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关东剑术流派传播形态的研究·之一》·日本古武道文献分享第28期

本系列将会每期挑选可以公开利用的与日本古武道相关的文献,进行译介或直接分享,有时我也会发表一些评论。当然,主要是根据我的口味和能力挑选,也欢迎同好们推荐或直接向我分享。鉴于我目前非常渣的日语水平和有限的时间,挑选的内容和更新的顺序并不一定会是整本书或整份文献,更新时间也将非常随缘,请慎点关注。当然,佛系粉丝大欢迎。
敬请日语大佬和武道大佬指正!
希望觉得本系列还不错的朋友多加转发推荐!
谢谢!

往期请戳这里: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17471

欢迎喜欢日系剑术的朋友加QQ群717859201。
本群讨论导向主要是与日本古流武器术、剑道、单刀苗刀等有关的历史文化主题,技术方面仅提倡轻度覆盖。 当然,想比较深入交流技术问题的朋友,非常欢迎直接来武汉青剑馆·古武道研修会当面聊,或者也许哪天我会出现在你的城市也说不定呢?我的联系方式在末尾哦~

《幕末关东剑术流派传播形态的研究》有独立成文的两篇,这是其一,这篇主要基于数据提出了较为整体的假说。这里预告下第二篇,差不多是以直心影流为例子做案例分析,敬请期待!
为了方便阅读,我把部分原文文末的注释放到了段落中,另外注明出处的注释直接略去了。如果对文中某内容感兴趣,想知道出处的话,可以留言问我。

