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位自然科学家的浪漫:回归自然!这种殡葬方式你能接受吗?

2023-04-05 20:03 作者:帮帮团V直播  | 我要投稿



近年来,我国面临老龄化严重和耕地面积减少的严峻形势,大力推行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的节地生态葬,意义不可估量。如何进一步深化推进殡葬改革,拥有沿海城市便利条件的福州,近年来也在不断推广海葬等生态殡葬。



节地生态殡葬意义大

市民逐渐提高认识和接受度



根据福建省民政厅在2022年9月的公开信息,十年来省民政厅持续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广骨灰楼堂存放、海葬、树葬、花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火化率持续保持在99.8%以上,节地生态安葬率达88%,均居全国前列。



今年3月,福州出台了福建首个生态葬奖补政策,也让“海葬”这种殡葬方式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圈。



在记者随机街采的十多位市民中,大家对于“海葬”的接受率高达90%以上。相比传统殡葬方式存在的占地、铺张浪费等弊端,市民们认为“海葬”产生的意义更大。 


市民
我非常支持海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非常好的举措。

对以后生态、家庭经济方面都有帮助。

市民 市民

纪念意义都在心里,殡葬方式只是一个形式,买墓的话还要花大笔的钱。




福州集体海葬施行已久

先行者思想影响家庭



其实,福州市骨灰撒海活动由来已久,从1996年至今,已有约1300例海葬先行者安葬大海。不少家属告诉记者,选择海葬是遵从逝者遗愿,这份先行思想也给他们带来了触动。



海葬先行者亲属



从自然来也回归自然,我们想得更开了。


海葬先行者亲属



家庭角度讲说厚养薄葬,从国家角度讲,也是崇尚说一切从简。



一位自然科学家的浪漫:

躬身践行回归自然



今年3月底,福州市举办了第18届骨灰撒海活动,其中共有140位逝者骨灰在鲜花相伴中被缓缓撒入大海,赵景伦是此次海葬的家属代表。二十多年前,她的父亲,我国著名昆虫学家和害虫生物防治专家,赵修复教授因病逝世。



赵老先生把毕生精力和心血贡献给了科研教学,连走到生命尽头也不忘守护生态环境的课题,坚定地选择海葬来处理身后事。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看来还有些超前的决定,放在如今更像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刻在骨子里的浪漫和躬身践行的延续。


赵景伦

海葬先行者亲属代表



父亲说“我是自然科学家,最后回归自然是很自然的事情”。


赵老先生出生于福州闽江口,落叶归根是他的遗愿,然而愿望的实现却迟到了二十多年。直到他的一份1996年的手稿被无意发现,上面贴有一篇人民日报发布的《丧事从简好风尚》的文章。



赵老先生在旁附言“我也要这样做”。他希望孩子们在那一天到来时,将他和妻子的骨灰撒入闽江,还写道“这是最好的归属,勿声张。”话虽短,但意深远,也一下子改变子女们对殡葬的传统想法。



赵老先生以先行的思想和身体力行实践,为人生大事画上如愿的句号,也给后人带来了从简新风尚的触动和思考。



记者探访福州市殡葬事务中心

海葬预约逐渐增长



在福州市殡葬事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随着海葬先行者的事迹宣扬,家属们的殡葬观念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月以来海葬的预约数量增幅明显,目前突破新高达到300多人次。



洪 翔

福州市殡葬事务中心主任



福州市殡葬事务中心是全年受理群众电话预约,还有包括咨询,电话号码是0591-87534841


目前,在推广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殡葬改革中,不同观念和不同声音的碰撞仍存在,也有很多的不理解要去慢慢攻克。在记者看来,殡葬改革是触及人民群众深层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一场革新,深化改革过程中要注重措施配套、政策贴合,既要稳步推进、更要持之以恒。


一位自然科学家的浪漫:回归自然!这种殡葬方式你能接受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