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IJN海航飞行员概况

2022-07-07 12:33 作者:艦これ航空技術場  | 我要投稿

第一节 中途岛海战

普遍认为“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天王山,空母机动部队的毁灭导致了战败。”确实如此。就空母和飞机的丧失而言是这样的。但是有关飞行员的损失如何呢?实际上除了在中途岛海战中和美空母展开殊死搏斗的“飞龙”上飞行员近乎全部损失外,其他 3 艘空母飞行员没受到很大的损失。关于全部飞行员正确的损失数在泽地久枝著的《记录中途岛海战》中详述,所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尉以上的飞行员指挥官。在乘坐“赤城”的飞行员指挥官渊田中佐(战后著述《中途岛》)笔下被称为雷击之神的村田少佐,著名的强行侦察高手千早大尉(以电文‘我没被敌机追上’而有名),王牌战斗机飞行员白根大尉(又称‘紫电改之鹰’,击坠 9 架)等被提及的人,他们全都幸存,返回到国内。著名的王牌战斗机飞行员“加贺”上的饭冢大尉(击坠 8 架)和“苍龙”上的藤田大尉(击坠 11 架),舰爆队的名指挥官著名的江草少校等也是如此。乘坐“飞龙”的重松大尉(他也是王牌战斗机。击坠 10 架)也回来了。(除此之外,活下来的人也很多,这里只举出几个。)结果,在中途岛海战战死的大尉以上的飞行员指挥官是 11 名,只比珊瑚海海战的 8 名多了 3名。“军官有很多人活了下来,那下级官兵全部战死了吗?”不是那回事。根据《记录中途岛海战》飞行员战死者数,美军是 208 名,日军是 121 名。虽然空母击沉数是 1 比 4 的大败,而飞行员战死者数反倒是日军少;日本的 4 艘空母沉没时和军舰同命运的只是 121 名中的 29 名而已。空母的飞行员总数不清楚,根据各机种的飞行员是:舰战 1 名、舰爆 2 名、舰攻 3 名来估算,大约是 500名。因此倒推可知,落水而得救的飞行员约是 380 名,29 名的损失连全部的 1 成都不到,可以这样想“空母即使沉没了,如果周边有担任救助的伴随舰(多数场合是驱逐舰),飞行员也不一定战死”。之后大致看看关于空母的舰载机数量,。众所周知,日本空母的舰载机数有定数(由常用机和备用机构成:以下以常用机+备用机表示)和实数(实际在作战期间搭载的机数)。譬如“苍龙”的情况,开战时的定数(战史丛书:夏威夷作战127页)是:舰战 18+3、舰爆 18+3、舰攻 18+3,计 54+9 架,实数(同书344页)是:舰战 21、舰爆 18、舰攻 18,计 57 架。中途岛海战时的实数变成是:舰战 21、舰爆 18、舰攻 18、舰侦 2,计 59 架。由于作战过程的推移,实数经常会发生变化。而且也存在定数自身发生变化的情况。开战时,“瑞鹤”的定数(战史丛书的定数):舰战 18+3、舰爆 27+3、舰攻 27+3,计 72+9 架(丸特集的备用机数不同);从1942年1月开始,被减少到:舰战 18+3、舰爆 18+3、舰攻 18+3,计 54+9 架。由于是大型的新型机开发,不能被解释为机数减少。因为舰载机的机种还是同样的。仅仅只是飞机库变“空”了。定数要是减少,实数就会变得更小。因此 “瑞鹤”的舰载机实数,从奇袭珍珠港时的 72 架减少到珊瑚海海战仅 45 架(定数是常用机 54 架,由于损耗变得更少)。那是为什么?因为开战后,“祥凤”和“隼鹰”等改装空母陆续竣工了,海军航空队必须设法配备足够的舰载机。


