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周回眸丨30秒了解世界航天动态

2021-07-13 20:34 作者:CNSA中国航天文化  | 我要投稿




01

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5星



7月6日23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78次飞行。


小编简评


天链一号卫星以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设计寿命6年,于2008年4月25日发射。2011年7月1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2星”送入太空。火箭飞行约26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天链一号03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与01星、02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2016年11月2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4星送入太空。


02

七天四发!“钟子号”卫星星座02组卫星发射成功



7月9日19时59分,长征六号遥六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钟子号”卫星星座02组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前,7月3日,长征二号丁一箭五星发射圆满成功;7月5日,长征四号丙发射风云三号E星圆满成功;7月6日,长征三号丙发射天链一号05星圆满成功。


小编简评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0吨(轨道高度700公里)。长征六号为三级火箭,成本低、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好。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箭20星”首飞成功。2021年4月2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将齐鲁一号、齐鲁四号、佛山一号等多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03

探测进展:“祝融号”带你看“火岩”“火尘”“火沙”


截至7月8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工作54个火星日,行驶里程超过300米。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以来,向南行驶开展巡视探测,导航地形相机每日对沿途地貌进行成像,行进中次表层雷达、气象测量仪、火星磁强计开机探测,途中遇到岩石、沙丘等特殊地貌时,利用表面成分探测仪、多光谱相机等开展定点探测。








小编简评

据小编了解到,截至7月11日20时,“祝融号”火星车已累计行驶410.025米,工况正常。同时,正在为“祝融号”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服务的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353天,地火距离3.707亿千米,工况正常。


04

中国空间站和北斗七星同框,网友感叹:画面太美!


近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频繁过境,引发各地天文爱好者持续关注,大家争相观测、拿起手机等各种设备拍摄并记录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动人身姿。


据媒体报道 ,7 月 9 日晚,北京网友拍到中国空间站穿过北斗七星的画面,可以明显看到黑暗的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新星”从空中划过。



对此,不少网友也是感叹:“这画面也太美了”。


据了解,天和核心舱每 90 分钟绕地球一周,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因其反射傍晚或凌晨太阳光而可见。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文科普专家宋媛媛表示 ,7 月和 8 月,在我国可使用“天文通”等微信小程序或专业 App 查看自己所在地天和核心舱过境的时间、方位角和亮度等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天和核心舱一般过境平均时间 3 至 6 分钟,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即使是在城市中心也能轻松地观测到。


小编简评

6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 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顺利进入太空。航天员将完成为期 3 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小编在短视频上,看到了空间站北斗七星的同框视频,还是很好看的,推荐读者朋友们也去看看。


05

NASA“机智”号直升机完成最具挑战性的火星飞行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5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完成了第九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一次飞行。


当地时间6月13日,美国国家航天局公布当5月14日,毅力号火星车的超级相机远程显微成像仪(RMI)所拍摄的“机智号”直升机。


推文称:“该旋翼机完成了第9次、也是至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飞行,以5米/秒的速度飞行了166.4秒。”


自4月19日在火星首飞以来,项目团队在逐渐提高“机智”号的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机智”号的此次飞行距离约为625米。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此前指出,“机智”号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飞行技术验证。


今年2月18日,“机智”号搭乘“毅力”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它重约1.8千克,有4片旋翼,由太阳能电池板为锂电池充电。





小编简评


火星上的Séítah地区充满了岩石和沙丘,对于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来说,它太危险了,无法驶过。因此,火星直升机“机智号”于周一飞过该地区,并拍下了另一边的一个关键地点的一些照片。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机智号”使“毅力号”免于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来拍摄照片。


06

NASA好奇号探测器让科学家改变了对火星岩石的认知


科学家们有新的证据表明,高盐水从裂缝中渗入干涸湖底的土壤颗粒之间,改变了下面富含粘土矿物质的地层。



这些发现发表在7月9日的《科学》杂志上,由负责美国宇航局火星科学实验室好奇号探测器上的化学和矿物学(或称CheMin)仪器团队领导,有助于增加对岩石记录保存或破坏火星过去证据的理解,以及搜寻古代生命的可能迹象。科学家曾经认为,一旦这些粘土矿物层在盖尔陨石坑湖底形成,它们就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并且保留数十亿年。但是后来的盐水在一些地方打破了这些粘土矿物,基本上重新设定了岩石记录。




