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父亲参与」如何影响我们的一生?|当父爱不缺席

2021-06-20 17:42 作者:曼朗mindfront  | 我要投稿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父亲,“顶梁柱”或许是子女们的一个共同印象。虽然他们不修边幅、不解风情,不仅和大多数文学作品里高大伟岸的父亲形象毫无关系,甚至可能还有点发福有点秃,但父亲的存在,同时也意味着家庭完整,是强健有力的臂弯,也是拯救世界的英雄。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现实中“父亲缺位”的现象却愈演愈烈,“丧偶式育儿”与“隐形爸爸”的出现也表达了大量女性对丈夫在育儿过程中不闻不问的愤懑。


这些没有遭受分娩之苦就自动升级成爸爸的父亲们,都去哪了?



自从2014年《爸爸去哪了》播出后大火,国产综艺节目“爸爸们”便开始扎堆,男性回归家庭的综艺是一档接着一档:《女儿们的恋爱》《做家务的男人》《小巨人运动会》《想想办法吧!爸爸》。荧幕中各位神仙奶爸大显身手,带起娃来十分熟悉:洗衣、做饭、喂奶……


但关掉综艺,回到现实,大部分父亲掌握的育儿技能乏善可陈、愿意花大量时间和孩子相处的爸爸更是凤毛麟角。走进周末的商业中心就不难发现,陪伴孩子的基本都是妈妈;妈妈带孩子上兴趣班、辅导班;妈妈接送孩子上下学,甚至连一些体育类的对抗活动,也不见爸爸的踪影。


和妈妈们聊一聊,总是能听到很多相似的抱怨:“一提到让照顾孩子,他总说上班太累、加班没时间、想好好休息。可即便有了空闲时间,他通常也是玩手机、出去聚餐喝酒、打通宵游戏,对于孩子却是不管不顾。


尤其前段时间,各地曝出母亲带着男孩儿出现在女浴室、女厕所,随后#游泳馆更衣室每天都有女性带儿子进来# 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更是把“父亲缺位”这个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大量网友在评论区义愤填膺,谴责这种无礼行为,并声讨“爸爸去哪了?”。不得不说孩子成长中的父亲缺位,已是不少大众家庭面临的真实困境。


国内调查数据表明,在实际的子女教养过程中,父亲无论是在照顾孩子的时间上,还是在承担教养任务的数量上,都远低于母亲。父母双方共同照料孩子的家庭只占7.5%,父母双方共同承担教育的比例也只占11.7%(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2015)。





多数人能凭借直觉意识到“父亲缺位”会对子女造成不利影响,却说不清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与父亲缺位相对的词:“父亲参与”(Father Involvement),它是心理学研究者衡量父亲心理价值的重要概念,指在幼儿成长中,父亲在支持与规划、日常照顾、鼓励与表扬、管教约束等方面的身心参与。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从婴儿期就开始了,他们在教养活动中为婴儿提供各种经验,促进了婴儿的认知水平发展。研究显示,有充分“父亲参与”的婴儿在认知量表中的得分更高。在人生的早期能够得到父亲的照料,不仅对孩子认知和行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一些患有神经发育系统疾病如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孩子们也能从父亲的照料中获益,获得更好的认知发展(Changet a, 2013) 。


与之相反,“父亲参与”的缺失,也会对儿童认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不同的家庭结构的缺失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相比于与双亲共同生活、仅仅是在生活与成长中缺少了父亲支持的青少年,那些单亲家庭中与母亲共同生活、与父亲更少接触的青少年具有更高水平的问题行为(H Juby,2001) 。


除此以外,“父亲参与”的程度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当孩子在成长中遭遇挫折时,充分的教育投入给予了他们安全感,孩子们相信自己被爱着,因此在面对挫折时表现也会更佳。


而那些缺少父亲参与的孩子则在遭遇挫折等情况时,会表现出缺乏自信、意志薄弱,自卑的性格特征,他们不相信自己值得被关注,遇到困难第一反应是退怯,因此这类孩子成瘾障碍,破坏性行为、冲动和品行障碍的概率都会增加(Lamb, 2004)。


“父亲参与”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亲密关系,在父亲的精心照顾下的子女,会更容易形成好的依恋关系。当儿童与父亲的关系是亲密、安全、支持、互惠而温暖时,孩子在将来亲密关系中的状态也会更好。


缺少父亲支持则可能会导致孩子社会性、宜人性较低,也更容易发展出偏向高消极、高侵略、高冲突的亲密关系,也更容易出现意外怀孕等负性事件。这点也体现在抑郁症的发病率上,父亲参与较高的患病率只有“缺位父亲”的三分之一 (Wilcox, 2013)。


在父亲充分照料下成长的孩子,可以活得更加自信且真实,不惧生活中的大风大浪。而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却丢失了一部分成长的可能性。