第二节 开战和兵力的扩张


开战时日本海军的 6 艘主力空母搭载的舰载机实数是:舰战 120、舰爆 135、舰攻 144、共计 399 架。如前述一样,乘务员是:舰战 1 名、舰爆 2 名、舰爆 3 名,所以飞行员数共计为 822 名。但是要问及“实际上 6 艘空母搭载的飞行员是 822 名?”的话,回答会是“那不一定”吧。日本海军陆上航空部队规定飞行员定数是“常用机定数的 1.5 倍”(战史丛书:夏威夷作战216页)。那是目标数值,飞行员实数大大地低于这个。让我们来看个实例。1942 年 5 月 20 日,在太平洋正面展开的是第 24 及第 26 航空战队的兵力(战史丛书:中途岛海战215页),属下 6 个航空队中第 1 航空队定数(仅常用机)是:舰战 27、陆攻 27,实数是舰战 17、陆攻 32,飞行员是舰战 22 名,陆攻 29 组。木更津航空队定数(仅常用机)是;陆攻 27;实数是:陆攻 23,飞行员陆攻 27 组。三泽航空队定数(仅常用机)是:陆攻 27,实数是:陆攻 27,飞行员陆攻 28 组。由此可见,飞行员实数和飞机的实数,“没有大的差距”。写到这,记得上回提到过由于“隼鹰”和“祥凤”的竣工,日本海军航空队必须设法舰载机飞行员的事。那么这次就来谈谈两空母的舰载机数的问题。首先,1942 年 1 月 26日改装完成的“祥凤”,该舰的舰载机定数是:舰战 12+0、舰攻 12+0,计 24+0架。1942 年 5 月 3 日竣工的“隼鹰”情况稍微复杂些。按照丸特集《军舰3》定数是:舰战 12+3、舰爆 18+2、舰攻 18+0,计 48+5架;渊田美津雄著《中途岛海战》是:舰战 24、舰爆 21、计 45架;《战史丛书:中途岛海战236页》AL作战时的定数是:舰战 6+2、舰爆 15+4、计 21+6架,搭乘的 6 空舰战是 12 架。此外《丸特集11号32页》记载AL作战时的舰载机是:舰战 20、舰爆 19。AL作战时的计划出击机数:4 航战(“隼鹰”、“龙骧”)第 1 次 39 架(战 15,爆 15,攻9),第 2 次 12 架(战 3、攻 9),计 51 架(战史丛书:中途岛海战236页,以上机数是“隼鹰”、“龙骧”的定数:与常用机的合计一致)。但是实际的出击机数《战史丛书:中途岛海战279页》是:第 1 次 45 架(战 16、爆 15、攻 14),第 2 次 45 架(战 12、爆 15、攻 14、水侦 4;与计划不同,第 2 次攻击队编入了第 1 次攻击队的返回机)。渊田美津雄著《中途岛》是:第 1 次 27 架(战 9、爆 12、攻 6),第 2 次 24 架。柑灯社《日本海军战斗机队》是:第 1 次 34 架(战 16、爆 12、攻 6),第 2 次 21 架(战 6、爆 15)。(可以认为《战史丛书:中途岛海战》的“隼鹰”是定数不是实数,在同书的攻击队编制机数中能看到。我判断AL作战时候“隼鹰”搭载的实数中包含 6 空的搭乘舰战是:舰战 18,舰爆 15)总之合计“祥凤”24 架和“隼鹰”48 架,日本海军航空队也无法准备 80 架左右飞机和相称的飞行员。1942 年 1 月 1 日,“翔鹤”、“瑞鹤”的定数被削减到舰战 18+3、舰爆 18+3、舰攻 18+3,计54+9架(原来 72+9 架)。4 月 1 日“赤城”的舰爆被削减了 9 架。因此可以推测,常用机在 45 架左右。但是,仅知道这些还是不够。可以认为,计划搭载约 50 架的“隼鹰”在AL作战时以“异常少的定数”参加作战,其背景很大程度受“日本海军航空队的飞行员不足”影响于是日本海军让“数量增加了,但由于掺水而使各舰的舰载机数少了的空母机动部队”开始了第 2 阶段作战。第三节 第 2 阶段作战在第 2 阶段作战中最初受挫的是珊瑚海海战。参加这次战斗的 3 艘日本空母是第 5 航空战队(以下 5 航战略称)的“翔鹤”和“瑞鹤”及担任运输船团护卫的“祥凤”,舰载机的定数(常用)是:“翔鹤”和“瑞鹤”舰战 18、舰爆 18、舰攻 18,各舰计 54 架。“祥凤”是:舰战 12、舰攻 12,计 24 架。实数好象是“祥凤”舰战 13、舰攻 6,计 19架(森史朗著《海军战斗机队4》204页),5 航战的 2艘共计 114 架(森史朗著《海军战斗机队4》251页)。在第一天的战斗中,“祥凤”首先沉没(除 3 架舰战返回deboine基地,其余都丧失了。