《福岛大学教育学部论集》第61号,1996年12月
《武道学研究》1996年29巻Supplement号p.72
幕末关东剑术流派传播形态的研究·之一
中村民雄
一、前言
1、问题之所在
1700年代开始至1800年代,关东地区勃兴起的剑术新流派,取代了至此以打形为中心的剑术流派,催生出着用防具①、用竹刀打击的竹刀剑术,并出现了所谓打入稽古法(打ち込み稽古法)的新稽古法。并且,这些竹刀打击剑术,使得他流试合成为可能,从而跨越了流派的壁垒,使以往的剑术竞技化、运动化了。
注①:防具这一词语,进入明治时期后开始用protector进行翻译。江户时代则有“道具”、“具足”、“竹具足”等称呼。不过,本论文将现在意义上的“面、小手、胴”等道具齐备的称为“防具”,在不论哪一部分欠缺的场合下,将称呼当时的名称。
然而,虽然一句以往之剑术的竞技化、运动化这样说着,但其实其中有很多迂回曲折,没有解明的问题也多如山积。
例如,什么时候、是谁、因为什么样的理由,开始使用防具的呢?并且,由于使用了防具,至此为止的形的打击技术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技法的体系又是怎么改变的呢?还有,打击部位向面、小手、胴、突刺的集中又是何故?此外,如防具的形态和机能、因流派不同的差异等等,仍然还剩有很多未解明的部分。
关于他流试合也是,什么时候、哪些流派开始的、又是怎么样推广开来的呢?当时的约束事(rule)是什么样的内容?又,使之成为可能的地域或者藩的经济的、社会的状况是怎样的?进一步的,作为催生出进行他流试合的新流派之原动力的社会构造的变化等,此类必须实证地解明的问题亦多如山积。
解明这样的课题,在对古来之剑术的竞技化、运动化的过程进行实证的同时,也确认了在此被选择了的竞技化、运动化的方向性,对今日剑道的方向性也起着规定性的作用。另外,在向世界各国的推广上,剑道选择了以不同于柔道的形式去普及,那么为了对相对剑道来说非常重要的“独特性是什么”及“所谓一本的价值何在”有充分自觉,则看清剑道的原点是非常有意义的。
2、先行的研究及问题点
关于竹刀打击剑术的产生及传播之过程的研究,这里对从形剑术到竹刀剑术、再到近代的竞技化之剑道的一直以来的流派史研究进行简明的介绍。稽古形态的变化及竹刀、防具的产生,也是流派史研究中有必要处理的内容。
作为这方面研究之先驱的,有山田次郎吉《日本剑道史》(东京商科大学剑道部,1925年)和下川潮《剑道之发达》(大日本武德会本部,1925年)。
山田的著作,是从其自身继承直心影流的立场出发,以江户时代蔚为隆盛的流派及其传承者的事迹为中心而写作的流派史研究。下川的著作,则是从刀剑的操法及其教习法出发,对剑道的发展过程作通史性的解明。两书所展示的视角,在之后,前者由堀正平《大日本剑道史》(剑道书刊行会,1934年)继承,并由绵谷雪、山田忠史《增补大改订武艺流派大事典》(东京京コピイ出版部,1978年)以流派系谱最终结实;后者则由富永坚吾《剑道五百年史》(百泉书房,1972年)集大成,视为剑道之通史、发展史之完成。
此外,集中于个别的流派或者特定的地域的流派史研究,在他们著述以降有很多出版。还有以剑客、剑豪的传记为中心的流派史研究也有很多出版的。
然而,关于下川在前述书(按:《剑道之发达》)中已经指出的“教习法的变迁”和“武者修行”以及他流试合的问题,在之后并没有得到什么大的成果。不过,自渡边一郎《幕末关东剑术英名录之研究》(渡边书店,1967年)公刊以来,他的学生们从所谓“剑道的技术史”的视点出发,近年来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
例如,榎本钟司从幕府讲武所的剑术教育的研究开始着手,把记载了武术家姓名的《姓名录》和《英名录》,作为了解剑术流派之传播及推广状况的线索进行分析,从而对1800年代前半期的竹刀打击剑术的状况及他流试合的模样进行研究。还有近年来,对“作为武士所修行的武术,在其他系统的传承”,即所谓“农民武术”加入民俗学的手法进行研究,也是日渐被广泛关心的对象。
还有,和田哲也对在岩国藩传承的片山流的传书进行了精细的分析,从而对武者修行、访问修行的方法,以及他流试合解禁以来岩国藩的事例进行研究。这几年,又从对在阿波吉野川流域推广了的武田家关口流的调查出发,解明了以私塾形态存在的武艺教育的实态,并对此中所谓“取立制度”,乃是采取了一种具有宗家制度之特性的经营形态的事项,进行了实证。
另外还有长尾进的研究,从对《英名录》的分析等出发,对近世剑术的试合形式寄以关心,并似乎在将来会将剑术的rule史纳入视野进行研究。又,也有从神职人员和讲道等民众之宗教性的联系出发,对武术的传播过程进行探讨的数马广二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对剑术的试合形态进行研究的村山勤治的论文等。
