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三大厂产品研发思路的个人看法
只说观点,仅供参考。 第40届多特蒙德世乒赛是我国男乒至暗时刻的开始,也是以Stiga(Banda,Donic...虽然/但是还得带上Yasaka)为代表的欧洲乒乓球器材厂商黄金时代的起点。夺得男团冠军的瑞典三杰后来恰好代言了三种经典夹板结构的球拍,阿佩伊伦的AC,老瓦的OC,佩尔森的CL(补充一个传说是在40届世乒赛上瑞典队实际都是用的AC),之后欧洲器材厂商凭借这三种结构可以说是躺赢了好多年,即使乒乓球运动改革了多次,STIGA也只是围绕这三种结构做一些补强设计,毕竟这已经是乒乓球纯木底板结构设计的顶点了(也是很长一段时间斯帝卡不做桐木大芯底板的原因),直到无机胶水40+时代的到来,问题出现了。 (快弧)CL结构最后的巅峰是红黑碳王7.6,原本就是7夹的结构导致可优化的空间很小,能加碳胶进去已经不易,就别想任何纤维了。(弧快)OC最后的巅峰是换了名贵面材的胡桃五/黑檀五,云杉貌似跟各种纤维都不搭,从市场销量和大赛成绩中也能感觉出来。所以这里不得不提一句近两年新出的玫瑰碳素和胡桃碳素,在我看来就是斯帝卡中国的割韭菜专供产品。再来说说(弧圈)AC,纯木时代标准AC结构是林巴面材阿尤斯力材阿尤斯大芯,最有名的变种版是像阿佩伊伦AAP和黄瓦木用的那种双林巴搭配阿尤斯大芯的结构。(补充:阿巴西跟阿尤斯实际是同一类木材。而'云杉'全世界大概有40多种木材名字都跟其沾边儿,欧洲厂商用的云杉跟亚洲厂商用的实际不一样,这就是斯帝卡oc跟红双喜狂飙王手感/性能差异的原因之一) 三种经典结构在新时代折损了两个,作为五夹板设计的源点,正统的'弧圈机器'AC老树开出了新花。说好听点是欧洲传统大厂底板设计有传承,实际上就是抓住了最后的稻草。AC属于ALL等级球拍,均衡不极端,特别适合斯帝卡这种'缝缝补补'的设计思路,碳胶、硬碳、软碳、极薄碳、拉升碳,面材染色,面材加硬等等,总的原则就是AC结构是核心,科技属于锦上添花的补强,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说斯帝卡球拍纯木味儿最浓,而且我们能看到斯帝卡那些'限量版'(碳素45金标红标许昕蓝标金标等)底板的宣传重点都是'采用了更好的木材'。斯帝卡玩的是库房里的陈年老木,木头用料好底板就好,它没有别的品牌的那种'特注'生产线,就是挑好木料的给运动员用,所以我以前说只要我们会挑板且有机会挑板,那是有可能买到跟国手底板性能类似的同品质球拍的。 斯帝卡在新时代中靠着对AC结构的补强所设计出的巅峰产品就是许昕蓝标和碳素45/90系列了(全是外置也是挺……),虽然很顶,但有一个搅局者,用了同样的设计思路却把AC结构玩出了更好的'成绩',那就是红双喜和它的968。 还得从40届世乒赛说起,这是一个分水岭,世界乒坛告别了'椴木+血胶'的颗粒神器,以红双喜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到了不转型就关门的悬崖边,那怎么办,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被五夹七夹的'现代'球拍打败,那就把它学过来,红双喜等国内厂商几乎复刻了所有的经典结构,还进行了各种魔改,直到红双喜找到了'黄芳碳',并且用在了林巴面材阿尤斯力材阿尤斯大芯的AC结构上,(红双喜球拍普遍具有的纯木手感也是因为它的设计思路是学到了欧洲器材厂商的套路)至此AC结构在当代乒乓球器材发展中找到了最佳合体形态:外置拉伸碳和内置黄芳碳。 