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而》学习笔记

2022-04-24 00:01 作者:剑三磕cp小狂魔  | 我要投稿
《论语》内容分类:
一、孔子自己说的话
二、孔子与第一流学生说的话
(德行:颜渊、闵子蹇、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
三、孔子与第二流学生说的话
(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四、孔子学生说的话


《学而》


学习的内容:五经、六艺
学习的方法:学思并重

学习的目的:培养德行


德行→颜渊不迁怒,不贰过。

ps:吵架的时候不迁怒别人,犯过一次的错绝不再犯,颜渊不愧是“别人家的孩子”的代表!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时→恰当的时候。学习之后,在恰当的时候印证所学的内容(实践),不是很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了,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补充:

①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尽力地表现自己,才能获得他人的欣赏。而儒家的君子呢,他往往是先要求自己,而不急着自我表现。他总认为,一个人如果有能力,时机到了,自然会获得别人的欣赏,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②为什么别人不知道我,我会生气呢?因为我有社会使命感,希望能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古代的读书人比较单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做官就是为了造福百姓。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的,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心意。


补充: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主张承礼启仁。也就是说,当外在的礼乐不再能够成为行为规范的时候,不再能够分辨善恶是非,让你照着去做的时候,你怎么办?你只有设法,由真诚引发内在的力量。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我每天好几次这样省察自己,为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来往没有信守承诺吗?传授给学生的道理没有印证练习(亲身实践)吗?


补充:①忠→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②通常我们反省的时候,总是想着别人有没有对不起我、别人有没有做错事情,都反省别人去了。都没有想到,反省应该反省自己的问题。别人有没有过错,你反省了也没有用,因为他不见得会改。你自己有过错,不断地反省,你就会不断长进。等你自己改变之后,别人也会调整他的态度的。


曾子强调,要常常想自己可能错了。人活在世界上很容易主观,什么东西都认为我是对的,而没有注意到跟别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没有考虑到别人的立场,或者别人的困难。在交往的时候,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那到底怎么相处呢?


③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

译:你做任何事只要做不通,都要先问问我自己有没有问题。而不是先问别人怎么搞的,别人有什么问题。你问别人没用,你要问自己。当你发现自己没有问题的时候,你再去看看别人有什么地方,你可以用善意的方式来劝导。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青少年在家要孝顺父母, 出外要敬重兄长。行为谨慎而说话信实,普遍关怀众人,要亲近有善行芳表的人。认真做好这些事,再去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当父母让你帮忙干活和温习功课冲突时,应该先干活。因为,我们应该先树立自己的人格,再去培养自己的才能。)


补充:做到以上的要求,未必能让你学业有成、升职加薪,但是,在你亲身实践之后,你将获得内心的快乐。


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不如→不相似。一个立志要成为君子的人,如果他的言行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多方学习就不会流于固陋。以忠信为做人处世的原则,不与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有了过错不怕去改正。


补充: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终:生命的终点;远:远祖;德:社会风气。丧礼能慎重,祭祀能虔诚,社会风气就会趋于醇厚了。(祭祀祖宗→饮水思源、不忘本)


补充: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养生者:赡养父母。)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礼在应用的时候,以形成和谐最为可贵。古代帝王的治国作风,就以这一点最为完美。无论小事大事,都要依循礼的规定。遇到有些地方行不通时,如果只是为了和谐而求和谐,没有以礼来节制的话,恐怕还是成不了事的。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与人约信,尽量合乎道义,说话才能实践。谦恭待人,尽量合乎礼节(用礼来节制,不过度谦恭),就会避开耻辱。施恩于人,而不失去原有的爱心,这样就值得尊敬了。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有道:社会上那种志行高尚的人。一个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安适,办事勤快而说话谨慎,主动向志行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补充:①光是言和行两个方面一般人就很难做到了。平常我们做事慢吞吞,说话比什么都快,先说为妙,说出来又不见得做得到。孔子就有这样的学生,孔子提醒他:“你话说得很好,但是你不要那么急,你要先做到再说。”我们往往就有类似的缺点。


②孔子认为好学的人有三个,一个是自己,一个是颜回,一个是孔文子。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默记在心里,学习起来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有谁能和我一样呢?

ps:作为一位老师,孔子能够持续学习不厌烦,耐心教导别人不倦怠,这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啊!要不怎么说孔子是万世师表呢?


颜渊→不迁怒,不贰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因为他聪明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年龄低或者身份地位低的那些人请教为耻。


③什么是真正的好学?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子路这个学生,他只要听到老师说什么事情该做,他如果还没有做到的话,就很怕老师又谈到各种新的道理。因为他做到之后才愿意继续听。否则老师把道理通通讲出来,可我学不到,那样的话我学了半天不过是耳朵听听、嘴巴说说罢了。这样的学习,不能算真正的好学。


④好学是自我要求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想跟他一样,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有没有跟他一样的毛病。我们自己的毛病,因为太过主观,看不清楚。当我们看到别人有毛病的时候就念念不忘,觉得很清楚,却无法了解自己(当局者迷)。


ps:王德峰老师曾说过,我们要如何交朋友呢?看自己时,我们要看自己的短处;看别人时,我们要看别人的长处。


儒家的好学是自我要求,好学不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的,是为了让自己长进的。好学的目的是要改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趋于完美。


《学而》学习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