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小木曾雪菜出发——讨好型人格成因与思考逻辑的探讨

2023-08-28 21:48 作者:复旦视研社  | 我要投稿

这里是本期专栏的撰者TPZ_2.0,然后允许我先简单的前言一下:白色相簿2我玩的时候是七月末,玩完之后跟很多人讨论过雪菜,但是本来我并不打算写专栏的,一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没这个能力,二是因为白二的细节众多,实在记得不甚清楚,怕写出错误来。所以,我这篇专栏基本是按照印象中的细节写的,如果我哪里说的不对,还请海涵。

        那么,我先对小木曾雪菜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评语:过于善良、过于严格叛逆高岭之花接下来会简单来说明一下为什么会对雪菜做出这样的评价,并以此为跳板来说一下讨好型人格,当然,我也只是卖弄文字的业余玩家,如有异议,欢迎讨论。

        我们就按照顺序,来解释一下对雪菜性格这三个要点得出的原因吧。

        第一点,过于善良、过于严格

        雪菜这里的过于善良、过于严格指的并不是我们一般作品中介绍的善良,比如好心地喂食流浪猫、好心地转发这条专栏这样浅显表现的善良,而是一种更深层的、近乎优柔寡断的善良——而这所谓的善良则是来自雪菜对自己的过于严格。

        我们会看到在忘歌的偶像中的雪菜,跟父母大吵一架后,脑袋冷静下来的第一想法是自我厌恶,厌恶自己只会满口谎言,更重要的是,厌恶自己只能通过自我厌恶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精神状态。(别问为什么举例是忘歌,因为我实在记不清在cc中雪菜自我厌恶的前因后果了,cc中那个因为谴责春希而自我厌恶的想法比这些典型的多。)

        雪菜对自己的道德约束过于严格,即使从ic到cc到coda,雪菜变得更加坏女人了,但是对于春希的事情时,她依旧是秉持着归咎自身的做法,反复的自我厌恶——即使做错的人不只有自己。从反感自己的行动,到厌恶想要归咎春希的自己,再到讨厌不断自我厌恶来维持自己的自己。

        更简单的解释,雪菜在春希的事情上,同时会有着反思自己所作所为的自我批判、以及对于春希怎么不能多考虑一下自己的期许,但是这样希望自己被重视的想法,却会被雪菜冠上傲慢的罪名自我谴责,而这样自我谴责的做法虽然维持了自己的精神状态,又会令雪菜自己感到虚伪空洞,进而从自我厌恶中滋生出新的自我厌恶。而这样自我厌恶的矛盾螺旋,导致了雪菜连续不断的精神内耗,也使得雪菜一直在崩溃的边缘反复横跳。

        而这种反复的自我谴责就是讨好型人格的一种典型的思维模式。

        讨好型的人格会主动地去迎合话题,当然,更重要的是会主动地去避免矛盾的发生——而支撑这种想法的底层逻辑有两种:我很弱小,我跟人起争执只会导致自己受伤,所以我选择息事宁人;愤怒是有罪的,伤害别人是有罪的,所以,我希望自己避免矛盾。

        这两种逻辑表现出来虽然相近,但是实际却对应着软弱跟善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让亚撒西的雪菜稍微休息下吧

        现实中的讨好型人格往往是两种逻辑兼备的,对于陌生人应用第一套逻辑,对态度强硬的陌生人表现出一种天然的畏惧,而对熟人、朋友应用第二套逻辑,敏感地察觉到亲近之人的需求,然后努力地去满足他人的需求,即使自己会因此而受伤。

        我们回到雪菜身上来,我们也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对于亲近之人这一方面不用多说,无论是能察觉到春希的所有心思,还是说找各种理由委婉拒绝武也跟依绪,雪菜从来不是主动引起事端的那一方(当然,cc圣诞夜是雪菜先崩溃了,这个另说);而对于陌生人来说,一开始对柳原朋是一味退让,从对话的气焰上就弱去一截,更不用说被柳原朋算计着上了黑车一路上还反抗甚微。

        我们当然可以说雪菜是软弱的,但是雪菜更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她过度的善良、对自己过度的道德约束而接续不断的自我批判,以及遂而表现出的偌大的包容力。但是这样精神内耗了三年的雪菜,真的是软弱的吗?这固然是一种近乎病态的自虐行为,但是这不断地跟春希间的进进退退,就像是把握不好距离的刺猬一样不断伤害自己,倒不如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坚强,是丸户史明塑造出的最像人类的角色的无上魅力之一。

