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万历武功录①

2023-07-13 12:52 作者:桑叶chain  | 我要投稿


旗袍⑨镇楼

chain:以前看台湾历史的时候听说过这本书,里面记载了著名海盗林凤和林道乾

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四辑)版前言

前言

《万历武功录》十四卷,传记体史书,明瞿九思撰。此次整理的是其中与蒙古、女真有关的部分,即第一卷的两篇传记,第七卷至第十四卷的全部传记,约为全书的二分之一。

瞿九思(1545~1615),字有道,又字睿夫,号慕川,湖北黄梅人。其父瞿晟曾任广平知府,官至太仆寺卿,政绩卓著。九思五岁入塾学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丧父,此后遍访名家,学益进,渐负盛名。曾应邀主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北濂溪书院、石鼓书院,1573年(万历元年)中举人。九思胸怀济世理想,敢于议论时政,评骘人物,因此招致厄运。在他中举后的第二年,县令张维翰以繁重的苛敛激起民变,九思被诬倡乱,入武昌狱三年。1577年(万历五年)又被流放居庸塞下,遂携子、妾北上,途经北京上书鸣冤,值京师戒严,恐为逻卒逮捕,于是逃至京城以西约百里的窦德城,寄居于高姓人家,一住五年。

在此期间,九思一方面讲学授徒,一方面继续辩白冤屈,而更大的精力则放在搜集资料、筹划著书立说上面。他经常变易姓名微服入京,以家乡父老亲朋赠送的有限金钱,在各个书肆里搜罗有关书籍;通过朋友抄录六科存案,并与抄报所报章加以核对,使其无阙遗;又多方购买私人有关边事的著述,向仕宦边疆之人询问边事。经过艰苦的努力,掌握了包括奏议、诏书、塘报、公文、邸抄、书信、檄文告示、口传等在内的大量相关资料。

1582年(万历十年),经过朝廷官员屠隆、冯梦祯,特别是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援手,九思得以获释。还归乡里后,九思闭门著述,“凡十八年不与外事”,撰写了《书经以俟录》、《诗经以俟录》、《孔庙礼乐考》、《乐章》、《中庸口授》、《中庸位育图》、《洪范衍义》、《仁统实用编》、《孔门愠解》、《和燮图》、《时务表》、《边略》、《明诗》、《仿古编》、《蓄艾编》、《文莫堂集》、《拟幽赞录》、《纪思录》、《万历武功录》等多种著作。除《万历武功录》之外,其他著作今已难见。九思以勤奋著述获得了更大的名声,以至于“自院部大僚及州县吏求书不获,士大夫过境以不得见为耻”。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湖北巡按御史史学迁上疏推荐他,皇帝命他为翰林院添注待诏,九思无意仕途,上《陈情表》力辞,得以批准,并得到官府的资助。此后继续著述,还曾一度主持史学迁所建的江汉书院,直至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去世,卒年七十一。

按《武功录自序》所述,九思于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开始撰写《万历武功录》,“盖三阅岁,乃幸就次”,于1612年(万历四十年)完成并付梓。书成,遣子瞿罕呈送京师,作为神宗皇帝五十寿辰的献礼。九思撰写《万历武功录》的宗旨,显然与明后期实学思潮兴起及他年轻时即关心时政的性格有关,因此尽管他遭遇坎坷,但仍然能够在困顿之中,着意搜集资料,一些资料“尽毁于火”也未能阻止他的决心。这样,在他得释回乡之后,应该说基本资料已然具备,经过补充搜集,最终写出时间下限至万历二十八年的《万历武功录》。他望以这样一部书既为皇帝歌功颂德,又表达讽谏人主之意。不过,在近四百年后的今天,《万历武功录》的作用只是主要体现在它的史料价值上面了。

《万历武功录》第一卷至第六卷为全国各地农民、矿徒、饥民、军兵、白莲教及少数民族的记载,有关蒙古、女真的记载集中在第七卷至十四卷中,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记述准确。《万历武功录》虽然记述了洪武至正德间的史事,但绝大部分为嘉靖、隆庆至万历前中期的内容,与九思的生活时段大体相当。九思所搜集的资料,亦多为这一时段的鲜活资料。九思对当代历史自然不陌生,消化和利用相关资料也不会有太大困难,正所谓当时人依据当时资料记述当时之事,必然比较准确。

