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SA北京站8月评级赛后自我小结
例行总结下:
1、体能:对我这样四十多岁年龄偏大的选手而言,体能是个很大的问题,毕竟岁月不饶人,跟20多岁的年轻人比体力很难,所以体能的分配很重要。不少选手选择了就近住宾馆,这样可以节省不少路上奔波的体力消耗。我并没有这么做,这样两天早起加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对精力有影响,而且早晨只吃了点面包片,所以两天的上午状态都不算好。周五晚上睡得比较晚,第二天练习会状态不佳,难免又多跑了几次,加上天气炎热,又加剧了体力消耗,总体一天下来比较疲劳,对周日的正赛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现在在控车中加入了更多的身体主动性,这对体能要求更高了,反正全力跑完两轮斗牛后就觉得相当累,出很多汗。所以后续要事先做好更妥善的体能分配策略,并在日常中加强专门的体能练习。
2、车辆:本次最大的问题就是离合器问题,周三更换了新离合器片后,换挡就感觉相当涩,离合线调了很多次都调不好,练习会时就觉得摘空挡很困难,不得不直接熄火再摘空挡。390原厂齿比一档极速51断油,在本次大直线比较多的情况下,只用一档就比较吃亏,练习图A会有三次断油。对比下Z400,一档断油71公里左右,差距比较大。本次也想挑2档跑,但非常涩的脚感让我直接放弃了。有人说换了离合器片后要机油泡一段时间才能顺滑,希望如此吧。离合器的结合点也与原来不同,适应了两天也没有完全习惯,突然结合的话车会抖一下,右定圆的时候尤其明显,练习会摔两次,正赛第一轮摔车都是右定圆,斗牛第二轮最后的右定圆也是,都有心理阴影了。另外过来观战的李哥说我的坐垫要调一下,否则屁股容易往前滑,而且我比较习惯身体向前,对回转有一定的干扰。
3、路线:仔细看了自己的视频和高手的视频,感觉自己的路线还是偏大,一休泡沫基本回转都是贴桩走,但我明显绕得路线较大,多次积累后时间差距就可观了。我赛后试着用无离合跑法跑了几次计时图,感觉回转用无离合路线更小更顺,自己练了一个多月无离合,对身体主动性和离合深度改善较大,但还没有在与离合使用时机的把握上做到融会贯通,接下来还得继续强化练习。
4、身体:李哥跟我说身体要往后坐一点,更直立一些,减少对前轮的干扰,多靠身体和后轮去转向,减少对刹车的使用。感觉说的很有道理,回头继续专门练习。
先想到这些,以后有新想法再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