舰上乘员 839 名内生存者不超过 203 名,所以估计剩下的飞行员大部分战死了),5 航战也由于对油船攻击和夜间攻击丧失 18 架,舰载机还剩 96 架(森史朗著《海军战斗机队4》350页)。在接下来的第二日决战中,日军损失了大量的飞机,“翔鹤”也受到很大的损伤。两空母的舰载机 64 架(森史朗著《海军战斗机队4》436页)在“瑞鹤”上着舰,不过又放弃了 12架。还有,剩下的飞机中还可使用的飞机是 39架。即 5 航战作战开始时拥有的 114 架舰载机和飞行员,锐减到 39 架(其他损伤机 13 架)的舰载机和 64 架份的飞行员(其他在“翔鹤”强行着舰和迫降被救助等的飞行员 11 架份)。这意味着“假使不能得到补充”的“翔鹤”损伤即使恢复原状,5 航战各空母也只有 37 架能搭载的飞机。接着在发生的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海军损失了 4 艘空母和 248 架舰载机(舰战 72、舰爆 72、舰攻81、舰侦 2、搭乘舰战 21;去除了搭乘的舰战飞行员的话共计为 463 名)以及 108 名飞行员(泽地久枝著《记录中途岛海战》,其他水侦飞行员 11 名和搭乘飞行员 2 名)。(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军的飞行员战死数 208 名)。1942 年 1 月 1 日“翔鹤”、“瑞鹤”的舰攻及舰爆各 9 架,4 月 1 日“赤城”的舰攻 9 架的定数被削减之事前面已经说过了,中途岛海战时“加贺”的舰爆定数也被削减了 9 架。463-108=355。可以认为,约 350 名生还了。乘员数是:舰战 1 名,舰爆 2 名,舰攻 3 名。因而如果考虑 1 架 2 名标准,350 名生还者相当于约 175 架。苦于飞行员不足的日本海军通过削减定数来使空母载机数统一,而在第 2 阶段作战中的珊瑚海海战中飞行员又遭到大损耗。即使中途岛海战不发生,5 航战的飞行员补充不被中止,“飞鹰”的飞行员也无法充足。但是丢失了母舰的 175 架份的飞行员由于中途岛海战的败北,一下子多了出来。日本海军是如何安排这些飞行员,使得空母机动部队重建?中途岛海战后的1942 年 7 月 14 日,空母的舰载机定数(常用)又一次变更,被大大增加,“翔鹤”型:舰战27、舰爆 27、舰攻 18,共计 72 架(丸特集「军舰3」74页),“隼鹰”型:舰战 21、舰爆 18、舰攻 9,计 48 架(丸特集《军舰3》105页)。这 4 艘搭载定数为总计 240 架。但是在前述中,“翔鹤”和“瑞鹤”的飞行员两舰合计只剩下 75 架份,“隼鹰”的飞行员算上搭乘的舰战也不超过 19 架(因为在AL作战中丧失舰爆 2)。总之,不足 146 架份的飞行员。为了填上这个缺口,日本海军机动部队把从中途岛海战归来的 175 架份的飞行员充实进去,完成了再次编成。所罗门海激战终于拉开了帷幕。第四节 飞行员的经历从中途岛生还了的 175 架份飞行员,填补了 146 架份的不足之事在前面已经描述了。可是在这里也要说明“没有全部被补充”。因而在把话题转移到所罗门海之前决定先稍微说明关于“空母舰载机飞行员”的事。首先日本海军航空队飞行员的配置大致分为“1.基地航空部队”,“2.空母”,“3.练习航空队的教官/教员”,“4.其他(开发部门的试飞驾驶员和中央政府机关工作等)”。“其他”只要非常少的富有经验的飞行员配置。此外,其他配置的飞行员是根据经验的不同,让他们提高练度。因为大战前半年,舰爆和舰攻几乎不存在给基地航空部队,“空母”和“教官/教员”被反复配置,战斗机被 1 和 2 和 3 反复配置的情况不少。(有像坂井三郎中尉那样始终配置在基地航空部队和教官/教员而不配置在空母的例子,也有像菊地哲生飞曹长那样长期配置给空母和教官/教员的情况,总之,这些都被当作例外。在以下的叙述中,级别全部是最终级别,击坠也是最终击坠数。)举个例,作为日本海军的顶尖王牌著名的岩本彻三中尉(击坠80 架:一说 202 架:战败时生存)的情况,开战时被配置在空母“瑞鹤”,1942 年 8 月成为教官/教员,从 1943 年 3 月开始转战基地航空队(最初horomushiro的 281 空,后拉包尔的 204 空、253 空),也活跃于本土防空战。