        固然要承认的是,雪菜实际是沾着些许道德洁癖的意味的,就像是魔圆中美树沙耶香一样。但是我认为,像这样过度约束自己的行动、反复的自我批判,不断的引咎自身,虽然是不折不扣的自我满足,但是我依旧愿意将这种多愁善感称为善良,只不过雪菜对善良的要求,远高于她所能做到的罢了。

        第二点,叛逆

        接下来要说的形象特点,叛逆,与其说是雪菜的性格本身,倒不如说是雪菜的性格使然的宏观表现。叛逆,或者更进一步的讲,应该是更接近于解放的某种概念——我们姑且放下cc中雪菜与父母吵架不断、关系紧张的经典性叛逆不说,我们将视线回到ic中,我们看到的是会独自一个人连K三小时的唱K女王,看到的是在乐队曲子都练不好的紧张时间里还愿意加入音乐部,看到的是在父母弟弟不在家而想要跟春希为爱鼓掌的雪菜,这些何尝不是一种对常识、对约束的一种叛逆?这些正如雪菜自己说的那样:“真正的我呢,并不是,那种你现在所想的乖巧可爱的女孩子。”

        而这种大胆尝试、想要做出一些看似挑战的事情的性格,即使是到了coda雪菜线里面,也依旧还是如此——想要挽救冬马,还想要跟春希一路走下去,面临如此挑战,提出的策略却是那样天方夜谭,这固然是天真的过理想化,但是换一句话说,这同样是一种对现实的叛逆。

雪菜:我全都要!

        那么,在这里我一开始说过了,雪菜的叛逆是她的性格使然,接下来是对此判断的一点简单的解释:从上面的关于善良与严格问题的讨论上,我大概解释了雪菜的思考逻辑,而这种一味满足他人需求的行动模式,长此以往受伤的心灵无处安放,心灵的压抑日渐沉重。而这份压抑若是无处释放,则迟早会引起人格的崩坏——于是,ic中的雪菜选择的是不断做出对她自身来说较为出格的事情来满足自己释放压抑、寻求自我的深层愿望。这其中的尝试除却上述例子外,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那就是在排练时紧张万分的雪菜,到了实际上场时却无比轻松地调动起了全场的气氛。而这个例子,正是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雪菜实际是在勉强自己,实际是在做超乎自己能力的事情。

        但是,cc中的雪菜面对这份沉重压抑的心灵,却是无法再像之前一样来释放压力了,于是,这就导致了cc中雪菜与家里人的争执不断,可是这种释放压抑的方式,却是雪菜会自我批判的罪责,这才导致了罪责像是电磁波一样不断滋生的精神疾病。

        至于为什么雪菜选择争执的对象会是自己的家人,倒是也有部分猜测,这里暂且按下不表,将会在后面提到。当然,除去她的家人之外,能让她真正完全地展现自己心中压抑的对象,就只剩下了柳原朋,正如武也所想的,柳原朋成为了这个叛逆少女一辈子唯一的恶友,而这位恶友,也成了雪菜成为一个正常人的关键。

        第三点,高岭之花

        我并不确定“高岭之花”这个表述是否足够准确,但是我相信丸户史明.

        我们重新看向小木曾雪菜,试问整个白二中,还有比雪菜更适合当女友的角色吗?姣好的容貌、有些小恶魔的性格、能够包容你的错误还能体贴地察觉到你的需求、更不用说家务万能了。至少一般论而言,工作狂的老麻、人生如戏的千晶还是忠犬和纱都比不上雪菜,为什么不提小春?因为小春是我的诶嘿嘿……(当然,这里是一般论,将gal投影到现实中的判断)

        这样看似完美女友的雪菜,却同样的也有着一种天然的傲气,或者说是任性,但是这种任性,又会被雪菜对自身道德过于严格的限制而批判,故而雪菜通常时刻会把这份任性隐藏起来——但是,在cc中雪菜的人格处于崩溃边缘的时候,这份过于严格的自我批判则会发生短暂的动摇,于是也就有了cc中雪菜任性地索求寻找自己一路的春希生气,明明已经说出口希望让自己轻松自由却又当即大哭反悔的场面。

        “让我……自由地……”

        “不要,刚才的不算!绝对不算啊!”

        "你什么都没有听到对吧?!我什么都没有说对吧?!"