如上所述,仅笔者所知的也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存在,对1700年代后半开始至1800年代前半的竹刀打击剑术的实际状况,渐次明了起来。然而,至此为止的先行研究的成果,由于也有史料的制约,集中在1800年前后。如下所述,关于下川所指出的、从形剑术开始向竹刀打击剑术变化的转换点,及其向其他流派推广的1700年代的模样,正是处于必须从此发掘史料、进行更深入研究的状况。
关于竹刀和面、笼手、胴等稽古道具,是什么时候开始制作使用的,直心影流的说法是:山田平左卫门光德(号一风斋)感慨于仅仅拘泥于形稽古的形式,则气势缺位。因此草创了即使全气势倾注进行打入稽古,也没有危险之虞的防具。至其子长沼四郎左卫门国乡的时代即正德年间(按:1711-1716年),臻于完善。从而依此制作使用,开创了全气势倾注地打入稽古。此即竹刀打入稽古之始。一刀流的说法是:至宝历年间(按:1751-1764年),一刀流中兴之祖中西忠藏(字子武),感慨于当时剑道的弊风,于是模拟甲胄、穿着现今仍在使用的面、甲手、胴等,开创了持竹刀进行打入稽古的方法,此即竹刀稽古之滥觞。
3、本论稿的课题
这里关于本论稿,是从下川指出的内容而生起念头,提出更早采用竹刀打击剑术的流派也相应的更早开始扩张教学路径、在更广大地域得到扩张这一假说;并采取对那些作为竹刀打击剑术、在更广大地域扩张了的流派进行确认出发,进行验证的方法。另外,如前所述,下川已经指出,完成了面、笼手、胴并开始进行打入稽古的直心影流,是在江户扩大了势力并向全国推广的流派。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将视野置于以江户为中心的关东地区。
不过在这一场合,仍存在以下问题:从什么时间点的教学路径来看待竹刀打击剑术之流派的推广呢?关于这个问题,将把视点放置于明治20年代(按:1887-1897年)后半的转换期来考察:到了明治20年代后半期,开始脱出流派的框架——柔道的话则讲道馆流、剑道的话则警视流(警视厅)、之后有所谓武德会流(大日本武德会),开始有冠以超越了流派壁垒之组织名的人出现。
因此本论稿,是作为研究在关东地方广为传播的竹刀打击剑术流派之传播形态的序章,也是处于如下验证作业中的一环:即为了考察这些流派扩张、维持了多大的势力分布,并向近代之竞技化的剑道进行了蜕变。进一步的,接着有如下考虑:这一验证的结果,可以根据筑起这样庞大之势力的剑术流派是如何使之成为可能的,来解明以往之剑术的竞技化、运动化的过程,及其传播的过程。
另外,由于在关东地方推广的剑术流派中,有把柔术与作为表艺的剑术同时传承的流派,也有对到底属于哪边无法区分的流派,因此在论述其传播形态时,必要时也会相应地包含柔术在内。
二、至明治20年代为止残留的剑术流派之势力分布
幕末在关东地方推广流行起来的剑术新流派,其影响力持续维持至明治20年代。之后,在超越流派的框架、促成近代之剑道的过程中,也是人才辈出,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在这里,将从探究明治20年代关东地方剑术流派的势力分布、明确哪些流派是作为有力流派保持着其势力、提出为了考察其传播形态的作业假说(序章),作为开始。
首先,为了考察至明治20年代为止持续维持着势力的剑术流派(柔术也包含在内)的势力分布,从当时发行的几种武术家的“名鉴”着手是很好的方法。其中,配合考察《皇国八州武术姓名记》(新井朝定编刊,1887年)、《皇国武术英名录·全五册》(新井朝定编刊,1888年)、《日本武术名鉴》(平井温良编刊,1893年)三件,当时在关东地方势力扩张的流派名和人物名基本都可以被网罗。除此以外,没有见到对幕末至明治20年代的剑术分布状况所知甚好的史料,仅通过“击剑会番付”可得片段的认知。
关于这些,此处将通过分析1887年印行的《皇国八州武术姓名记》(以下称《姓名记》),来探究什么样的流派持续维持了势力,作为作业的开始。这里最先举出的《姓名记》,目前为止所知的,同一名称的印刷物有三种存在,从印刷的体裁和所记载流派名、人物名的状态来看,有一种是后来加以修正并印刷的。资料1是笔者所藏之物,是后来加以修正并印行版本的原版。原版也好后来再版也好,都省去了东京府。其理由现正在调查中,因此另择机书之。
并且,比对原版和再版的《姓名记》,减去了天自流53名、直心影流47名、奥山念流33名、念流26名、甲源一刀流22名;相对的,则增加了神道无念流206名、霞新流47名。也就是说,占全体四分之一的400余姓名有所替换,并且所揭载的段也全部是新的段。为何会进行如此大幅的替换呢?可能是调查的途中对《姓名记》的揭载有中断,也可能是对住所等的确认并不充分,等等理由吧。
接着,表2整理了编辑者和发行者相同的《皇国武术英名录·全五册》(以下称《英名录》)所记载的剑术(包含柔术)流派名。这一《英名录》,是在《姓名记》印行之后,以册子形式印刷调整,追加了约900名的名录。因此,姓名在两方出现是当然的,所记载的流派名也基本上没有变化。只是表1中写为柳刚无刀流的流派名,在表2中变为了柳刚流兼无刀流以及柳刚无刀流两个流派名。这样分开后的结果是排序下降,荒木流和霞新流代替进入了前十。不过,其进入了上位30杰的流派名,在表1中都记载了,从这一点来看可以得知《英名录》是以《姓名记》为基础所作的。

