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同读红楼梦|11 红楼梦存在很多逾制古怪之处,这为隐喻设下了标识

2023-03-27 07:35 作者:同读红楼梦  | 我要投稿


秦可卿的故事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曹雪芹想要使闺阁昭传,想让后世发现这本书的秘密,必然会为这些隐寓设计记号和标识,不然从这么厚的一本书里,要找到隐藏的故事谈何容易。

这些谬误不合情理的地方,其实是曹雪芹故意埋下的隐寓提示,好引起人们注意到作者的言外之意。

要找到隐藏的故事,也需要从这些不合理的谬误入手。

第十三回宝玉梦见秦可卿去世,书中写道:

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袭人等慌慌忙忙上来搊扶,问是怎么样,又要回贾母来请大夫。宝玉笑道:"不用忙,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

第三十一回袭人被宝玉踢了一脚

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 “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

秦可卿去世时,凤姐梦到,宝玉也梦到了,他的心痛的像是被刀子割了一样,哇的一下奔出一口血。

袭人后来被宝玉踹了一脚,当晚间也吐了一口血,而少年吐血对于袭人可不是什么小事,在第十三回处理的却是轻描淡写。难道袭人不该赶紧重视起来请医问药,细心呵护嘛?宝玉的血可不是吐出来的,而是奔出来的,要比袭人吐的血还多,为什么贤惠的袭人此时不来关照一下,宝玉刚吐过血又郑重其事拜别贾母,大晚上顶着寒风去祭奠秦可卿。

看的出宝玉对秦可卿的死十分伤心。但事实是这样的嘛?宝玉的伤心来的快,去的更快。宝玉并没有因为秦可卿的死就沉浸在伤心中,后来见到秦钟,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该玩玩,该闹闹,对人家二丫头眉来眼去,又在铁槛寺调戏智能儿。

这种悲喜交加的故事情节,前后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也让人摸不准作者对秦可卿,对宝玉对智能儿对秦钟,究竟是什么态度。

秦可卿的身份在书中十分可疑,她是秦业抱养来的孩子,只因和贾家旧有些瓜葛就嫁给了贾蓉。

在古时那个门第观念极强的社会,他们的身份地位悬殊太大了,这种安排显然是不合理的,甭说古代,就是现在也不太可能,这是不符合实情,不合情理的。

而作者在第一回大段论述了对这种忽离忽遇,不合常理故事的反感。而这本书中却存在很多这样的桥段,让人不禁怀疑作者究竟是何意图?还是连他也不能免俗,写出这样不大合情理的故事。

秦钟一家其实并不富裕,连入家塾的贽见礼,都要东拼西凑,秦业好歹也是个官,秦钟死前还想着父亲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那么秦业在秦钟入学时所表现出来的艰窘,就更不合理了。

而秦钟秦业去世后,只来了一批要分绝户财的亲戚,可想秦业一家也并没有多大的权势。秦可卿这种家境嫁入宁国府,做了长孙媳妇,是很不合理的。

她在宁国府备受尊宠,房间奢靡豪华,书中对于秦可卿的为人极尽溢美之词。秦可卿是警幻仙姑之妹,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林黛玉,更兼钗黛二人之美。

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秦可卿既孝顺大方,又慈爱友善。

贾母说: “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平和,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尤氏说: “她这为人行事,哪个亲戚,哪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她”。贾珍说: “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掌房内绝灭无人了”。

第二十九回张道士要给宝玉说媒,贾母道: “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很多人觉得贾母的态度也说明,荣宁两府里只要模样性格合适,门第就不考虑了。其实这只是嘴上说说罢了,张道士还说这女子人长的不错聪明智慧家境也般配,贾母为什么就不考虑了呢?

但还是要求着张道士帮着找找,其实双方也是心知肚明的,只是贾母不愿意罢了,或者在考虑中,多留几个备选对象;难道这就是不在意家境的表现嘛?

