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无拘无束地成长
Three points strategy, seven points implementation
房价在不断上涨,已经没钱也不敢大肆消费。
财富效应,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货币幻觉。
不卖房就无法兑现,它只是市值上的财富,类似股市里的浮盈。
死亡和税收是逃不掉的。
能真正钉好一枚纽扣,比缝制出一件粗制滥造的衣服要更有价值。
曾经以为自己喜欢吃的也是父母喜欢的,却没想过有可能他们并不喜欢。
攀比心理没有了,对物质的享受看得淡然,学会了爱与分享。
最美的教育是让孩子无拘无束地成长。
孩子身体和认知都不成熟的年龄,不易接受过重的脑力劳动。
每天都是去不完的培训班、做不完的书山题海,势必会影响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健康成长,甚至导致人格、性格和情商出现问题。
从学术氛围浓厚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成年以后一半会面临情绪障碍,而那些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只有6%面临同样的问题。
多少孩子赢在起跑线,却痛苦了一辈子。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强调凡事必须有个度。
孩子在这种长期超负荷压力下,得不到充分休息和娱乐,心情始终紧绷着,最终造成有逆反和逃避心理,也扼杀了学习积极性。
让孩子通过超越身体和心理负荷换来的领先,并不能维持一生。
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小学花500小时读的书,大学的时候100个小时就能读懂。
比起把孩子培养成考试机器,他们更需要的是在快乐的牵引下找到学习的兴趣,进而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保护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为日后有强烈的欲望去探究世界埋下种子。
人生是场漫长的马拉松,重要的不是抢跑,而是在起点蓄满能量。
让孩子慢一点,在3岁时有3岁的快乐,5岁时有5岁的游戏,8岁时有8岁的自由,10岁时有10岁的兴趣。
走好每一步人生路,踏踏实实让身体发育好,让心理发展好,让人格性格更健全,让行为习惯更合理。
只有在短暂的时间里拥有奔跑一生的能力,孩子才能最后笑到终点。
现在社会的容错率变得很低,一步走错,过几年再回头,年轻人可能已经没有了容身之所。
前世代觉得无趣的一眼看得到头的生活,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连“熬年头”的机会都没有,必须非常拼命才能勉强平庸。
没有一个时代的时间成本,比现在更高。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分工更加细致,个人选择更加自由,年轻人看似有了很多机会,实际上,竞争已经异常激烈。

不少名校硕、博士在找工作的时候屡屡受挫,只因本科是名不见经传的学校。
毕业狂欢之后,真的能拥抱美好未来吗?
大多躲在CBD格子间里的年轻人,某种意义上都在做机械工作,可替代性非常高。
工作不如意不敢辞职,生怕房子断了供,连老婆都娶不了。
已经上岸的就在岸上了,没上车的年轻人在赶末班车。
看着自己口袋里那点工资,即使已经比父母高两三倍,但在狂飙的房价和高物价面前,实在非常可怜。
年轻人不仅自己不敢病,更怕家人生病鞭长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