虽然不是这段话配的CG,但是应景就行了

        至于这样的性格,以及讨好型的人格,都还得追溯回雪菜的家庭背景中。

        雪菜的家庭简直就是幸福美满的代名词,在ic之前家庭关系和谐,基本没有矛盾,父亲严厉、母亲慈祥,还有活泼外向的弟弟,是相当传统却难能可贵的家庭布局,看看春希的家庭跟冬马的家庭就知道了——

        但是,正是这样的家,才是雪菜这有些病态的人格的根源。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雪菜从小就是在温暖的规则中生活长大的。温暖,指的自然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毫不吝啬的爱;规则,指的则是严格的家庭制度,或者说是家里的规范,就比如即使到了高中依旧不能晚归的制约、跟春希、冬马合宿需要向父母请示等等……但是殊不知,这些正是一切的根源。

        一般来说,讨好型人格的成因往往是来自于童年创伤,根本来源是无价值感。比如被漠视与虐待的生存危机导致的对自己存在的无价值感、比如因父母过多的比较贬低而导致的无价值感、比如满足不了父母要求被冷视的无价值感等等等等。

        而对于雪菜来说,她的人格成因不能称为创伤,但是同样离不开无价值感。在名为父母的温室中长大的雪菜,被亲情的规则束缚——于是,雪菜在这个家中快乐并痛苦着,快乐于唾手可得的温暖,痛苦于被压抑的自由。无法自主做出决策的雪菜被这亲情的规则扭曲,逐渐失去了自我的意志,而这份不自由感最终导致了雪菜自我的无价值感。而这份无价值感导致的是雪菜对自己的不自信,事事将自己放在最后,对他人有了一种强依赖性,所以,讨好型人格的基础就这样有了。

        而另一方面,无价值感顺应而出的是渴望被认可的想法,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而且,是有些病态的追求——最经典的就是雪菜那一句“即使我知道自己是错的,但我也希望有谁来对我说你是对的”。而当这内心渴望认可的野兽被满足时,满足也就变成了一种傲气,不过,这种傲气很快就被自我批判给掩埋了就是了,同样的连追求认可的想法也会被自我批判冠上任性的罪名。(如果没有自我批判,这里可以参考Re:0第一季13-18集左右的菜月昴)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前面的探讨一并给连接起来了。

        雪菜的讨好型人格会将自身的意志给压抑起来,于是在许多抉择中雪菜会依附于他人,甚至是无意识地依附。但是被压抑的天性总需要释放的地方,这也就是雪菜偶尔会叛逆的原因。

        于是,我们把在第二部分中留下的问题给回答一下了,雪菜在人格崩坏时选择争执的对象为什么是自己的父母?因为雪菜潜意识里还是把自己的压抑发泄回了最初的源头了。虽然只是推测,但是我觉得八九不离十。

        那么,根据雪菜思维的模型,我们就可以得出几个推论了:

        ①雪菜抗拒改变。雪菜的讨好型人格对他人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亦或者说,对于改变有着很强的惰性。不过,平常性的改变在白二中并没有很明显的体现,比如升学之类的情况时雪菜的表现,但是对于非平常性的改变则是有很多,比如与春希的关系僵化、与父母的关系僵化等等……正常人可能在ic机场的时候就甩了春希好几遍了,但是对于雪菜来说,她不会,因为她可以忍受内心的痛苦,在长期的精神内耗中雪菜忍受痛苦的能力已经变得相当强劲了,甚至说是病态了,所以,雪菜才能够有抗拒这种改变的底力。

        当然,这是从能与不能的角度上来说的,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说,因为雪菜的无价值感,导致了雪菜极其渴望被认可,一旦改变,原本的认可就可能化为乌有,所以雪菜会抗拒改变,抗拒可能会让自己的认可被降低、被消除的事情。而对于非正常的改变,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另外,爱意本身就是一种高度的认可,因此,对于雪菜来说,爱是最甜蜜的大麻。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雪菜只是抗拒改变,但是雪菜本身对改变的适应性是相当之强的,对细微的情感的天生敏感使得雪菜可以很容易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就像雪菜刚刚工作不久也能得心应手一样。

世    界    名    画

       ②雪菜并不心机。我们见过最令白学家血压高的话,绝对还是那一句冬马小三,雪菜碧池,冬马毫无疑问,明明是我先来的.jpg,而对于雪菜这句,那同样也是蓝猫劈大树——净汤姆扯蛋。雪菜主动迎合别人,并不是因为别有所图,而是她生活方式如此;雪菜跟春希断不了的情缘,那是雪菜害怕改变;雪菜当然会有小聪明的时候,但是那不过是维持自我的叛逆,以及由此产生的小恶魔性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雪菜,一直把心里的想法全部隐藏起来,一直包容着春希的过错,因为雪菜只会用这种方式来爱着春希。