表1注
*本一览表,是根据新井朝定所编《皇国八州武术姓名记》(自刊,1887年)所制。此外,这一印制的名鉴,有笔者及光田福一氏之所藏,和渡边一郎氏之所藏。后者的是后来再版的。这里是根据笔者之所藏制成的一览表。
*再版印刷的,全体的人数是1970名,减少了7人。不过表的左侧一半揭载的流派名,完全是重合的。
*像奥山念流这样,剑术和柔术两种都兼修的流派,根据各人,有只学剑术、或只学柔术这样的情况。这里全部只做同一流派名的人数的计算。
*心影流、直神影流、直心阴流等全部算作直心影流。同时,镜心明知流算作镜新明智流、甲原一刀流算作甲源一刀流、天念理心流算作天然理心流。只有甲流一刀流保持原样。
*柳刚无刀流,应是柳刚流与无刀流合流而来,因此这里算作一个流派。但是,柳刚流兼无刀流仍保持原样。
*天神真杨流,其印刷全部用的“扬”字,因此保持写为天神真扬流。
*诗文剑(刀)以下,虽然不是流派名,但人名及住所等明确记录了的,全部计算入人数。

表2注
*本一览表,是根据新井朝定所编、光田福一氏所藏本《皇国武术英名录·全5册》(自刊,1888年)制成。
*表中印有*号的流派名,明显应是误排字,但此处仍作为一流派揭载之。