矿物就像一个时间胶囊;它们提供了它们形成时的环境的记录。粘土矿物的结构中含有水,是含有它们的土壤和岩石在某个时候与水接触的证据。通过比较两个样本的矿物细节,研究小组得出结论,盐水通过上覆的沉积层向下过滤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与泥岩形成时存在的相对淡水湖不同,咸水被怀疑来自后来的湖泊,而这些湖泊存在于一个整体比较干燥的环境中。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结果为数十亿年前火星气候变化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小编简评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NASA研制的一台探测火星任务的火星车,于2011年11月发射,2012年8月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它是美国第七个火星着陆探测器,第四台火星车,也是世界上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项目总投资26亿美元。


07

欧空局完成首次ExoMars高空降落伞测试


欧洲航天局(ESA)宣布,其已经完成了ExoMars降落伞系统的首次高空伞降测试。欧空局在瑞典的基律纳进行了空投测试。该机构报告说,15米宽的大型第一级主降落伞在超音速下表现完美。



更大的35米宽的第二级降落伞出现了一些轻微的损坏,但如预期的那样依然使航天器着陆平台的模拟模型减速,ExoMars任务包括Rosalind Franklin漫游车和Kazachok地面平台。任务发射目前计划在2022年9月进行。


ExoMars在发射后需要9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火星,进入轨道后,一个包含漫游车和平台的下降模块将被释放到火星大气层。它将以每小时21000公里的速度进入火星的大气层。减缓ExoMars的速度是一个难度相当高的工程,需要一个热防护罩和两个主降落伞。


每个主降落伞都有一个用于提取伞体的引导伞。一旦航天器接近红色星球的表面进行着陆,一个火箭推进系统将在着陆前20秒触发,为最终着陆减缓下降速度。当15米宽的第一级主降落伞打开时,下降模块仍将以超音速行驶。


当较大的35米宽的第二级主降落伞展开时,着陆器将以亚音速飞行。在2019年和2020年进行了一系列失败的下降测试后,欧空局一直在努力完善降落伞。通过地面测试,降落伞系统的设计得到了改进。欧空局在最后一系列空投测试前努力减轻任何潜在的风险,从美国一家名为Airborne Systems的公司购买了备用降落伞,该公司也是交付用于NASA“毅力号”探测器的降落伞系统的公司。


小编简评

ExoMars(Exobiology on Mars)是一个由ESA和NASA进行的非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原计划是一个火星车和固定式的研究站;原定在2011年由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2020年3月12日,欧空局和俄罗斯宇航局宣布ExoMars延期,ExoMars 2020在欧空局官网上被改成了ExoMars 2022。


08

NASA称太空碎片或将与国际空间站相撞

俄航天局:无法证实


据外媒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小但质量最大的白矮星:这颗白矮星只有我们的月球那么大,但质量却比太阳还大。这意味着它已经接近了不爆炸的理论极限。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日报道称,美国宇航局(NASA)已发出警告,8日太空碎片或将与国际空间站相撞。俄罗斯航天局表示,俄方无法证实这一点,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NASA预计,太空碎片将于格林威治时间8日13点16分接近国际空间站。由于佛罗里达州出现风暴天气,NASA此前曾推迟“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


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7日发推称:“休斯敦看到一个不明物体以中等概率接近国际空间站,两者最短相距可达4.8千米。我们仅同意对距离的评估,但无法证实这个威胁,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小编简评

空间站可分为以下几代:

第一代空间站:特点:单模块,一个对接口(礼炮1号、礼炮2号、礼炮3号、礼炮4号、礼炮5号)。

第二代空间站:特点:单模块,两个对接口(礼炮6号、礼炮7号)。

第三代空间站:特点:多模块,积木式结构(和平号空间站)。

第四代空间站:特点:多模块,桁架结构和积木式的混合结构(国际空间站)型号。


09

Rocket Lab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每20天生产一枚新火箭


火箭实验室最近在Twitter上分享了一段短视频,显示了它用来能够每20天生产一枚新火箭的机器人。这台机器人被称为Rosie,它从开工之日起就一直在努力建造火箭。在另一条推文中,彼得·贝克分享了火箭部件的图片,称每20天就有一枚火箭从装配线上滚下来,下一枚火箭很快就会出现在发射台上。



对于那些不熟悉火箭实验室的人来说,它是一家类似于SpaceX和蓝色起源的公司,主要业务室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使卫星进入轨道的成本更低。火箭实验室的火箭被称为Electron,比SpaceX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要小,因为身材问题无法将飞船或大宗货物推入轨道。


相反,Electron专注于将小型卫星送入轨道,Electron高59英尺,直径3.9英尺,最大质量为28660磅,可以将重达661磅的有效载荷推入低地球轨道。火箭的结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两级发动机加上一个名为Kick Stage的特殊级,靠液氧和煤油组成的推进剂运行。



Kick Stage是电子火箭最独特的方面。该级被设计用来将小型卫星运送到精确和独特的轨道上。火箭实验室可以从一个火箭上部署多个载荷,甚至在不同的平面和倾角上部署。该火箭支持更高的高度部署和托管载荷,能够进行多次轨迹改变和持续的低空轨道。


Kick Stage也可用于有效载荷的脱轨,以防止空间碎片堆积。火箭的第一级由九个卢瑟福发动机提供动力,产生43000磅的升空推力,峰值推力为56000磅。第二级内置一个真空卢瑟福发动机,可以产生5800磅的推力。



小编简评

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是一家美国私人火箭公司,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为彼得·贝克。2020年7月4日,“电子”(Electron)号火箭携带7颗卫星从新西兰航天发射场的发射失败。2021年5月15日,再次失败,导致两枚卫星载荷报废。


10

维珍银河太空飞船成功着陆

创始人布兰森实现太空梦 领先贝索斯9天


据报道,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Virgin Galaxy)70岁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今日成功飞往太空,并顺利返航,成功着陆。布兰森终于实现了其太空梦。



在过去的17年间,布兰森向维珍银河投资了超过10亿美元资金。这次飞行终于帮助其实现短暂的太空边缘之旅,体验失重的感觉。在返航期间,布兰森表示:“今天是如此美妙的一天,应该祝贺所有人。”


在飞行之前,布兰森还得到了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祝福。布兰森在Twitter上发布了与马斯克的一张合影,有趣的是,照片中的马斯克“赤着脚”。


布兰森还配文说:“今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很高兴,在早上得到了好友的祝福。现在感觉很高、很兴奋,一切都准备好了。”


对于布兰森的此次飞行,投资者非常关注。当前,维珍银河的市值约为110亿美元。同时,维珍银河已经吸引了700多名付费乘客,他们每人支付约25万美元票价,等待乘坐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飞船飞往太空。


尽管布兰森今日已经乘坐太空飞机飞往太空,并安全落地,但这仍是一次测试飞行,也是维珍银河进行的第四次试飞。VSS Unity航天飞机返回地面后,维珍银河仍计划至少再进行两次试飞,然后才会考虑面向付费客户提供服务,最早可能是2022年。


此外,9天之后,即7月20日,维珍银河竞争对手、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旗下太空技术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将首次提供太空游服务,贝索斯届时将随行。


小编简评


7月11日,维珍银河的VSS Unity“太空船2号”和母舰VMS Eve将从北美最荒凉的新墨西哥州沙漠跑道上起飞。这是维珍银河太空船首次满员测试任务,其中包括两名飞行员、三名公司员工和创始人布兰森。



本期动态来源:


国家航天局、新京报、中国探月工程、快科技、中国新闻网、网易、cnBeta、海外网、腾讯网、新浪科技




一周回眸丨30秒了解世界航天动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