第二,记载翔实。《万历武功录》以列传形式记载了133位蒙古和女真首领的事迹,许多人物的活动不见于它书或它书记载甚略。例如蒙古皇帝布延汗,在蒙古文史书中只有名字和生卒即位之年,《万历武功录》中则有他的专传《卜言台周列传》;扯力克、火落赤、多罗土蛮把都儿黄台吉、永邵卜大成台吉等人物的记载,与蒙古文史书及其他汉文史书相比,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情形;甚至有的重要人物在蒙古文史书中没有反映,但在《万历武功录》中却有他们的传记,如董狐狸、兀鲁思罕、长秃、猛可真等;有些细节记载可以同蒙古文史书相比勘,如俺答汗去世的时间,蒙古文史书《阿勒坦汗传》中说他逝于“白蛇年十二月十九虎日鸡时”(万历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万历武功录·俺答列传》则载逝于“是月十九日”(万历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二者完全相同。在瞿九思所依据的邸抄塘报等材料几乎均已散佚的情况下,这些记载尤其显得珍贵。

第三,资料集中。与蒙古有关的明代汉籍史料,虽然内容丰富,但多数都散见于《明实录》、各种丛书、文集、方志之中,检索困难。《万历武功录》则将有关资料全部放入诸人列传中,几近三十万言。若从资料集中而言,《万历武功录》与《北征录》、《皇明北虏考》、《北虏风俗》相类,若从篇幅而言,则远逾其他各书。

但是,《万历武功录》的缺点也不容忽视。最令人诟病的是行文刻意仿古却类邯郸学步,往往语意不通,或指代不明,或官称地名非明时所有,或时间概念不清,《明史》本传说他“文章不雅驯”,确实一语中的。在史实上也有一人两传,两人乃至数人一传等问题,这是因为他不懂蒙古语或对史实未做仔细核对而造成的。

瑕不掩瑜,从总体上看,《万历武功录》毕竟不失为一部史料集中、记事详赡、具有独特价值的珍贵史书。正因如此,中外学者在研究明代蒙古史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利用此书。但从文献学角度对此书加以研究,则是近几年的事,如:钱茂伟先生在《明代史学编年考》(中国文献出版社,2000年)一书中,利用新史料考证了瞿九思的生平,并对《万历武功录》加以评述;达力扎布先生的《〈万历武功录〉有关卜赤汗记事浅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一文,从史源学的角度探讨了《万历武功录》一些资料的来源;孟凡云女士的《瞿九思生平及其学术特征》(《民族史研究》第六辑,民族出版社,2005年)一文,详述了瞿九思的生平并对其学术渊源作了研究;特别是孟凡云女士的博士论文《〈万历武功录〉研究——以蒙古、女真人物传为中心》(2005年),更是全面研究这部珍贵史书中的蒙古、女真内容的上乘之作。本文即利用了他们特别是孟凡云女士的一些成果。

《万历武功录》涉及明代女真,入清后自然成为禁毁书籍,因此罕有流传。但因其史料价值极高,仍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例如明末清初顾炎武辑《皇明修文备史》时,尚能看到此书,因此将速把亥等十数人传记辑入其中。至于全书,尽管《明史·艺文志》著录有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十四卷,但有清一代则几乎无人提起。民国之后,历史研究和史料刊行已无禁忌,1935年至1936年《国学文库》丛书将《万历武功录》关于蒙古和女真首领传记的第七卷至第十四卷重新排印出版,人们才得以了解这部分内容,并立即引起重视。1948年德国学者傅吾康(W.Franke)出版《明史重要汉籍资料初释》(Pre-liminary of the Important Chinese Literay Sources for History of the MingDynasty,1368~1644)一书,1949年出版《璞克第〈明代东蒙古史〉补遗与正误》(Addenda and Corrigenda to Pokotilov's History of the East-ern Mongols During the Ming Dynasty)一书,都依照《国学文库》本评介了《万历武功录》。日本和田清是最早研究明代蒙古的学者,他发表于1917年至1938年的几篇文章中,都没有能够利用《万历武功录》,到1958年发表《论达延汗》、《察哈尔部的变迁》、《俺答汗的霸业》等文时才开始利用此书的《国学文库》本。美国赛瑞斯(HenrySerruys)是另一位较早研究明代蒙古的学者,他的代表作之一《达延汗后裔世系表笺注》(Genealogical Tables of the Descendants of Dayan-Qan,1958),充分利用了《国学文库》本《万历武功录》来笺注明人的《北虏世系》,卓有成就,同时他还指出,《国学文库》漏收了《万历武功录》第一卷中的《史二官车达鸡列传》,该列传所述的人物也是蒙古首领。至于法国学者韩伯诗(Louis Hambis)在1969年出版的《明代蒙古史资料》(Documents sur L'histoire des Mongols a L'époque desMing)一书,因为对中国出版资讯不太了解,所以仍然按照《国学文库》本来评介《万历武功录》。