表3注
*本一览表,与《皇国武术英名录》的出版年份相符合,是根据明治21年(1888)4月公布的“市制、町村制”实施以前的“郡区制”,进行地域区分的。另外,府县名方面,也如同这之后的郡区制变化那样,是昭和18年(1943)实施东京都制以前的府县名。
除此之外,人数较少的很少听到的流派如神道一心流、天平流、荒木无梦流、直心神影流、二刀神传无刀流、心明当神流、两段新流、天辰一刀流等也列出了。不过,明显被认为是误排字的流派名前加了*号。
表3显示了《英名录》所记载的主要流派(10个流派)的地域分布。最多名字被记载的神道无念流和直心影流,在关东一带广为分布。另外,可以看到北辰一刀流也有比较广范围的分布。不过,仔细考察的话,可以得知,直心影流由于其宗家长沼家是沼田藩剑术师范家的关系,在上野国(现群马县)也有分布,而神道无念流和北辰一刀流在该国则就没有分布。
次多的柳刚流和天自流,从武藏国北足立郡(现埼玉县南部)周边开始至下野、常陆、下总的利根川流域这一地区中,广为分布。这两个流派,似乎是和利根川水系的经济有很深的关系的。反观其在上野国和相模国(现神奈川县)就没有分布。这证明它们是在水运发达的地区广布的流派。
与之相反,荒木流和霞新流等,在上野国以外基本没有分布,可知是地域性较强的流派。还有甲源一刀流和真之真石川流等,也是以武藏国的北部地区(现埼玉县北部)为基盘的地域性较强的流派。还有,念流虽然是根植于马庭(现群马县多胡郡吉井町)的地域性较强的流派,但也以四分占一的态势在向武藏国的北部地区扩张教学。
另外,之前提到的神道无念流和北辰一刀流,没有能在上野国扩张教学,应该也是因为在当地的流派势力强大吧。关于这一方面,文政7年(1824)北辰一刀流的千叶周作在欲向高崎伊香保神社(按:位于群马县)进行奉纳的时候,招来了与当地有力流派——念流之间的一触即发的事态,结果千叶最后放弃了进行奉纳的念头。由于曾有这一事件,其影响似乎也延及以后。
再考察其他表3没有记载的、排在11位以下的流派的地域分布之特征,则奥山念流集中在武藏国贺美郡(现埼玉县本庄市)、柳刚流兼无刀流和柳刚无刀流共同集中在武藏国北足立郡(现埼玉县川口市、浦和市、大宫市等南部地区)。像这样集中在一郡的流派,其他还有:武藏国南埼玉郡(现埼玉县岩槻市、八潮市、越谷市、莲田市、久喜市、春日部市)的田宫流、下总国香取郡(现千叶县木更津市)的不二心流、下野国上都贺郡(现栃木县鹿沼市、日光市)的心明当流、常陆国筑波郡(现茨城县筑波市)的水府流等等。
另外,像念流那样,在一国内分布比较广泛、同时在他国也开有别的场地的分布方式的,还有气乐流、起倒流、真之神道流等流派。气乐流在上野国一带推广的同时,也在向武藏国北部地区的幡罗郡、榛泽郡(熊谷市、深谷市)扩张教学。起倒流在武藏国北部地区推广的同时,也在向上野国邑乐郡(现群马县馆林市)延长扩张。还有真之神道流,是在上野国绿野郡(现群马县藤冈市、高崎市)为中心的地区推广的同时,在武藏国贺美郡(现埼玉县本庄市)还有别的道场。
与之对照的可以看到,小野派一刀流、镜心明智流、一刀流等,则是和直心影流、北辰一刀流一样,有在比较广的地域分散的倾向。
这一现象表明,在江户极为隆盛后、再逐渐推广开来的流派,和地域性很强的地方上的流派,推广的方式是不同的。另外,即便在江户极为隆盛的流派,也有原本就是产生于江户的流派,和原本是地方上的、为了扩张教学而来到江户并取得成功、再推广开来的流派的区别;而且,地域性很强的地方上的流派中,也分为为了扩张教学而在他国谋求立足、并推广开的流派,和与之不同的、只在当地实施教学的流派。有这4种类型。对此姑且可以称为,1类是直心影流型、2类是神道无念流型、3类是念流型、4类是霞新流型。对是否可以这样来说进行实证,正是与本论稿的流派传播形态之研究的主题息息相关的。