奥村武雄飞曹长(击坠 54 架)1942 年 8 月被配置在空母“龙骧”,此后被配置到基地航空队(台南空、201 空)。杉野计雄飞曹长(击坠 32 架:战后海上自卫队工作)走了基地航空队(6 空)—> “大鹰”—>教官/教员—> “翔鹤”—>基地航空队(253 空) — >教官/教员—>空母(634 空) — >教官/教员的路线。石井静夫飞曹长(击坠 29 架)开战时,被配置在基地航空队(台南空),从 1942 年 4 月成为教官/教员,9 月配置在“隼鹰”,1 年后转移到基地航空队(204 空)。赤松贞明中尉(击坠 27 架:自称 350 架:战败时生存)是飞行时间 6000 小时以上的超级老鸟,战前经过“赤城”、“加贺”、“龙骧”、“苍龙”的服役,开战时被配置在基地航空队(3 空)。此后,配置在教官/教员与基地航空队(331 空)服役,战败时隶属于 302 空参加本土防空战。小町定飞曹长(击坠 18 架:战败时生存)开战时,被配置在“翔鹤”,转战珊瑚海海战和南太平洋海战等,从 1942 年末转移配置到教官/教员,从 1943 年末开始在基地航空队(204 空、253 空),活跃在本土防空战中。这样在基地航空队与空母反复服役的飞行员例子很多。总之,空母舰载机飞行员和基地航空队飞行员、教官/教员不是“不一样的玩意”,飞行员不足,是海军航空队共同的问题。因而在中途岛海战生还的飞行员不是全都“就那样被配置到‘翔鹤’、‘瑞鹤’、‘隼鹰’、‘飞鹰’”,也有被配置给基地航空队和教官/教员。同样的,基地航空队的飞行员和教官/教员被配置到空母的情况也存在。但是从“中途岛生还飞行员”—>“翔鹤”、“瑞鹤”、“隼鹰”、“飞鹰”多分配是事实。中途岛海战前这些空母的王牌有:岩本中尉(前述)和南大尉(击坠 15 架),小町定飞曹长(前述),佐佐木原正夫少尉(总数 12 架:战败时活着),山本一郎少尉(击坠 11 架),小平好直少尉(11架:战后航空自卫队)等。岩本中尉和南大尉配置到教官/教员之后,从沉没的 4 艘空母中转移的王牌有:谷口正夫少尉(击坠 14 架:战败时生存:“赤城”—>“翔鹤”),山本旭中尉(击坠 13 架:“加贺”—>“瑞凤”),大森茂高少尉(击坠 13 架:“赤城”—>“翔鹤”),菊地哲生飞曹长(击坠 12 架以上:一说 20 架:“赤城”—>“翔鹤”),藤田胎与蔵少佐(击坠 11 架:战后民航飞行员:“苍龙”—>“飞鹰”),重松康弘中佐(击坠 10 架以上:“飞龙”—>“隼鹰”),白根斐夫中佐(击坠 9 架:“赤城”—>“瑞鹤”),原田要中尉(击坠 9 架:战败时生存:“苍龙”—>“飞鹰”),铃木清延飞曹长(击坠 9 架以上:“加贺”—>“隼鹰”),村中一夫少尉(击坠 9 架:战后航空自卫队:“飞龙”—>“翔鹤”)等。还有在中途岛海战中搭乘空母的来自基地航空队 6 空的兼子正中佐(击坠 8 架以上),也受命分配到“飞鹰”。第五节 飞行老手如果想要了解飞行老手的话,先解说有关飞行员的级别和练度的因果关系。首先飞行员的级别大致分为士官(准士官)、下士官、兵,3个级别。作为飞行员的士官一般在中佐以下、少佐、大尉、中尉、少尉、飞曹长,6个级别;下级士官:1飞曹,2飞曹,3飞曹,3个级别(1942年11月3飞曹被废止,新设了上飞曹),兵从1等飞行兵到4等飞行兵,4个级别(1942年11月3、4等飞行兵被废止,新设了飞行兵长和上等飞行兵)。1942年11月的级别变更,不过是变化了名称。1飞曹->上飞曹2飞曹->1飞曹3飞曹->2飞曹1飞->飞长2飞->上飞3飞->1飞4飞->2飞总之,开战时的1飞和1942年11月以后的飞长同等。开战时的1飞曹与1942年11月以后的上飞曹同等,没有影响。(因为本文想避开混乱,把开战时的级别作为前题,请谅解。)果真级别和练度有因果关系吗?可以认为在日本海军中级别下降的事首先不考虑,同一个人的练度提高和级别的变化有相关关系吧。但是全部飞行员并不是从4等飞行兵开始。譬如后来被叫作“拉包尔的贵公子”的笹井少佐(击坠总数27架)的情况,开战时的级别是中尉,结束飞行学生(35期)是1941年11月,飞行员经历不过是仅仅1个月。这个因为笹井少校是海军兵学校(以下,海兵略称)的出身。另一方面,不是海兵毕业生的赤松贞明中尉(击坠总数27架)的情况,开战时的级别是飞曹长,然而结束缲练(17期)是1932年3月,飞行员经历达9年9个月。