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闭症康复中心:自闭症家庭干预,这件事情千万不要忘了做~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自闭症康复中心介绍,如今,越来越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家庭干预的重要性,但一到真正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让家长们束手无策。
事实上,家庭干预也有着一套系统的方法,方法的先后顺序、应用的场景等都会影响到干预效果,而当家长们沉浸于各种各样的干预方法时,往往会忽略一件重要的事情——没去了解孩子当前的能力水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孤独症(自闭症)干预也是如此,倘若没有对孩子当前的能力进行客观的判断,不了解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不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是否与想要他学会的教学内容匹配,那就犹如盲人摸象,结果可想而知。
今天,老师就跟大家分析不同的情况下孩子所处的能力水平,从而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提升家庭干预效果。
一、孩子学习了吗?
我们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学习新的内容都需要反复不断,这是所有学习开始的一步。举例来说,我们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是通过大量的背诵和记忆才能记住单词。
家长应根据孩子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内容,确定教学的方法,设计大量的练习。(有些孩子不需要大量的泛化练习,有些却需要设计严谨的泛化练习)例如,孩子学习物品命名,可能一个星期就通过了,但是如果没有大量的泛化练习,习得的命名也可能不稳固,或者遗忘。
二、孩子应用了吗?
1、学习内容的应用性
孩子学习的内容如果生活中能经常用到,那么就有很多自然场景能够得到练习。
例如,当我们学习了apple是苹果,但是生活中家里不吃苹果,或者很少吃,那么学了,没有复习(应用)的机会,就很容易忘。
2、要懂得创造机会
因此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将学会的技能应用出来,从而巩固和维持学到的知识。例如,孩子学习了数学,知道10以内的数字,家长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做一些事,比如“拿2个勺子”、“买5个苹果”等,让孩子巩固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也让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活用了。
三、孩子是否记得学过的技能?
1、有些技能获得就是获得了
比如:骑自行车、游泳等。在做这类型的活动时,如果孩子配合度不高,家长应该考虑原因可能是强化物效力不足、孩子依赖家长的辅助等,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2、有些技能不用就会忘,但再次捡起来比最开始学习时会快些。
3、但也有些技能不用忘记了,再次学习就像没学过一样。
4、孩子遗忘学过的内容,一般出现都是孩子能力与学习内容不匹配,导致死记硬背,之后忘记。比如:
孩子认人、认物不容易记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发现孩子认人、认物有困难时,没有总结更多的信息,比如爷爷有白头发、妈妈穿了花裙子等。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一方面要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另一方面需要帮助孩子,教会他学习策略,例如关注到其他的元素,从而提升学习的成功率。
四、孩子学习到的技能是用在这个场景吗?
1、请大家思考:
学生在学校学会了命名不同的玩具图片,那么这意味着回到家他看到真实玩具就能命名吗?
学生在学校学会看到师和同学时跟他打招呼,那么这意味着在校区楼下、电梯间等看到陌生孩子也能打招呼吗?
学生在学校学会看到别的同学在玩自己想玩的玩具能够等待,那么这意味着在游乐场他看到别人在玩自己喜欢的秋千也能够等待吗?
2、大家可能会发现孩子在机构干预和其他环境的行为有较大不同
同时,孩子在一个场景学习到一个技能,但是他不一定在其他场景应用出来。因为场景不同,场景中的其他元素也随之变化了。技能在A场合学会,能够运用,并不代表孩子能够立刻把技能带到新的场合。
如果家长面临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和机构老师沟通,在不同的场合增加适当的泛化训练,相应的训练家长应该如何进行,有什么样的注意事项等。比如,学会在不同场合能够跟人打招呼等,同时注意前提是向认识的或者熟悉的人打招呼,而不是随意什么人都打招呼。
[部分图文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