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体制化的心灵》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Institutionalise)。
这段经典语录来自于电影《肖申克救赎》,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对它感到陌生,除了讲述希望与自由的真谛之外,还揭露出了另一个残酷的主题——心灵枷锁,那些服刑完毕、重获肉身自由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无法摆脱被终身体制化的命运,简单来说,就是心灵仍被囚禁在牢笼之中,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身心自由,他们出狱后所面对着的新世界,必然是比监狱更为黑暗的深渊,这也是布鲁克林为什么会自杀的原因。事实上,不仅仅是监狱,整个社会也同样如此,引用法国社会学家福柯的一句话——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圆形大监狱,体制化即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什么是体制化?心灵与体制化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首先是“体制化”,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概念的话,那就是“制度”,是来自外部环境的约束,比如说法律、道德、规则等都是对“体制化”的具象表现,而这些制度的合理运作可以提高组织或社会的效率和协作性,帮助其更好地达成共同目标。这并不难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是在被体制化的过程中度过的,从出生起就要潜移默化地学习母语,再之后会被送往学校,以消费者的身份来适应这个社会的基本规则,人际关系、校章校规、朝启晚归,节假日,无不是为今后的体制化生活做准备。当学生时期结束,也就意味着正式向社会面踏出了的第一步,接下来要面对的,会是法律、人际、就业、社保、税务、婚姻、房产、户籍等一系列的复杂制度,而这些制度也将伴随着一个人的终身,如果你对这些制度都有所涉及,并能充分利用它们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话,那么恭喜你,你不仅成为了体制化内优秀的一员,还变成了社会环境所期待的样子。这一整个过程,就是体制化。
只是,在整个过程之中,也会很自然地忽视或者是遗忘掉一件事——你的心灵也在步入体制化。毫无疑问,个体终归是要融入到了社会集体中来的,这时,人们会清晰地意识到身处的外部环境,那些需要遵守的规则和制度、不能在公众场合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而这些环境约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后天反射般的潜意识——不假思索的遵守和顺从、主动为认知与行为拷上枷锁,让思维逐渐陷入局限范畴,任何规则外的美妙创意都将遭到限制和扼杀,个体潜藏着的无限可能性也将随着心灵的封闭,变得暗淡起来,而这一转变,也被人称为成长或成熟。或许你对体制化造成的影响差距还没有一个足够清晰的感受认知,在这里,不妨先玩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
1和2的差距是100%。
2和3的差距是50%。
10和11的差距是10%。
30和31的差距是3.33%。
而70和71的差距就只有1.43%了。
哪怕是70和80之间的差距,也只有14.29%而已。
如果将上述数字的单位替换成年龄的话,那体制化所带来的影响就可见一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被固化的心灵限制了人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变化差距在逐渐缩小,特别是60岁之后,哪怕是再过去10年时间,差距变化也仅有16.6%而已。尽管说,这并不是什么严谨的数学论证,甚至连科学根据都谈不上,但用这一数字模型来解释体制化的影响差距却又再合适不过。试想一下,第一个十年是全人类最有潜力的时期,可塑造性极强,能轻松驾驭多门语言、好奇心与探索心旺盛、拥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正是天才们崭露头角的一段时期;第二个十年,则是身心高速发展的全盛时期,伟大的理想与崇高的兴趣在内心深处生根发芽,那些不平凡人们的身影开始映入大众视野,电竞选手、科学家、数学家、艺术家、发明家、文学家等等。毫不客气地说,大部分人的未来在这段时期就已经定下了基调;从第三个十年开始,一个人的发展劲头会明显放缓,无论是时间、思想还是心理,都将被外部环境干预和影响,心灵逐渐步入体制化,而这,也是人的潜力迸发的最后时期了。再往后的数十年,人生轨迹会被体制彻底同化,一切时间和精力都不得不投入至现实生活里,所有的理想与可能性开始幻灭,身体、思维和心灵也陷进了自己与社会环境所设下的局限——失去了质疑与反思的精神、对制度与规则盲目深信与服从、无法再突破自我的极限和瓶颈,人生命的发展也就止步于此了。
心灵层面上的枷锁,是一件远比身体囚禁在牢笼里还要可怕的事情。不仅仅是上述提到的年龄与社会,只要存在外部环境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体制化的存在。就好比说人类未来的高度文明社会,所长久遵从着的文明制度和科技势必会让人忘却自然世界中原本的血腥与残酷,身体、意志和精神变得异常脆弱、心灵上空洞且虚无、精神内耗加重、更容易陷入绝望,在余下的生命中逐渐迷失自我,坠入深渊之境。也正因为如此,心灵上的活力才显得尤为重要。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来看,个体与社会即是相辅相成,又是互为悖论矛盾的,心灵步入体制化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但从还原论和原旨主义出发,我们每个个体都经历过那段潜力迸发的时期,哪怕被认为是再不聪明、再笨拙的人,也能将复杂的母语脱口而出;在危机庄重之际,蕴藏在心灵里的力量也会如源泉般喷涌出来,停滞、柔弱的身心和意志也会瞬间变得敏锐和强大;心流状态、超越类状态,一次次打破认知和理解上的局限,瓶颈将会被突破、极限将会被超越,所有的不可能都有了可能性,生命也会由此而升华。所以,哪怕心灵被体制化是一件注定了的事情,但请不要忘记,体制化从未抹杀过它的存在性,心灵只不过是在日复一日的规则和束缚中沉眠和被淡忘了,也许有一天,人会因为过度体制化而深陷虚无和苦恼、对存在的意义都没有了实感,这时要做的,便是重新唤醒心灵的活力——理想和初心、思考与反思、质疑和反对、好奇心与探索心、强大和坚韧、创造力与想象力、可能性和超越性,而心灵的枷锁也终将在这一刻被“我”锉为粉碎。
最后,笔者想向正在阅读的你真诚地提出一个问题——你有多久没有打破过那层局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