随着“父亲参与”的重要性被更多看见,也有更多的父亲愿意将精力投入孩子教养的活动中,但与意愿相悖的是,父亲们实际投入的水平依然有限。


对于个人来说,阻碍父亲们参与父职教育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忙碌,或者工作时间不正常,常常加班或出差。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带来的工作压力,是造成时间问题的直接原因,也是幼儿父亲不能参与父职教育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朱嫚嫚,2013)。


在飞速增长的住房支出和高昂的育儿成本面前,家庭成员似乎挣多少都不够。为了赚到更多的养家费,家长们不得不面临加班加点996工作的现状。而超量的工作也夺走了属于下班的时间和精力,让陪伴孩子成长的意愿成了空谈。


家庭状况同样也会对父亲参与的积极程度产生影响,安全的成长经历、良好的婚姻关系、妻子适当的鼓励都会促进父亲的参与。同时,父亲参与教养的影响也会辐射到母亲,当父亲对抚养孩子投入更多时,母亲对婚姻的满意度也会更高(Allen & Daly, 2007)。


和女性不同,男性会更容易把自己的伴侣和孩子的关系视为一体。因此当男性对于婚姻关系的满意程度越高时,他们参与孩子生活的意愿程度就会更高,并且在陪伴中表现得更好。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要是生活在现实中,就免不了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


中国传统家庭中,一直遵循着“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模式,丈夫主要负责家庭之外的工作,承担家庭经济重任、养家糊口,而妻子则留在家中处理家务、教养孩子的任务。在这样一套角色分工的视角下,父亲参与的责任也被削弱了(伍新春等,2012)。


在个人、家庭、社会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父亲缺失的现象因此出现了。但强调现实因素,并不是找理由为父亲缺位开脱,而是知道了根源在哪,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父亲意识到参与到孩子成长过程的必要性,并投入其中。





“成为父亲”对于大部分男性而言,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


曾帮助过许多来访者的咨询师李松蔚,谈及成为父亲,他同样有不小的困惑。对于他来说,最困难的一点是,他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足够好,是不是已经从一个儿子成为了一个父亲。


这样的困惑也同样横亘在无数新手父亲面前,在面对教养孩子的职责面前,他们往往显得信心不足、畏首畏尾。


但如同那句经典台词一样:“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没有天生就成功的父亲,再优秀的父亲也是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一点点成熟起来的。重要的不是变成完美的父亲,而是尽量去做一个对孩子负责任的爸爸。


如果你也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父亲,却苦于被琐事缠身、没有更多时间去陪伴孩子,可以试试以下几个tips:


1. 陪伴时放下手机


不要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玩耍。把手机关掉,即便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和孩子坐在一起。也可以让TA知道,在爸爸的眼里心里,TA很重要,陪伴TA的时刻很重要。


2.把日常变成“精心时刻”


研究人员发现,孩子们把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视为宝贵的家庭时间。在饭桌或去学校的路上和你的孩子聊聊天,问问他在学校的生活如何、是否需要帮助,一起做家务的时候聊聊天或者听听音乐,或者“约个时间”一起看看电视节目或者电影。


这些微小的时刻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感受到自己被关注着、被爱着。很多时候陪伴质量高不高,不是由活动本身决定的,而是由怎么陪决定的。


3. 短暂但全心的关注


很多时候,孩子们只是想在下一个活动或者作业前得到几分钟的关注。当孩子想要问你、告诉你或者给你展示他的作品时,可以暂停下手边正在做的事情,并给予孩子眼神交流,认真倾听他想传达的意思。


这样的姿态可以让孩子们明白:尽管你的生活中有很多需要忙碌的事情,但只要他们需要,你随时都在。


总而言之,高质量的陪伴并不等同于长时间的陪伴,对孩子的关注、与孩子的联结才是高质量陪伴的核心。


这样高质量的陪伴可以在父母和孩子间产生一种联结感(connection),拉近彼此距离的同时,这份联结感也会成为孩子成长中安全感的来源。即便孩子长大成人,也依然能通过这份联结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关注。


正如同孩子需要上学获取知识长大成才,成为父亲的旅途里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未来的人生路上,让我们一起努力。


References:

Brown, G. L., McBride, B. A., Shin, N., & Bost, K. K. (2007). Parenting Predictors of Father-Child Attachment Security: Interactive Effects of Father Involvement and Fathering Quality. Fathering: A Journal of Theory, Research & Practice about Men as Fathers, 5(3).

Parke, R. D. (2000). Father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Marriage & Family Review, 29(2-3), 43-58.

Medical Review:

Mindfront Medical Manager Helen Wang



「父亲参与」如何影响我们的一生?|当父爱不缺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