因而级别和练度可以说“不一定连动”。可是路线同样成为大概的目标的事也是事实吧。如果明白各时刻在于各飞行员的飞行时间,能比较练度,那不容易。不能断言“如果飞行时间长,练度就高”,然而很多的人理解为“大概是那样吧。”也不能断言“如果飞行员经历长,飞行时间也长”,关于这个很多的人理解为“这个也是吧。”。因而首先比较飞行员经历。那么“有哪个程度的飞行员经历是老手”?开战时,飞行员经历最少的:飞行学生35期的1个月,缲练55、56期的5个月,乙飞9期的2个月,甲飞4期的3个月等。在这个时点,上述的飞行员不好认为是老手吧。如果他们是老手,全部飞行员都成为老手,变成了“讨论练度的事已经没有意义”。(有关坂井三郎中尉开战时的飞行员经历4年1个月,级别是1飞曹。开战时他的2号机横川2飞曹是3年10个月,3号机大田3飞曹是1年6个月。以后成为顶尖高手的西泽中尉也是1飞曹,属于千岁空,飞行员经历是2年9个月。并且从半年后开始在拉包尔航空战中,坂井1飞曹的队列机中乙飞9期的飞行员变得多了。他们在开战时是飞行员经历2个月,这个时点是8个月。瓜达尔卡纳尔战斗爆发时是10个月。好象有飞行员经历1年未满也相当活跃的情况。但要是飞行员经历6个月……)且慢。在这里“飞行学生什么?”或“缲练什么?”、“甲飞和乙飞什么?”等问题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下节说明有关这些和进入“飞行员培养课程的变迁”话题。第六节 飞行学生操练日本海军的飞行员被大致区分为士官、下士官、兵的3种之事已前述了。那么全部的飞行员都是从最下级的3等飞行兵开始吗?没有那样的事情。(预先说了虽然有4等飞行兵的级别,但是海兵团的教育和练习生的岁月,经过晋升,被分配到实战部队时最低也是3等飞行兵。)既有作为3等飞行兵开始飞行员经历,又有作为中尉开始飞行员经历的情况。因而级别不一定根据飞行员练度的目标。成为目标是比较同样路线的飞行员(只是除去非常缲练吧)。那么日本海军的情况,要成为飞机飞行员有几个路线。从这些既存的海军士官中培养士官飞行员的“飞行学生”和从既存的兵中培养兵飞行员的“操纵练习生”(以后略称缲练),在昭和5年被确定后,被扩大到“飞行预科练习生”(以后略称预科练)和作为一般大学毕业生等对象的“飞行科预备学生”等路线(逐次名称和培养期间的变化,详述的话冗长,省略。)最基本的是“飞行学生”和“缲练”。(特别进行成为士官飞行员和兵飞行员中间下士官飞行员的培养。说到原因从兵晋升成为下士官的时候已经高年龄,再做飞行员的教育有些勉强。对既存的下士官实施飞行员教育,让结束了飞行员教育的兵晋升为下士官是合理的。)首先是从飞行学生为对象的海军兵学校(以后略称海兵)出身的少尉(到1932年是中尉)选拔(注意!不一定是志愿的事),接受教育(1932年以后的场合,刚晋升中尉)后被分配到实战部队。举一个例子, 1917年出生的宫野善治郎中佐的情况,1938年3月海兵65期结束(21岁),从1939年9月到1940年4月8个月,受到了飞行学生32期的教育(结束时23岁)。此后,作为分队士(中尉)在第12航空队勤务,1941年10月,被晋升大尉的同时担任第3航空队的分队长。顺便提一下开战时的日本海军战斗机部队,分队士(兵曹长、少尉、中尉)是小队(3架组成)、分队长(大尉)是中队(9架:3个小队) 指挥的场合很多。(战况窘迫的话变成分队士也指挥中队。)1941年12月开战时,他24岁,是飞行员经历1年8个月的分队长(大尉)。此后,他调任第6航空队(后改名第204航空队)分队长,1943年3月担任飞行队长。1943年6月,他在这个位置上战死,特别进2级别为中佐。最后总数16架,飞行员员经历3年2个月。如果没战死会变成怎样的呢?不是飞行学生出身的士官飞行员溯寻的道路:从分队士(中尉)开始分队长(大尉)、飞行队长(大尉或少佐)、航空参谋(少佐或中佐)、飞行长(少佐或中佐)、司令(中佐或大佐),航空参谋以上实际上是在地上(或舰上)勤务的飞行员。总之变成航空参谋和飞行长的话,多数场合以后,就不是飞行员了。(其中成为航空参谋之后,也有被任命为飞行队长的情况。)即作为士官飞行员的士官真正意义上的“飞行员”只是被配置在分队士、分队长、飞行队长期间。试举几个参考例子。 