另外,此《英名录》中东京府(现东京都)在住的剑术家(包括柔术家在内)极端之少。关于这一点,就像其编者自身说的那样,是预定“后篇在明治二十二岁三月中上梓”的,意图是把东京府和补充部分作为后篇来编集的。但是,这一意图最终没有达成完了。
因此,作为对此进行补完的,以东京在住者为中心而整理的《日本武术名鉴》(以下称为《武术名鉴》),虽然编辑者不同,但属于不得不填补这一空缺的状况。
表4、5是将《武术名鉴》所揭载的剑术和柔术流派名进行一览化的结果。此《武术名鉴》,因为是向东京集结的武术家的名鉴,因此也是搜集了当时活跃流派的武术家的名鉴。所以,与表6所示的出身各府县的人数比相比较的话,有大幅的不同。还可以看到,如此众多的武术家是为了求得一职而集中在东京。②
注②: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的武术家,只凭借自己的能力就能就职的,只有警视厅的武术世話掛是唯一的方法。明治10年代开始至20年代,是如此这般之武术家的就职活动活跃的时期。
以剑术为例,处于向竞技化了的剑道过渡时期的明治20年代,对于多数剑术家来说是就职形势非常严峻的时代,基本到只有警视厅是唯一开放的门户的程度。所以,有实力的剑术家为了求职大多集中在东京,考虑一有机会的话就去警视厅奉职。表7就是列出了如此这般的、有实力的剑术家的等级别名簿,他们在警视厅的剑术世话挂(按:警视厅的剑术指导机构)、或作为助教而奉职。如此严格的事实,可以看出聚集在警视厅的剑术家的实力也是相当高的。
这一等级别名簿,是以明治18年(1885)、警视厅为了评测剑术家的实力而作为标准采用的“级”制度为基准,依之得以升级之人在明治21年(1888)左右的名簿。与之后向“段”制度转变时的比较表对照来看的话,那么当时的二级相当于七、八段,三级相当于五、六段,四级相当于二、三、四段。③这一事实也表明,这里揭载的人是具备相当的实力,大多在各警察署的剑术世话挂任职的人。而且,这些人既操练着要担当下一代的新人,同时也是剑术在向竞技化的剑道蜕变的过渡期中,起着支撑作用的人群。从这一意义来看,那么这一名簿所记载的这些人,在彼此交欢的同时超越了流派之间的巨大壁垒,是建造了近代化的剑道的技法及技法体系之基础的人,这样讲绝非过言。
注③:大日本武德会采用的是剑术称“级”、柔术称“段”的二元本位。将此统一为一元本位的“段”制度,是大正6年(1917)3月的事情。
此外,表7的流派名,和《武术名鉴》剑术家的栏目相比较的话,是写出了他们的流派名的。这两种史料,由于年代上隔开了数年,途中有死亡的、决定归国在本国警察署就职的、求得其他职务而离开东京的等等,这些都没有记载。如果是这样的人的话,流派名一栏就是空的。有流派名的人,如果是在《武术名鉴》里也有记载的人,那么其中多数人在名鉴(按:指表7名鉴)里级别排在上位。再把这些人的流派以势力图来考察,占压倒性多数的是直心影流的38名;其次是镜心明智流的16名;以下按顺序是,北辰一刀流的15名、一刀流的14名、神道无念流的13名、小野派一刀流的12名、田宫流的11名、浅山一传流的7名、心形刀流的6名、立身流的5名。也就是说,可以看出以江户作为基盘而极为隆盛的流派,在警视厅也继续保持了它们的势力,仍然是有力流派。
这一情况也说明,如表4也显示的那样,剑术方面,直心影流可称为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一带之一大势力;一刀流和北辰一刀流、小野派一刀流等也如同表4所示,可知是以东京为基盘的有力流派;还可知镜心明智流也是以东京为势力中心的流派;对照前文中的表1、2可以看到,在关东一带堪称一大势力的神道无念流,在东京依然保持了其较大势力。而堪称警视厅较大势力的流派,和多数集中在东京的流派基本是一致的,这些有力流派可谓是处在向近代之剑道过渡时期的剑术的支柱。