就像薛姨妈,为了薛蟠的婚事左挑右挑筛选了半年,最终选中和他们家一样的京中富商的女儿,但她嘴上却说怕薛蟠耽误了邢岫烟。

而贾珍在秦可卿葬礼上的表现更是荒诞,我们或许可以解释为,贾珍因为对秦可卿之死有愧,不惜倾其所有,来补偿这个最为心爱的儿媳,这样的解释说得通却不合理。

贾珍的性格品性,还没到那个地步,宁府中的丫鬟妻妾不少,他也不是一个专情的人,秦可卿没了再找其他人就是了,他还没到那么荒唐昏聩的地步。

而京中的四王八公,王孙公子,来了这么多人,贾珍这么悲伤,这不明摆了出丑嘛?而贾珍真的会为秦可卿倾其所有置办丧礼嘛?秦可卿在贾珍眼里有那么重要嘛?

贾珍真的是这么糊涂,毫不避讳不加掩饰要为亲儿媳,置办这么一场不合规制的葬礼?这些都是十分奇怪,且不合情理的地方。

在秦可卿葬礼上,贾珍的表现就是个工具人,他的存在完全是为了隐寓而故意表现的那么荒谬怪诞,贾蓉就像个隐形人,尤氏直接气的胃病发作。

张太医看病时一会左一会右,一会上一会下。凤姐协理宁国府时按次排班,分工细致。曹雪芹不厌其烦的赘述写了许多琐碎事情,对于没有耐心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估计许多人都简略一看,看的糊里糊涂昏昏欲睡,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看了半天不知道看了什么,又累又没有趣味。

作者也是惜墨之人,为何费时费力写出这样的故事来?

脂批中说一语不可少,难道作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可以删减的吗?

出殡有什么好写的?可曹雪芹偏偏耗费很多功夫气力,去描述这一场闹哄哄乱腾腾的场景,费时费力还不讨好。

秦可卿的葬礼信息要素纷乱如麻,角色塑造鲜明,事情多而具体互不冲犯,对于创作者的文字把控能力要求非常高,花费的精力更是难以想象。

其实这才是曹雪芹的智慧所在,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曹雪芹指东打西,一通不着边际的赘述,谁还有心思去想他背面隐含的东西?

那些专抠人文字毛病的文字狱卒,哪还有心思去研究里面的深意,曹雪芹这是想累死逗蜂轩里的马蜂啊,这就是所谓的疲敌累敌之术。所以看《红楼梦》不仅能学到文化知识,还能学到兵法。

在电影《倚天屠龙记》里面有这么一段,赵敏率人打上武当山,提出张无忌不得使用《乾坤大挪移》和《九阳神功》。

张三丰于是教张无忌太极武功对付玄冥二老,可张无忌越学越记不住,最后把学到的太极剑法忘了个精光,张三丰却开心不已,放心的让张无忌去对付玄冥二老,结果把他们打的落花流水。

曹雪芹这种创作思想,也体现了这种把有形化无形的太极精神,无招胜有招,只用意念来迎接敌人的招式,让人无法琢磨到他的创作意图,无为有处有还无,当你觉得应该存在隐寓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当你觉得不存在的时候,总有一些奇怪之处引人生疑,这其实是一种障眼法迷魂阵。

虽然这几回内容看似很枯燥无聊,但其实是故事中最难写的部分。曹雪芹善于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通过日常琐事来展现一个人的特色,寥寥几语就勾勒出一个人的神态,一句话就把人的一生概括完毕,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他在创作《红楼梦》时,不断删改,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如何写?是心中有数有所取舍的。

了解了曹雪芹的创作手法,通过分析书里的创作结构和作者的创作动机,注意到书中隐喻的提示,就可以找到这些储存信息的小方格。

《红楼梦》不像西方的油画,而更像是一幅泼墨山水画,意境深远气象恢宏,里面的世界那么美,令人见之忘俗。《红楼梦》优秀之处,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清的,这需要自己去体会去品读,每个人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