        ③雪菜会渴求心心相印。与其说是心心相印,倒不如说,雪菜往往会把自己的意志给隐藏起来,但是如果刚好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选择重合了,那恰好会激发出雪菜被认可的满足感,于是,雪菜会渴求自己的想法被读懂。最典型也最理想化的例子,就是在冬马TE中雪菜让春希猜所谓的回忆之地那里。

真正的雪菜党就要看雪菜唱powder snow

        ④雪菜是自私的。雪菜的性格是依附于他人的,但是却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雪菜排斥改变,所以雪菜会对陌生的东西有一种排斥感,而对亲近的东西有依附感,所以,雪菜会不自觉地排斥陌生的新的人际关系,就比如柳原朋;而对于出手救下雪菜的千晶,虽然同样也有排斥感,但是帮助自己的感激之情则会对排斥感做出自我批判,所以排斥感会变淡很多。雪菜的自我中心,并不是纯粹的以个人为中心的,而是以自己熟悉的环境为中心。        

        那么,说完自我中心,那自私就好说很多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忘歌里的友近。友近在桌上讲故事,雪菜在桌下忍着对春希的情欲,虽然说这个看一次绷不住一次,但是毫无疑问,这是对雪菜的自私毫不掩饰的体现。雪菜在乎的人,实际上永远都是她的中心圈内的人们,而对于陌生的“圈外人”实际可有可无,而这个圈甚至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的,对于雪菜来说,最中心的圈就是冬马跟春希,再往外是武也、依绪等等。而且对于雪菜来说,越是靠近中心圈层的人,也越能接触到真实的雪菜,不过柳原朋那种属于是拖着板凳就坐进了雪菜心里,就姑且放在论外。这种想法,实际来说再正常不过,就像是乡土中国那波纹状的人际关系一样,不过雪菜那个圈的界限,会比一般人清晰一点,当然,如果对这个圈的清晰程度进行着重强调的话,那就成了mygo里面长崎素世那种感觉了。

就要看冬马跟雪菜打架!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雪菜的底层思维跟成因:雪菜的温暖但约束的家庭导致了雪菜自我意志的磨损,而这引发的无价值感,导致了雪菜对他人的强依附性与自我价值的强烈追求,而这分别最终表现为了讨好型人格跟渴望认可的念头。而讨好型人格的一种表现,就是雪菜的自我批判,而那过度的自我批判、对自己在道德上过度的严格,表现为了过度的善良;而维持这种讨好型人格的稳定,会积攒下大量的心理压力,而雪菜释放这压力的做法,就是叛逆。另一边,雪菜渴望认可的念头一旦被满足,则会表现出一种自傲,而这份傲气则会连同渴望被认可的念头一起被讨好型人格给牵制,被自我批判抨击,所以,雪菜会有意无意地隐藏起自己的自傲与任性。(前面讲的又散又乱,恐怕是没多少人会理一遍逻辑的,所以就重章叠唱省流一下)

        最后的最后,其实在分析雪菜到后面的时候,其实已经不知不觉从雪菜本身变成了“雪菜们”了。雪菜代表的是一大类讨好型人格的价值观,可不是所有的雪菜都能走向雪菜TE。有的人能借着天生的敏感八面琉璃,但是有的人却会像间宫卓司一般被一味欺侮,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能说这样的人是错误的,就像是节能主义的折木奉太郎也不会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一样,轻易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什么的,不要忘记阿伊莉斯打莉西亚的原因(用典手法,3分,提示:秽翼的尤斯蒂娅)。

        雪菜的人格,绝对不能称为正常,但是同样也不是异常。

希望每一个雪菜都能走到TE

这篇文章写的可能比较绕,里面很多说法更具有假设性,但是我觉得基本还是能作为一种理论模型来解释雪菜的行动逻辑的,不过雪菜初中发生的那事我没作为人格形成的原因之一分析,主要是写的时候忘了这事了,写完才被提醒了,遂摆烂。当然,最重要的是,说的很自以为是真的私密马赛。


关注复旦视研社谢谢喵!!

从小木曾雪菜出发——讨好型人格成因与思考逻辑的探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