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拾荒者》读书笔记
很早以前就想看这本书了,上次去逛物外书店,专门找了找,可惜没找到实体书,最终还是在kindle上看完了。
一直很喜欢胡歌,从仙剑奇侠传就开始了,到射雕英雄传,到仙三,到琅琊榜,觉得他是个很能静下来的人,这在浮躁的娱乐圈,显得格外珍贵。
拍摄射雕英雄传期间,胡歌意外出了车祸,右眼不确定以后还能不能看得到,这时候胡歌还在想他还能出演射雕英雄传中的什么角色,转而又想到实际的问题。
右撇子都是以右眼的视线为准,那些右手持枪的人不都是闭左眼来瞄准的吗?如今我只剩一只左眼了,是否要把自己训练成左撇子呢?
以前还真没注意这个细节,想到了看《花儿与少年》第三季的时候,井柏然他们需要给长颈鹿打麻醉剂,训练的时候,井柏然一枪都没打中,然后弹幕疯狂在刷“井柏然右手持枪,但闭的是右眼”,难怪一枪都没中,哈哈哈哈,还挺有意思的!
然后是,张冕,胡歌的助理,胡歌在“此刻,想起她”中写道:
在拥有的时候就懂得珍惜,就不会害怕失去。
若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就算不上真正拥有。
确实, 我们总想着,还有以后,但是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虽然经历了这样意外的变故,感觉老胡还是挺乐观幽默的,比如,因为朋友的一个偏方说每天吃猪蹄有益于疤痕愈合,老胡便自己去菜场选购猪蹄:
猪蹄分为两种--肥的是猪手,八块港币一斤;瘦的是猪脚,八块港币一只。我一般会买猪脚,猪手太肥,担心自己将来会有残杀同伴之嫌。
老胡的冷幽默,哈哈哈哈!
在《秋意浓》那一章,老胡说到:
生活也应该是秋的状态,不管之前怎么遭遇风吹雨打,到了这个时候,总要收获点东西,总会有果实的。
由此联想到最近的转岗,转岗已经四个月了,时常还是觉得没有掌握到新工作的诀窍,新的领导找我谈话说:“人和人之间的分水岭,就是在30到35岁之间,到了这个年龄,就应该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比别人厉害的地方”,但是,我常常好像感到一种无力,我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样,但是展现出来的又偏偏是这样。
在《应无所往》那一章,老胡说:
人的一生有时候在不经意间就从起点走到了终点,就如同我和爷爷的对话般简短而苍白。上天赋予每个人生命个体的时间非常有限,若我们不为自己的命运疾走,那生命的痕迹就显得太短浅了。
如果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呢?甚至有点儿羡慕《蜗居》中的海萍,因为苏淳为了买房借了高利贷,海萍迫切的需要兼职来还款,宋思明介绍了一个教外国人学英文的工作,海萍因而开始每天学习英文,感觉自己似乎有了努力的方向。但我却不知道,我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总觉得,下班和周末的时间,应该可以用来做点什么,但是,可以用来做点什么呢?
在《胡思》那一章,老胡说:
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生活上的便捷非但没有令我们更专注地去学习和探索,反而让享乐成为了生命的主题。思想的萎缩让我们的大脑变成了傀儡,感官的袭击使我们无异于行尸走肉。
这句话,简直不能更认同,比如打开手机,是想制定几个番茄钟,然后脑海中突然想到淘宝最近购买的衣服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去淘宝看了之后,感觉购买的衣服好像不是特别适合,想在B站看看喜欢的穿搭up主更新了没有……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如何破局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生之年,不知道是否有幸能够见老胡一面,如若不能,他也始终是我喜欢的男演员,是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