表4注
*表4-6是根据平井温良所编《日本武术名鉴》(明治26年11月)作成。
另外,表4、5所揭载的剑术、柔术家,其出身府县载于表6。不过,其现住所的话,剑术家方面,东京府内在住的有579名(79%)、东京府外在住的126名(17%)、不明的28名(4%)。可知是集合了东京在住的或者在东京知名的剑术家的。而柔术家的情况也是,东京府内在住者558名(89%)、东京府外在住者53名(8%)、不明者16名(3%)。这一时期,如此众多的武术家在东京集中,是因为强烈期望能在警视厅奉职。
*关于直心影流,以下全部包括在内:直神影流、直真影流、心影流、神影流、真影流;神道无念流包括:神刀无念流、无念流;镜心明智流包括:镜新明智流、镜心明知流;心形刀流包括:心行刀流、真形刀流、真行刀流;浅山一传流包括:浅山流、一传流;圣德太子流包括太子流;无外流包括无涯流;甲源一刀流包括:甲原一刀流、甲元一刀流。
*中天派一刀流,应是中也派一刀流之误。

表5注
*扬心流、天神真扬流的“扬”字从原文;竹内三刀流包含在竹内三统流内;另外,北辰流应是北辰馆之误。


表7注
*本一览表,是将木下寿德《剑法至极详传》(武道奖励会,1913年)中揭载的警视厅当时(明治21年)实施“级”制度时的等级姓名,与平井温良所编《日本武术名鉴》(自刊,1893年)对照所制。对《日本武术名鉴》中所揭载之事项记上了流派名。
并且,由于这本《武术名鉴》左半部分是“柔术”,所以也来看下柔术流派的特征。柔术的话,前述的《姓名录》和《英名录》中名字没有出现的扬心流,在此名鉴中排在东京的第一位。关于这一点,不清楚扬心流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没有在之前的两本书中被揭载出来。另外,神道北总流和关口流、关口新新流还有竹内流等所谓关西系的流派有很多出现,说明和剑术一样,柔术家们也为了求职而聚集在东京。还有,在前述的表1、2中没有看到的现象是,剑术也好柔术也好,都可见到新鲜的所谓“警视流”④的流派名。这是聚集在警视厅的武术家不冠以个别流派名的称呼方式,是这一时期独特的现象。称呼为“讲道馆柔道”的名字也是,是柔道草创期的现象,正式称呼是“日本传讲道馆柔道”⑤。可以看出,如此这般的明治20年代后半期,剑术也好柔术也好,都超越了流派的壁垒,在向流派统合型的近代之武道蜕变进化,技法本身和技法的统一也在急速的前进。
注④:所谓警视流的称呼,是由于明治19年(1886)警视厅制定木太刀之形10本、立居合之形5本。柔术之形11本时,将此称为警视流木太刀之形、警视流立居合、警视流柔术之形而得来的流派名。
注⑤:讲道馆柔道,是明治15年(1882)嘉纳治五郎创设的,创设之初称为日本传讲道馆柔道。对此的略称变为“讲道馆柔道”,之后变为说柔道的话就是指讲道馆。
对此有进一步决定性影响的,是明治28年(1895)创立的大日本武德会(以下称为“武德会”)。武德会将各流派纷繁复杂的技法体系和教习法进行了统一,担当起了近代武道之统括团体的角色。明治39年(1906)武德会所进行的剑术和柔术的形的统一,就是其典型的事例。
三、结语
本论稿是以提出——为了解明以往之剑术的竞技化、运动化的过程及传播形态的——作业假说(序章)为目的所作。在此情况下,提出了更早采用竹刀打击剑术的流派也相应的更早开始扩张教学路径、在更广大地域得到扩张这一假说。并且为了对此进行验证,解明了处于向近代剑道过渡时期的明治20年代,在关东地方推广之流派的地域分布。
其结果是,流派的传播形态似乎有4种类型。对此进行实证则作为今后的课题浮现出来。这4中类型分别是:原本产生于江户并在当地扩张教学的流派;原本在地方,但在江户取得成功,并把江户作为基盘扩张教学的流派。这两种姑且可以称为直心影流型和神道无念流型。与之对照的,是地域性非常强的在各地的流派。有因为自己的主场很巩固,从而也向他国进行教学扩张的流派;也有只在当地传承的流派。这两种姑且称为念流型和霞新流型。
对这4种类型的传播形态进行实证,是这次新浮现出的课题。
(1996年10月25日受理)
(全文完)

武汉青剑馆•古武道研修会
东国传来古武道—神道梦想流
传承四百年仍具活力的日本综合武术流派
包含杖术、古流剑术、短杖术、锁镰术、十手术等多种武器技术
肉体特炼和精神求索的双重修验
并非纸上观览、而是置身其中的历史文化之旅
谱系明确、传承有序的师门武脉
在青剑馆古武道研修会,将可以从零基础开始,逐步深入学习持续四百年,包括了剑、杖、短杖等多种武器术的日本传统流派——神道梦想流,以及更多涉及日本刀的锻炼方法、体术原理、拔刀技巧、战斗意识等,并可在自由对抗中进行属于你自己的探索。
我们的练习时间及地点是:
每周四19:00-21:00 | 每周六14:00-16:30
武汉青剑馆·光谷馆(光谷时代广场负一层)
预约参观联系人:详情请加群529800886咨询


香取神道流真武馆·武汉分馆 | 案内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