到了极端主义洗脑的青年进行现代化改造,而不是去“多元化”。
经济下行,就会导致右化,而且法国的右化已经加快。
法国的选择,欧盟的选择,必然会影响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我们期待一个更好的未来!
从集体记忆角度看,人们需要一场审判,以确认那一系列事件已是过去时,然后理性看待伊斯兰教,让社会继续前进。——法国社会学家罗姆·特鲁克

此为非专业专栏
参考: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0_10_19_568531.shtml
https://www.sohu.com/a/421067417_767131
https://news.sina.com.cn/w/2020-10-18/doc-iiznctkc6174005.s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726146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672417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620382
http://world.163.com/15/0108/09/AFE77U7600014OQQ.html#p=AFE6FV5300AO000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i4y1L7gd
环球人物第429期:《查理周刊》恐袭案,五年后成“鬼魂审判”
vista看天下:中学教师遭当街斩首,法国核心精神再受重创
百度百科
维基百科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
别忘了点赞、投币、收藏、关注

加入本群,有多种学习资料、软件等,人才也多,说话又好听,哇,我超喜欢这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