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不离手
这几年刷手机比较多,主要使用的抖音和b站,它们相对好用,有优质、多元的内容。 抖音操作精简,特别是用户,b站稍复杂。 类似的软件,还有微博,早期使用较多,用来看不同的博主产出的优质内容、关注社会新闻、查资料。 互联网,好像有一个趋势,Ai化,落地化,它越来越服务于线下,逐步脱虚拟化,网红暴利在消退。 例如;滴滴打车、大众点评、携程、淘宝、支付宝、微信……,服务民生、营生。 接地的好处就,可以引导付费。 逛b站,我喜欢影视解说,方便且免费。还喜欢看吃播,解压且免费。人就是会喜欢各种有趣的、易得、还可以做自己的(俗称言论自由)这些东西。但是,这些不一定能让人付费。 今年b站又有很多大V入住,顺带知识付费。 据观察,大部分消费还是为了满足某种身理或者心理的诉求,比如吃喝玩乐和衣食住行。 代入思考,如果有一天,我购买了一个公知的课程,除了内容,还可能是想和这个IP建立链接,因为公知意味着社会地位、资源、见地,人们会期待线下公益活动,和考虑线下非公益课程。 之前一直关注烹饪视频,一天一个博主突然就推荐起自己的烹饪课程了,说实话,如果我喜欢的烹饪博主在同城有线下的工作坊,我是愿意付费的。 同理,假设一位用户通过平台,点开一直关注的,异地美食博主,她吃着用户一直想吃的特色点心,视频下方点开,只要付费,就能踏上最近高铁、顺利入住酒店、体验点心、古城并在第二天归来,是你,你会不会付费?也可能会先点赞收藏。 想到一句话;“比起虚拟,更爱真实,哪怕不完美。” 个人观点,不喜勿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