例:生年   飞行学生结束 最后飞行队长 年龄 飞行员经历

源田实 : 1904     1929          1938      34      9年          冈村元春   :1901     1926        1938       37      12

中岛正  :1910    1933        1944      32      11

柴田武雄 :1904    1928        1939      35      11

板谷茂  :1909    1933        1942      33      9

相生高秀 1912    1934        1944      32      9


大致上,在35岁前后、飞行员经历10年前后结束飞行队长,变成航空参谋,也有飞行长的。那么“假使没晋升到飞行长和航空参谋的情况”,作为飞行员能工作到几岁左右?海兵出身的士官们因为晋升了,找不到参考例子。以下是“从兵敲打成士官和变成飞行老手”在战败时存在的尖子为参考例子。


例:生年  缲练结束 战败时年龄 搭乘员经历

赤松贞明: 1910  1933      35        12年半

半田亘理: 1911  1933      34        12

羽切松雄: 1913  1935      32        10

矶崎千利: 1913  1933      32        12

坂井三郎 1916  1937      29        8

(加上1908年生1929年结束缲练的尖子森贡中尉(总数9架),然而他在1944年8月的阶段退伍(36岁:飞行员经历15年)。也要考虑35岁前后飞行员的界限。1944年2月在夸贾林战死了的满月勇大尉的情况,1906年出生1926年缲练结束,战死时38岁,飞行员经历也到18年...(更有德国空军的osuterukanpu中将,1892年生,第1次世界大战击落了32架后,第2次世界大战也击落6架。想到48岁参加实战,‘35岁真的被认为是界限吗?’我也有些感到为难。)其次缲练的说明。缲练,从既存的海军士兵中招募志愿者,由考试选拔之后,作为飞行员教育使之转科向航空科的路线。重要的是“全员作为志愿的一事”和“达到年限也要接受几回考试的事情”。级别即使是相同,缲练未必是同期,缲练即使是同期,级别同样未必相同。表现例子。作为用单翼飞行而有名的樫村宽一少尉和有名的“天空的武士”坂井三郎中尉同年同月入伍到海军,从3等兵至飞曹长全部同时晋升。只是缲练的合格期不同。1934年结束了缲练24期的樫村少尉很早转科,担任3等飞行兵的坂井中尉的情况是,因为是1937年的缲练38期,对航空的转科是3飞曹。即是1937年11月的阶段,两者均是3飞曹,樫村3飞曹飞行员经历已经3年4个月,坂井3飞曹才“刚刚开始”。考虑开战时飞行员经历4年1个月的坂井1飞曹是“大老手”之事的话,同样的级别两者的差距很大。这里前述了缲练出生者的情况,级别不太成目标的理由。