秦可卿亡故一回,描写之具体,叙述之详细,结构之精巧,耗费了极大的心血写成,对于惜字如金的曹公来言,这么写自然是令有深意的。

秦可卿是警幻仙姑的妹妹,在仙界地位很高。警幻仙姑的名字也大有深意,警“幻”的名字,也是要人注意到这个幻字,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意秦可卿的身份。

秦可卿所用的棺木是万年不坏的樯木,贾政说: “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 。薛蟠说这‘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

我认为这个坏了事的‘义忠老千岁’,或许说的就是企图政变的多尔衮。

记得和贾琏私定盟约的多姑娘嘛,多姑娘在书中淫乱不堪,具有很强的贬义色彩,而这位多姑娘就有暗暗讽刺多尔衮的意思。

其原因是多尔衮对华夏文明的摧残,清军入关之后,他对南明对起义军进行残暴镇压,施行剃发易俗圈地围猎,投人法等一系列的残酷措施,堪称冷血屠夫。他把汉人当做奴隶一样对待,若他篡位成功,华夏文明危矣。

顺治七年正值壮年的多尔衮突然病死,死的很是蹊跷。他死后被顺治夺去了封号,掘其墓,焚其尸。在顺治看来他似乎并不怎么忠义,在曹雪芹生活的那个年代,多尔衮的声誉是很差的,汉人骂他,满人也骂他企图篡权窃国。

多尔衮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得到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乾隆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清军入关他当立首功。作为胜利者,可以有很多方式方法去治理国家,而多尔衮的方法太残忍冷酷,他反对推行汉字汉文化,把汉人当作奴隶一般对待。

为了那些在剃发易俗中不甘受辱,屈死的同胞们,为了那些保留民族忠魂誓死反抗的民族英雄。

曹雪芹对他的愤恨是可以理解的。时过境迁,多尔衮以功高盖世定鼎中原,为国家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得到后世的称赞。然而在多尔衮残酷镇压政策下惨死的百姓,和无数屈死的仁人志士永远不能被遗忘。

历史虽然是成王败寇,但曹雪芹也希望通过这本书,重新让人们找到对民族和国家的忠诚之心。

曹雪芹看似反清,实则反对的是残忍无情的统治者,实则反对的是腐朽专制的封建制度,实则反对泯灭人性的礼教制度。

宁荣两家是同根同源,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曹雪芹显然没有反满的思想,也没有挑起民族矛盾的想法,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有许多悲惨的故事发生,曹雪芹把矛头指向了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无论明朝还是清朝他都是一个态度。

曹雪芹是皇家包衣出身,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想呢,这是因为曹家和李家的覆灭和新旧政权间的政治斗争有关,这间接导致他的家人朋友遭受冤屈惨死。

《红楼梦》隐藏的真事就与此有关。如果人们接受不了他悼念崇祯皇帝,就不可能和他站在一起,也就不可能找到他要隐藏的故事,更不会理解他为什么有这么多眼泪要流。

君王的一道圣令背后,就是千千万万个血泪故事,而曹雪芹的故事是那么动情唯美,感人至深,书中有他从前生活的影子,书中的角色是根据作者从前一起生活的原型人物加工而成的,所以才呈现出这么真实自然的世界。曹雪芹以天才般的智慧,将这些真实的故事,自然不着痕迹的融入书中。

对于隐寓的故事我们也应该一分为二的看,秦可卿的身份虽然隐寓了崇祯皇帝,但她更代表了那些柔弱善良,备受压迫欺凌的弱女子。

这也包含了曹雪芹对封建礼教文化的批判和痛恨。他这么隐喻也是为受到男权压迫的弱势群体发声。


同读红楼梦|11 红楼梦存在很多逾制古怪之处,这为隐喻设下了标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