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 Part.3 『恨之初』
我那时候的小升初还是按片儿分的,但是想赚钱的中学自然不愿意,所以便有了一种叫“择校费”的东西。正常上小学和初中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期也就收个一百来块钱的书本费,但择校费多啊。
那个时候初中各个学校都会举办一个小升初考试,我上的那个初中,当初好像是考试的前十名免收择校费,前25%也就是四分之一的孩子收择校费4000元每学期,后面的统一收6500,而且招够为止,考的太靠后的掏多少钱都不顶用,除非真能掏出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数值。
我自然没那考进整个区还带点周边几个区小学生前十名的福分,但是好歹考进了前25%,所以父母咬咬牙,就让我去那个初中读了。
现在想来,才知道父母那时候咬的牙得多痛,在刚经历那样特殊的时段后,再每半年给我凑4000去读书,还没算其他搞的辅导班。
要是我有孩子,我一定不会让他这样读,要是我再变回孩子,我也绝对不会再这么读。
在我上初一的时候,老爹就去学驾照,不是C1照,他早有了,学的是A2,他以前在家的时候就断断续续的考着B照,虽然家里也没有车吧。
等我初二快结束了的时候,老爹的证下来了,他本来想去当公交司机的,但是人家公交公司没要他,反倒是拉货的那边缺人,老爹就顺势当了个货车司机。
那时候初中离我家不远,虽然没被划到一个区上吧,我天天都是回家吃饭。可老爹拉货之后,老妈也要上班,家里又剩我一个。夏天午休的时间长还好,冬天到了,家里要事先还没准备,那是真没时间给自己做饭。那时候也没什么外卖,有估计那时候我也不舍得点就是了。于是到了高中,我就干脆住校了。
高中的话,和现在差不多,也是要中考,然后填志愿和排名,很不幸我没有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但那个学校也收“择校费”,一学期8000,要一次性把三年的交齐。
我家里根本掏不出来。
直到现在,老爸老妈还耿耿于怀,说要是那时候把我送到那个高中,说不定就能考个比现在更像样一些的大学,至少不是学这卵烂工科专业。
或许会像他们说的那样吧,但我不希望他们说的是真的。虽然这是现在的主流,但似乎大家真的把成绩和排名看的太重要了,人不是只能靠竞争而活的啊。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老爸老妈的工作算是都稳定了,我也住了校,每天从听老爸老妈的唠叨和拌嘴,成了听舍友们的烂俗笑话。高中我住的是酸臭酸臭的八人间,有空调,而我的大学却没有,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
高中时候,每当我放假回家的时候,老爸老妈如果在家的话,总会给我耳边念经,说让我好好读书,上个好大学,以后当白领,坐办公室,千万别当工人,千万千万别当工人,去掏大粪都别当工人,当工人就算白养我了。
我很无语。
高考完报志愿的时候,我的班主任给我们说,一定要点调剂,一定要点调剂!否则提档之后再退档,直接掉一个批次。我听了班主任的话。
那时候由于我上的高中并不是太先进的高中,不管是我还是其他孩子,好多连个工科、理科的专业都分不清,也不知道这几年计算机专业正混的风生水起,我们基本都只挑学校,专业跟瞎选的一般。
由于那时我的分不算太美好,我只能冲一冲,报个学校都让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里了,更别提细选专业了。我依稀记得当成傻兮兮的往“土木工程”这个工人输出的大专业上打了勾,后来百度知道这专业要去工地,让我担忧了许久。后来发现,我对土木的担忧是多余的,因为我被调剂到一个更不被看好的工科专业。
可以说是我注定不顺畅的大学生活,就是从这个闭着眼选得专业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