第七节 航空预备学生和预科练关于航空预备学生与预科练说明

昭和开始时,日本海军航空队由飞行学生出身的士官飞行员和缲练出身的下士官兵飞行员构成的之事前述了。但是飞机性能的提高,飞机成为海上兵力的主要兵力,从既存的士官及兵招募人员的这些方式在下次战争发生飞行员不足已经看得见了。为此,制定了以航空预备学生增补士官飞行员的不足,以预科练增补下士官兵飞行员的不足。首先从航空预备学生开始。从1934年开始的这个路线,就读中的大学生(作为同样的制度,其中也有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为对象的航空预备学生。)为对象,约1年的教育后,担任预备少尉。当初第1期5名,2期14名,3期17名,4期12名,那个数目非常少。但是开战后状况急剧变化。1942年2月入队的9期(34名)之外又加上从兵种预备学生第1期开始的转科者为100名(世界的舰船577号204页),10期同时入队。因而9期和10期在1943年1月末,考虑技能性同样没有影响,同时少尉任官。加上翌年对本来的11期85名和以兵种预备学生第2期的74名(《暗的波峰》60页)12期为联合。但12期因为联合落后到1943年5月,被看作和11期技能性存在若干的差距。厉害的是13期4726名(世界的舰船577号205页:日本陆海军综合词典736页为4775名: 也有作为5000名以上的资料。)被大量采用了。可是13期配置给实战部队后的日本海军因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败北,战局恶化,很多在菲律宾,冲绳的特攻作战中散落(战死者数约1600名)。14期一那个根据数(资料不同约2000~3000名)也被采用了,因为战局过于恶化,即使特攻作战也陷入了极为困难的状况,战死者数(约400名)比起13期远远的就少。下面关于预科练。这个是所谓少年飞行兵制度,以高等小学毕业左右的学习生(15岁左右)为对象。1930年6月入队的第1届生79名,接受度过3年(以后缩短为2年半时)的教育,作为飞行练习生(飞练略称)受到了1年的训练之后,分配到部队。1等兵的他们然后不到1年,3飞曹任官。试着比较有名作为击坠王的坂井三郎中尉(缲练出身)和西泽广义少尉(预科练乙飞7期出身)的晋升步调。坂井中尉3飞曹任官之前所需的期间是4年6个月,西泽少尉3飞曹任官之前所需的期间短于3年5个月。加上1937年制定,以培养初级干部为目标的预科练甲种(以前的预科练乙种改名:以后甲飞、乙飞简略。)。对象者以初中3年程度结束的学习生(16岁左右),教育年限1年半(加上飞练是1年)。甲飞的晋升步调比起乙飞更加快。坂井中尉经过4等兵4个月、3等兵1年2个月、 2等兵1年、1等兵2年、3等下士官任官。甲飞的情况,4等兵1个月、3等兵2个月、2等兵3个月,分配给实战部队前,全员任官3飞曹。此后甲飞也有晋升早的,上平启州中尉(总数17架)入队后,5年7个月晋升到飞曹长(坂井中尉的情况9年5个月。西泽少尉是7年5个月。)。更加到1940年以后,前述的缲练被改名丙种飞行预科练习生(丙飞略称),日本海军的下士官兵飞行员炼成作为预科练一系化了。航空预备学生和预科练与飞行学生及缲练不同是“从当初飞行员专业开始从外部招募人员”。第八节 空母机动部队和基地航空队的比较进行了关于日本海军的飞行员培养课程的话后就转回到本论。1941年12月8日,从6艘空母出发的350架日本海军舰载机奇袭了珍珠港。就此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大幕。同日,在台湾起飞的日本海军基地航空队也袭击了菲律宾,不过,从空母起飞的战斗机队和从基地起飞的战斗机队到底存在多少本领差距?那么首先从基地航空队开始说。决定将台南航空队作为参考例子来看。首先关于开战时的台南航空队飞机数,诸说纷纭。最多的是堀越二郎、奥宫正武合著的《零战》有零战 92 架+ 98 式陆侦 12 架,共计 104 架。森史朗著《海军战斗机队1》179页的战斗机 72 架(包括备用机 18 架)、陆侦 12 架(包括备用机 3 架),共计 84 架。航空情报附册《日本海军战斗机队》的战斗机 72 架(包括备用机 18 架)、陆侦 6 架,共计 78 架,奥宫正武著《太平洋战争和10个提督》的零战 64 架(包括备用机 10 架)、96 式舰战 6 架、98 式陆侦 8 架,共计 78 架等。更有丸特集《南方攻略作战》为零战 54 架、96 式舰战 6 架、98 式陆侦 9 架,共 69 架。奥宫正武著《海军航空队全史·下》为战斗机 60 架、陆侦 8 架,共 68 架。《海军航空队全史·上》记述的是零战 54 架、陆侦 9 架,共 63 架。哎呀,真的变得不可收拾。这个源于以下的理由。1.定数与实数存在的差。2.定数的场合,常用机和备用机的差,有根据资料采取不同方法3.机类别的差取自各种不同的资料,看到的是混淆的资料。4.台南空是稻野地大尉指挥下的零战14架、陆侦3架、96式舰战4架,帕里琉部队是河合四郎大尉指挥下的96式舰战(总数13架,因为是和3空混合,详细不明)等,还要考虑到各地的分遣队没有参考资料那样情况的事情。因而可以认为由于定数是舰战72架(包括备用机18架)、陆侦9架,实数(开战时台南存在的机数)为零战45架、96式舰战12架、陆侦6架的酣灯社《日本海军战斗机队》的数值最靠近真相。无论如何,开战时台南航空队45架零战(其中9架与3空同行)向菲律宾出击。45架单座战斗机出击的飞行员数是45名。详细是士官10名(含准士官:以后只要不是例外,准士官包含在士官数中),下士官28名,兵7名。(再者,这45名不是台南空的全部飞行员数。96式舰战留在基地,预备员包扩多数的飞行员留下。再前一个月,学完了课程的飞行学生35期的中尉4名刚刚分配的事也应该特别写出。但是现在身边有的资料上出击的45名的飞行员以外因为不明只能割爱。)那么空母机动部队怎样?战史丛书《夏威夷作战》344页记述的数值,6 艘空母的战斗机总数为 120 架。因为有关这些参加珍珠港奇袭的,其中板谷少校指挥下的 79 架飞行员姓名和级别被战史丛书记述,没有问题。那么留存的 41 架怎样?这些留存机基本上是《机动部队的高空直卫任务》。根据战史丛书《夏威夷作战》236页,攻击队总数 360 架(比实际多 10 架),预定战斗机是 81 架 (比实际多2架)。详细是“赤城”、“加贺”、“苍龙”各 18 架,“飞龙”15 架,“翔鹤”、“瑞鹤”是各 6 架。