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统一规律在看待《当神不让》和《三眼哮天录》方面的应用

本文基于贴吧的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有感而发。


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和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告诉我们,如果要将《当神不让》和《三眼哮天录》作为矛盾统一体来比较,那么首先要看到它们的同一性,在此基础上再去分辨它们的斗争性所在。
两部漫画有天然存在的同一性,那就是主角的原型与故事题材一样,都是以“二郎神杨戬”为原型,以现代神魔为题材,所以在此基础上的斗争性体现,一方面是由于连载时间先后的关系,导致《当神不让》开始连载直到现在,或多或少会有人从“我想起了三眼哮天录”到“这不是抄袭三眼哮天录吗?”这一范围里不同程度地在《当神不让》相关的评论区提及《三眼哮天录》,另一方面是在某些有关《三眼哮天录》的内容下提及《当神不让》,这是《当神不让》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导致的。这一方面的斗争性双方作者都有共识,《三眼》的作者狸猫在两三年前的一次直播里说过,《当神》的主笔临界在微博说过:虽然人物原型和题材一样,但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不存在“抄袭”一类的问题。因而若有因题材和人物原型发生ky现象,双方读者应有共识,可以向ky者讲明原委并制止,根本目的是制止这种行为以减小对双方造成的影响。
解决了上面的原则性问题,以人物题材为引子,又引发了对剧情和作画两大方面的比较,这是斗争性比较激烈的地方。但又因人而异,因为有单纯喜欢一部作品的人,也有都喜欢的人,也有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看到的是,表面上是因为人物题材的同一导致的斗争性,其背后真正导致斗争性的同一,是因为它们都是(彩色)漫画,可以剥离人物原型和题材,抽出其中的叙事手法、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以及作画手法、上色手法、分镜手法等进行比较。在这个方面,笼统地说,比较的就是“作品质量”,而不是“粉丝群体的多少”、“作品知名度”等其他作品衍生的外部因素,也不应该混淆“面向受众”和“主题表达”(两者可以同一,但需要区别来说。例如一部乙女向体育题材作品,有人说“你这是乙女向作品”,你回答“不对啊我这是宣扬体育精神的”就很奇怪;而有的作品的“主题表达”根植于“面向受众”,这一点在小众题材和粉丝向作品里很常见。不多叙述)。如果对于“剧情和作画两大方面的比较”的矛盾,双方的支持者想要进行讨论,应当紧紧围绕“作品质量”旗下的各方面进行,双方可以“充分交换了意见”,当然能“达成共识”是最好的了。
另外要说的是,在个人以粉丝的名义发起讨论的时候,发起人往往以“不是引战,但我要比较一下”开头。其实,“不是引战”的潜台词是,“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你可以认同,可以不认同,可以论述你的观点,但要因观点不同而不上升到人身攻击”,而并非拒绝他人的不同观点。如果发起者本身没有“人身攻击”,那么他即使是在否定某个东西,也只是发表他自己的观点而已,你可以反对,但不应当言语攻击他,更不应该以言语和具体行动相威胁。如果真有言语攻击,不论哪一方,都应当被批评,解决方法最佳的也是采用各平台所有的举报机制,逞一时口舌之快固然爽快,但我们的倡议是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当神不让小吧-来自八极星
2019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