1962年,中华书局依据天津市人民图书馆所藏的海内外仅存的《万历武功录》完整孤本加以影印出版,从此人们得睹这一珍贵史书的原貌,并予以利用。可以不夸张地说,《万历武功录》的影印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明代蒙古史研究的进步。事实正是如此,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万历武功录》之后又有一大批稀见的明人著作出版,我国的明代蒙古史研究在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确实都取得了远逾前人的成就。近年《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丛刊》等又将《万历武功录》影印其中,毫无疑问,这给大家利用此书再次提供了方便。

兹据中华书局影印本《万历武功录》整理了第一卷的两篇有关蒙古首领的传记、第七卷至第十四卷的全部蒙古和女真首领的传记。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内容曾有楚哈、明湖二位先生的标点勘注铅印本,收入1985年《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四辑,题为《万历武功录》(选录)。但由于校勘不精,讹脱衍倒之字甚多,对文意的理解及断句标点诸方面,也存在相当多的值得商榷之处,所以有重新整理的必要。尽管如此,这部铅印本对于再次整理此书还是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本次整理的方法是:

简体字横排,新式标点;

圆括弧中的字表示原脱字或讹误颠倒字,方括弧中的字表示应改正的字,据有关资料径改,不出校记。如“满(鲁都)[都鲁]”,表示此词的正确写法应是“满都鲁”;

漫漶不清的字以方框“口”表示;

通假字和异体字凡不妨碍排印者,一仍其旧,不做改动。如“莫”不改作“暮”,“僇”不改作“戮”,“段”不改作“缎”。

为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瞿九思及《万历武功录》,将《明史·瞿九思传》和陈乃乾先生《影印〈万历武功录〉跋》作为附录附在书后。

本书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立项并给予资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虽然整理者下了很大工夫,但限于水平,错误之处一定不少,尚祈读者予以指正。如果得以向读者提供方便购买又易于阅读的整理本,那是整理者最大的心愿。

薄音湖

二〇〇六年一月

《万历武功录》自序

曩九思殊惊悟《典》、《谟》,虞廷作,尧若舜微,但故纯王,盖帝者乃其曰:“谁敢不让,敢不敬应?”亦若自侈其威德者然。矧“七旬”、“三危”,若“乃圣乃神,乃武乃文”,语又必以“奄有四海”、“四夷来王”终之者何?盖《离》“大人以继明照四方”,至贵倨矣。乃上九必曰“王于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然后能“重明丽正,得化成天下”。则前圣长虑,却顾多暇,心可相见矣。或谓方今重熙累洽,而天幸上又以圣神文武临况之,疑《武功录》可无作,恐祗足导人主好大喜功。顾九思所以得就成此,亦大艰难矣。

岁甲申,余不幸得罪过之不意,囚系武昌狱三年。久之,于法当徙居庸塞,里中父老若亲友门人怜余非罪,念余自兹出国西门外,与桑梓且生死辞矣。塞上不毛地,虑余或苦困贫穷,饿死塞外,不复得还上先人丘垄。乃相率(剧)[聚]金钱,得百余,惠赠余为塞上殁身计画。已,乃它旁郡邑闻,亦多来相饯送,遂天幸得二百金,乃买一妾姚,并携儿子甲行。