因而留存机为“赤城”、“加贺”、“苍龙”各 3 架,“飞龙”6 架,“翔鹤”、“瑞鹤”各 12 架,计 39 架。战史丛书《夏威夷作战》239页有“高空警戒第1配置B法”,实际的高空直卫是不是进行不清楚。那试着看看模型艺术公司的“珍珠港攻击队”。这里作为第1次高空直卫是“赤城”2架,“加贺”2架,“苍龙”3架,“飞龙”和“翔鹤”及“瑞鹤”各6架,计25架。(因为‘赤城’和‘加贺’不是作为1个小队的定数 3架,是由2架编成,恐怕有什么事件的吧。)记载了飞行员姓名(为何没有‘加贺’的份儿,只是23架。)。因而第2次高空直卫是以留下的“翔鹤”和“瑞鹤”计12架进行的吧。是没有办法调查到两舰上搭乘的战斗机飞行员吗?有。岩本彻三著《零战击坠王》记载了“瑞鹤”的(只是战斗机飞行员,虽然是姓,很遗憾)。“翔鹤”的留存6架。但是这个可以吗?“应该是实际没去珍珠港奇袭出击的2架(‘苍龙’和‘翔鹤’各1架)”,“直卫不明的‘赤城’1架和‘加贺’3架”以及“完全不能抓住的‘翔鹤’6架”等若干不明白问题留存。这样调查后,120名战斗机飞行员中士官24名、下士官63名、兵18名、其他2名,计107名的出身判明了。与基地航空队级别的构成比较的话,士官是基地航空队22%对20%,兵是基地航空队15%对15%,可以看到同比率不太差。级别差与炼度没有比例的事已前述了。把“机动部队与基地航空队的炼度差”、“双方存在多少飞行新手?”作为视点,试着验证。(关于‘空母机动部队飞行员的炼度如何高?’那么没有‘最低限度、空母机动部队飞行员需要多少炼度?’‘哪边老手更多?’的视点也有趣,此次因为话题偏离预先留下。)到现在为止,多认为“要是马里亚纳海战开战时,空母机动部队飞行员中炼度低的飞行新手等不存在。”“如果不是高炼度的飞行员不能从空母离着舰。”。首先从“飞行新手”的定义开始。(在这里说的飞行新手不一定意味年龄轻的飞行员,意味着飞行员经历浅,承蒙注意。)要说这个,首先作为有“飞行员经历1年”。与这个不符合的是飞行学生34期(8个月)和35期(1个月),操炼54期(7个月)与57期(2个月:丙1期)和丙2期(1个月),预科练甲3期(8个月)和甲4期(3个月),乙9期(2个月)。台南空的情况,45名内,10名(22%)是飞行新手。相比空母机动部队120名内为17名(14%)。还是相对地看“基地航空队与空母机动部队比炼度上”。可是也没有“如果炼度不高不能乘坐空母”。在开战第2日时从“苍龙”出发的高空直卫机中就包含着飞行员经历3个月的甲4期学校的毕业生飞机。第九节 降低了的空母机动部队飞行员炼度前节记述了关于在开战时的空母机动部队飞行员练度,本节粗略地试着“此后”。首先是中途岛海战,这次战斗的时点是飞行学生35期以后,操练55期以后,甲飞4期以后,乙飞9期以后,飞行员经历1年。很遗憾没有参加中途岛海战的全部飞行员资料。因而决定根据泽地久枝著《记录中途岛海战》记载的飞行员战死者簿。根据该书参加中途岛攻击的飞机,其中“加贺”出发的舰爆机长(侦察员)是乙飞10期。乙飞10期是1942年3月课程修完,飞行员经历不过是仅仅3个月。为了填补练度不足,所以和老手操纵员组成一双过渡,他们是1941年7月课程修完的操练56期,这个飞行员经历又只是11个月。(注意,无关飞行员经历,级别高的人成机长。军队就是那样的组织。)更有从“飞龙”出发攻击中途岛的,可以看到3名舰攻飞行员全是甲飞4期(1941年9月课程修完:飞行员经历9个月)的飞机。那么从飞行员战死者合计中试着挑选飞行新手。飞行员战死者的合计是121名,不过空母固有的飞行员是108名。在这些人中,飞行新手为21名(19%)。不能说不是老手的飞行新手容易战死,从开战时的14%稍微上升,不是大的数值,说不定有“另外的理由”,总之可以看到差距并不那么大。经过了所罗门海的激烈搏斗与马里亚纳海战的大损耗……根据战史丛书《马里亚纳海战》377页1航战(“大凤”、“翔鹤”、“瑞鹤”)的601空以飞行学生38期(1943年9月课程修完:飞行员经历9个月)为主补充指挥官与过半数的甲飞9期(1943年11月课程学习结束:7个月) 为一般飞行员。又,3航战(“千岁”、“千代田”、“瑞凤”)的653空以飞行学生39期(1944年1月课程修完:5个月)为主补充指挥官(10名内7名)。2航战(“隼鹰”、“飞鹰”、“龙凤”)的652空也大体上同样。当然,练度很低,到6月13日为止的训练期间中,损耗了56架以上的飞机和66名飞行员。(可怕得是越训练,越大量损耗,因为是在基本教育不足时被配置到实战,飞机有什么缺陷?)顺便一提,马里亚纳海战时,飞行员经历1年的是38期以后的飞行学生,9期以后的甲飞,15期以后的乙飞,12期以后的丙飞,11期以后的特丙飞。但是仅仅这个,还是不明白。首先第一,所谓过半数甲飞9期就难以相信。(好象是限于舰爆队侦察员。)在601空的舰战队里试着碰碰焦点。因为川崎先生详细的调查,判明了这个部队的普通队员出身。这54名普通队员内,能确认飞行老手20名,飞行新手是31名。当时,601空是1个小队4架,被编成是54÷3=18个小队。又是2个小队组成1个中队(中队长由小队长兼任), 54名加上中队长9名,小队长9名。这些指挥官的姓名在横谷英晓著的《马里亚纳海战》可以确认。并且指挥官的出身由酣灯社《日本海军战斗机队》调查到。首先是9名中队长内,6名是飞行学生38期的青年飞行员。但是9名小队长中乙飞2期的加贺三信中尉,乙飞4期的丸山明少尉,缲练26期的福井义男少尉(总数9架),缲练30期的南义美飞曹长(总数15架),缲练43期的小平好直飞曹长(总数11架),缲练50期的山本一郎飞曹长(11架),甲飞2期的佃精一飞曹长,乙飞7期的洼田晴天吉飞曹长,乙飞11期的早川寿上飞曹等尖子成员,不包括飞行新手1名。效果是马里亚纳海战的生还者,对于中队长2名((生还率23%) 升至小队长6名(66%)。暂且不提前述,一般飞行员加上指挥官飞行员的话,72名内飞行老手35名,飞行新手37名,飞行新手占全体的过半数(和开战时的14%相比,为51%!)。这样做的情况使事故的大量发生和损失的多发,战果的减少。这是不难想象的。无论“即使是空母机动部队,飞行员的一半是飞行新手”。不能说是有“充分的作战能力”。我想说的不是“如果不是老手,对空母机动部队不熟练的飞行员。)和「即使青年飞行员变成空母机动部队熟练飞行员,也不能发挥充分的作战能力。」。因而“空母机动部队飞行员=老手”的概念是“没射中靶心。”


IJN海航飞行员概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