再来说说蝴蝶,蝴蝶的底板早年一直是以日式直板为主,后来随着日直打法的式微,蝴蝶也开始把重点转为经典结构的纯木夹板,顺带魔改一些日本本土的桧木夹板,但当年的市场王者是斯帝卡,跟着欧洲的步伐无法翻身的蝴蝶开始另辟蹊径,依托日本强大的化工纺织行业,寻找到了AL和ZL两种纤维,尝试着用纯纤维做底板夹层或跟碳纤维混编的试验,此时蝴蝶的设计思路是全新的,以纤维为主,所有的木材和结构都是为了发挥纤维性能而服务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桐木大芯的球拍。划时代的泰克西姆和维斯卡利亚在90年代初期就诞生了,可惜生不逢时,而普碳、波尔精神、波尔alc等等成绩始终差那么一口气,直到无机胶水40+时代,ALC纤维才在张继科的手中攀登到了'大满贯'巅峰(张怡宁虽然用着蝴蝶zlc更早拿到双满贯,但全世界女运动员带货效果普遍不行)。蝴蝶这种全新的设计思路,在其给运动员做的'选手注'球拍中可以看出,选手用的蝴蝶底板,不能确定是否木料更好,但可以确定的是肉眼可见的纤维层变粗/变厚。这种做法,也被后来的红双喜学了过去。 到了今天,蝴蝶依然在尝试着ALC和ZLC的各种配方,其他走蝴蝶设计路线的厂家在尝试新的纤维。而斯帝卡无力再魔改AC更进一步的情况下,决定跳出历史,折腾出了赛博6(从斯帝卡的过去和现在的设计思路可以看出,前不久上市且幺蛾子不断的灵感碳王就是斯帝卡中国为了短期利益自己弄出来的一个玩意儿),而红双喜呢,在继续微调968吃老本的过程中,观察着竞争对手的走向,以决定向谁跟进。 说了这么多有什么意义呢? 省流:买蝴蝶底板首看纤维,纤维的特性决定了底板的性能;买斯帝卡底板要挑木材,木头的优劣决定了底板的性能;买红双喜底板既要挑木头也得看纤维,好木头+厚/粗纤维的底板大概率在国家队手里。 ………………………………………… 最近看网上讨论底板重量的言论又火了,其实不同品牌型号的底板是不能一概而论所谓的'黄金重量'的,因为相较于那两三克的重量差异而言,重心的不同带来手感的差异更为明显。网球拍里有“挥重”的概念并设计出了计算公式,乒乓球底板缺少了这个重要的参数。例如同样92克的Vis、许昕蓝标、w968,三块底板贴同样的胶皮使最终得到同样的总重量,但打起来的感觉一定是觉得蓝标和w968要比vis'沉'的多,这就是'挥重'的区别,也是造成市场上90克以上vis要加钱,90克以下蓝标难找的原因之一。 我之前一直在打85克的横板许昕蓝标,84-88是我认为的对于我能力而言的(我参照的是女子国手的底板重量范围)横板蓝标黄金重量(许昕曾在采访中说他力量大,喜欢打84-87克的底板)。在听到尹航前几天关于'90克以上'的说法,一时冲动,又拆封了一块93克的许昕蓝标,顺带继续测试一下没用过的平价胶皮:正手40°三维蓝省,反手45°729-08es,海绵都刷两遍海油两遍红双喜15号白胶,底板一遍白胶(底板刷红双喜护木液并用2000目砂纸打磨),贴板以后总重量来到了198克,光看秤上的数字就觉得沉,多了8克能不能打的动呢?我也不知道。
ps:以上言论都是我凭印象而写出的一家之言,肯定有众多不严谨甚至错误的地方,并且我也只写了观点/结论,没写(懒得写)具体原因。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