赴阙受遣,因挝击登闻鼓,上书北阙下。赖天子哀怜臣,得逡巡未辄发。京师戒严,余风声鹤(泪)[唳],虑恐为逻卒捕得,乃出帝城西百里许窦德城高叟家止舍。余故有微名,东西南北燕蓟青衿士传闻余在窦德,率远近裹粮行百余里,毕来受学。余或与谈学,或与谈制义,或与谈文章词赋,或与谈二氏,或与谈经国大业。二三子率鼓掌蹈足,谓得未曾有,各人人得所意欲去。余乃作一联句曰:

埋没丰城,望霄汉斗牛龙剑,乾坤难合

经过蓟野,相骊黄牝牡马群,朝暮将空

高叟乃大书,趋刻之,令高悬窦德城楼。公卿冠盖过其地者多问讯余所在,或言在高叟家,多返旆下车见访。若是者盖轮蹄相接踵无虚日。于是长安荐绅多盛言九思非罪。久之,相国怒亦骎以解。

丁丑、庚辰,余更再伏阙,有诏下所司行楚中推勘。楚当事念余当出,开设骤报,即不得久留止中国,乃故缓不报,以故余得留窦德以五载。余揣知难且解,乃变易姓氏,曰吾陈姓。往往骑一驴,或附载大车中,微服入京师。余故无妻孥,念里中若旁郡邑所惠遗我橐中装无虑二百金,将安所用?即出塞,居庸去陵寝不百里而近,九思冯持列圣宠灵,或不至竟穷饿死黄云白草间。乃日走礼部前正阳门外双塔寺演象所左右,从康、王、陈、李诸书肆穷搜索,每三日为一至,至即移日,甚或至夜分乃去。诸书贾殊厌苦之。

久之,闻六科有存科,盖日纪载纶音簿籍。余乃从所知交在省中购得,密登录之。乃执是走抄报所,稽其日全报章,设率与存科合,无阙遗,乃愉快,取大卮酒饮数升。设第阙一疏,必多方谋之四方,至七八年,必尽得乃已。

京师故重书,即小交际,亦必以一书包裹(怕金)[帕巾],其内题其刺曰“小书一”。余念其中或庸有奇秘书,乃属诸把(买)[卖]从荐绅家僮奴收买。设其家故名家,多书史,即尽令诸把卖持来余邸中验问,有边事辄多金市易之。所知交有仕宦在四方者,余必卑恳词,乞其以羌虏倭蛮名藉事状幸告(诏)[语]我。久之,幸稍稍多所得。第所得羌若倭朝报事状,以戊子冬十有一月十四日若辛卯正月十四日夜,尽毁于火。

自恨余儿时第多读三苏语,苦才笔陋恶甚,诸所就业无文章。乃市买班、马书以数十,亲点窜,至十余,每种必别变置法,生到剥之。诸奇字剩语,若批亢捣虚、乱趋倒走法,举无不字模句拟,方缪敢操笔札。盖三阅岁,乃幸就次。既就矣,余取自披读,大愧死:“此何者语,乃敢曰列传?当亟尽投畀烈火中!”已,复自念,方今水旱属频仍,闾阎空竭,有司一不戒,诸群不逞若楚刘汝国、吴罗朝广、越丁仕卿、闽柯守岳、粤东林道乾、西杨秀、大梁车宗孔、蜀九丝、秦杨戬、晋王汉臣、鲁侯沐封、滇、缅甸、夜郎安国亨等,率往往陆梁鼓噪,如猬毛而起。岛夷、播州之役,天戈凡再指,而后仅能定之不无事矣。正《虞书》铺张舞两阶、窜三危时也。

九思识虑诚浅小,第所见仅及此,以故作兹录,为上五十寿。及观《大雅·江汉》诗颂“四方既平”,“时靡有争”,而末亦归本,“天子万寿”,“天子万年”,其所颂“矢文德”,“洽四国”,正《虞书》“诞敷文德,舞干羽两阶”意也。九思此录,未必非《虞书》,若意旨倘幸徼皇上灵宠,四方郡国得多付剞劂,或乡置一部,家藏一帙,令华夏蛮貊、霜窟日域传相告语,则“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度且尽寒心销骨,罔复有敢越厥志。此即与“诘戎兵”、“陟禹迹”胡异?窃妄意所裨补或亦不甚小,夫安可以导人主好大喜功小之哉!


时万历岁在壬子夏五月二十有五日

翰林院添註待诏臣瞿九思谨序

希望对您有帮助!

万历武功录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